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6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4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80篇
内科学   29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52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34篇
预防医学   52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45篇
中国医学   57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房磊  高晶 《微创医学》2003,22(1):31-33
目的观察研究羊水粪染与胎儿宫内窘迫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羊水粪染I度、Ⅱ度、Ⅲ度者各80例,与80例正常羊水产妇作对照,并行胎心电子监护及新生儿血气分析.结果羊水粪染率12.5%.羊水Ⅲ度粪染率酸中毒组显著高于酸中毒前期组和无酸中毒组;胎心监护异常率酸中毒组显著高于酸中毒前期组和无酸中毒组.表明羊水粪染程度与酸中毒及胎心异常明显相关.新生儿窒息率、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和新生儿死亡率酸中毒组均显著高于酸中毒前期组及无酸中毒组.结论羊水Ⅲ度粪染有明确的胎儿宫内窘迫,提示胎儿明显缺氧,应尽快终止妊娠;Ⅰ度、Ⅱ度粪染者应严密加强胎心电子监护,不必过早干预.  相似文献   
2.
1 -型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 (tissueinhibitorofma trixmetalloproteinase - 1,TIMP - 1)是近年来发现的与心肌胶原代谢水平密切相关的血清学指标 ,血清TIMP - 1的检测无创、简便、易行 ,作为胶原降解抑制的标记物可用于评估高血压病患者的心肌纤维化[1] 。本研究在排除其他致胶原代谢异常的因素后通过检测血清TIMP - 1的水平 ,旨在探讨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血清TIMP - 1含量的变化及培哚普利对其产生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选择 2 0 0 2年 3月— 2 0 0 3年 10月我院住院及门诊和社区未经治疗的EH患者 4 6例 ,…  相似文献   
3.
PAF 是已知的过敏反应和炎性反应的化学介质,它可刺激血小板和白细胞,可使气管收缩、降血压、抑制心功能及增加血管通透性。曾有研究提示,PAF 以类似组胺的方式在由鸡蛋清溶菌酶(HEL)诱导的过敏性低血压中作为主要的引导剂。作者采用对外源性 PAF 诱导低血压的血压监测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观察兰索拉唑与莫沙必利联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89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用兰索拉唑和莫沙必利,对照组39例用盐酸雷尼替丁胶囊,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4、8周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内镜变化.结果 用药4周时,治疗组反酸、恶心及胸骨后疼痛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8%、84%、8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8周结束时,治疗组反酸、恶心及胸骨后疼痛全部改善,总有效率分别是98%、98%和9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4%、81%和73%(均P<0.05);内镜4周、8周复查治疗组与对照组食管黏膜病损愈合率分别为84%和62%,96%和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兰索拉唑、莫沙必利联合用药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合成非甾体抗炎药ML4000并研究其生物活性。方法:ML4000以环氧合酶(COX)和5-脂氧合酶(5-LOX)双重抑制剂利克飞龙(licofelone,ML3000)为先导化合物,结构上链接了1个一氧化氮(NO)供体;通过灌胃给药,观察ML4000在动物体内的初步代谢、抗炎活性、胃肠道作用以及血清和胃黏膜NO水平。结果:ML4000经IR,MS,1H NMR,13C NMR以及元素分析等确证结构;大鼠灌胃ML4000(10 mg.kg-1)0.25 h后,即可测到ML4000代谢为ML3000;ML4000抗炎活性与ML3000相当;连续14 d灌胃(60mg.kg-1,qd),未见大鼠胃肠道出血;灌胃给药(60 mg.kg-1)1 h后大鼠血清和胃黏膜NO量显著增加。结论:合成的ML4000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胃肠道耐受性好,并能够释放出NO。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比较醋酸铅与纳米硫化铅暴露对子代大鼠海马中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30只妊娠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醋酸铅组和纳米硫化铅组,从妊娠第1天起分别给予醋酸铅(100 mg/kg)及纳米硫化铅(10 mg/kg)灌胃染毒至仔鼠离乳[出生后第21天(postnatal day 21,PND21)],离乳后仔鼠继续染毒至PND42;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应用Morris水迷宫测试PND21和PND42仔鼠学习与记忆功能。分别于PND1、PND21、PND42选取仔鼠,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海马铅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海马中4种氨基酸类神经递质[谷氨酸(Glu)、丝氨酸(Ser)、甘氨酸(Gly)、γ-氨基丁酸(GABA)]的含量。结果 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表明,醋酸铅组与纳米硫化铅组大鼠逃逸潜伏期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醋酸铅组与纳米硫化铅组PND1、PND21和PND42仔鼠海马铅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与醋酸铅组比较,纳米硫化铅组PND1仔鼠海马铅含量增加(P<0.05),而PND21和PND42仔鼠海马铅含量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醋酸铅组、纳米硫化铅组PND1、PND21和PND42仔鼠海马Glu含量升高(P<0.05),Ser含量下降(P<0.05);醋酸铅组PND1、PND21仔鼠海马Ser含量低于纳米硫化铅组(P<0.05);醋酸铅组PND1、PND21仔鼠海马Gly含量显著下降(P<0.05),纳米硫化铅组PND21、PND42仔鼠海马Gly含量下降(P<0.05);醋酸铅组与纳米硫化铅组仔鼠海马GABA含量下降(P<0.05)。结论醋酸铅与纳米硫化铅暴露均可使仔鼠海马中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含量发生改变,从而引起兴奋性神经毒作用,导致学习记忆能力下降。低剂量的纳米硫化铅引起Glu和GABA变化与醋酸铅一致,提示应该重视纳米硫化铅暴露引起的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贝沙罗汀在复发难治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患者中的药物代谢动力学。方法:建立荧光液相色谱法,以乙腈、乙酸铵、乙酸等为流动相成分,在激发波长260 nm、发射波长430 nm的色谱条件下进行方法学考察及血药浓度测定。所得到的血药浓度以DAS 2.0药代动力学参数计算程序进行参数计算。皮肤T细胞淋巴瘤患者接受贝沙罗汀口服300 mg.m-2,qd,连用4周,进行单剂量和多剂量药代动力学分析。结果:建立的荧光液相色谱法在10~1 000 ng.mL-1之间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在空白血浆中20,100和800 ng.mL-1浓度的提取回收率分别为79.49%8,7.06%和78.56%。血药浓度测定结果显示,5例皮肤T-细胞淋巴瘤患者口服贝沙罗汀软胶囊300 mg.m-2,服药d 1和连续服药d 28的Cmax分别为366.31和652.44 ng.mL-1;Tmax分别为1.80和1.88 h;t1/2分别为2.56和3.18 h;AUC0~t分别为1 680.96和2 133.34ng.mL-1.h。结论:建立的荧光液相色谱法稳定,敏感性高。皮肤T-细胞淋巴瘤患者口服300 mg.m-2的贝沙...  相似文献   
9.
1例蝮蛇咬伤中毒患者的急救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蝮蛇是我国剧毒蛇类分布最广的一种,蝮蛇毒是一种复杂的蛋白质混合物,含有神经毒、血循毒及各种酶等有毒成分,人被咬伤后蛇毒经局部吸收入血,并扩散至全身,患者病情发展快,病势重,短期内可出现中毒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等情况,致残率及致死率较高。现将1例蝮蛇咬伤中毒致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的成功救治与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炎症性肠病治疗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晶  王迪 《医学综述》2004,10(5):276-278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与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这两种肠道炎症性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未完全明确。发病率在我国乃至亚洲地区呈增高趋势。现就.IBD治疗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