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5篇
综合类   16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和总结睾丸间质细胞瘤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睾丸间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2例均为青春期后发病,分别因隐睾肿痛伴发热及不育超声检查发现睾丸肿物人院。B超均为界限清楚的实性低回声结节,大小分别为2.1cm×1.5cm和1.0cm×0.8cm,瘤标及激素水平均正常。结果:2例均行根治性睾丸切除术,术中快速冷冻切片病理检查诊断为睾丸间质细胞瘤。术后病理表现为瘤细胞呈弥漫片状排列,多角形,胞质丰富嗜酸性。分别随访32和2个月,未见复发和转移。结论:睾丸间质细胞瘤临床罕见,确诊依赖病理组织学检查,术前细针穿刺活检有助于选择手术方式,尤其是青春期前的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 提高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3年3月至2011年9月诊治的13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3例患者均行腹腔镜输尿管矫型术,其中1例患者因术中损伤下腔静脉中转开放手术,术后均随访7个月至8年,预后良好,无吻合口狭窄,肾积水加重等手术相关并发症产生.结论 静脉肾盂造影(IVU)或磁共振尿路成像(MRU)发现输尿管走形异常,输尿管呈“S”型或反“J”型具有诊断意义;腹腔镜输尿管矫形术可作为治疗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12例经脐单孔腹腔镜(E-NOTES)和23例标准三孔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评价E.NOTES肾上腺切除术的实用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手术治疗的肾上腺良性肿瘤35例,其中E.NOTES肾上腺切除术12例,标准三孔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23例。所有手术均为同一术者完成。对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以排气为标准)、术后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总费用等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E-NOTES肾上腺手术12例全部成功,标准三孔组1例因损伤肾静脉转开放手术,其余22例均顺利完成。两组在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功能性腺瘤所占比例及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单孔组平均手术时间比标准组较长(分别为98.75min和80.87min,P=0.02),但术中平均出血量较少(分别为35.00ml和64.34ml,P=0.01),术后住院天数较短(分别为3.75d和5.21d,P=0.02),手术费用较低(分别为12444.70元和14624.42元,P=0.001)。结论E.NOTES肾上腺肿物切除术安全有效,尽管手术时间较长,但在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总费用方面优于标准三孔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成人肾母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成人肾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年龄16-63岁,表现为肉眼血尿2例,腰腹痛6例,4例为体检发现;术前诊断为肾肿瘤9例,肾盂肿瘤3例。12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均诊断为肾母细胞瘤。按照美国国家肾母细胞瘤研究组(NWTS)分期标准,本组分别为Ⅰ期5例、Ⅱ期3例、Ⅲ期3例、Ⅳ期1例。术后辅以放疗和化疗,平均随访41个月,3年生存率为48%。结论成人肾母细胞瘤是一种比较少见的恶性肿瘤,术前确诊困难,手术治疗并辅以放疗、化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 ]观察不同处理组中肾脏缺血再灌注 0 ,2 ,6h时的钠钾 腺苷三磷酸酶和钙 腺苷三磷酸酶活性和病理组织学变化 .[结果 ]肾脏缺血预处理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的肾脏组织中钠钾 腺苷三磷酸酶和降低钙 腺苷三磷酸酶活性 ,使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损伤明显减轻 .[结论 ]缺血预处理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其机制与能量代谢的改善有关 .  相似文献   
7.
短发夹RNA对前列腺癌细胞中PIM-1基因沉默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脂质体介导的短发夹RNA(shRNA)对前列腺癌细胞中PIM-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构建3种针对PIM-1 mRNA不同靶点的shRNA重组质粒表达载体,并转染前列腺癌PC-3细胞.分别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蛋白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转染后细胞中PIM-1 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转染48 h后,3种PIM-1基因靶向性shRNA表达质粒均可抑制PC-3细胞中PIM-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其中靶向PIM-1 mRNA第707-725位和1080-1098位序列的重组质粒干扰效果更显著.结论:本研究所构建的PIM-1 shRNA表达质粒可在体外高效特异地抑制前列腺癌细胞中PIM-1的表达,为下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离断式肾盂成形术可否替代传统手术治疗。方法:57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患者,其中27例行后腹腔镜离断式肾盂成形术,30例行开放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比较两组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后腹腔镜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止疼药使用时间、术后下地活动时间、术后引流管保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腰部感觉异常方面优于开放手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长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漏尿和切口感染两组相当,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后腹腔镜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手术创伤小、患者痛苦小、恢复快,可逐渐替代开放手术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低温下肾蒂阻断肾实质切开取石术在复杂性肾结石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复杂性肾结石患者25例,阻断前静脉注射肌苷2.0g,均采用低温下阻断肾蒂,沿Brodel线作肾实质切开取石术。结果:25例肾蒂阻断17~45min,术中出血150~450ml,手术时间100~160mln,结石残留2例。术后随访6个月~4年,术后肾功能恢复良好。结论:低温肾蒂阻断肾实质切开取石术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重要方法,结石取净率高,并发症少,对肾功能无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和临床体会。方法:我院于2008年7月~2010年12月对10例经病理证实为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行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其中男9例,女1例,年龄64~80岁,平均69岁。其中5例行原位回肠代膀胱术,5例行输尿管皮肤造口术,观察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及手术疗效。结果:手术用时170~290min,平均210min;术中出血150~950ml,平均250ml;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约72h;术后未发生肠瘘及吻合口狭窄及尿瘘等严重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3个月IVU未见肾积水。结论:经腹腹腔镜全膀胱切除术安全可行,能明显减少手术创伤,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随着器械的改进及技术熟练,该术式将成为全膀胱切除手术的一种很有前景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