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1篇
内科学   17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2.
目的:探讨肺血管发育不良性法洛四联症的治疗策略。方法:2007年11月至2013年12月,29例TOF因肺血管发育不良行分期手术,男性12例,女性17例。一期手术中位年龄15个月;体质量(10.7±5.0)kg;二期手术中位年龄36个月,平均体质量(14.7±5.1)kg。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根治病例一期手术和二期手术平均间隔(21.8±9.4)个月。一期手术共计29例,结扎侧枝2例共5支,侧枝融合1例,McGoon比值由(0.78±0.13)增至(1.50±0.20)。两次手术间行肺动脉瓣球囊扩张5例。根治术后发生胸腔积液6例,灌注肺3例,肺不张2例,低心排出量综合征(低心排)与二次开胸止血各1例,均顺利康复出院。结论:肺血管发育不良性TOF分期手术安全有效,一期术后应根据肺血管发育情况适时行二期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主动脉瓣下隔膜的外科治疗经验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3年9月北京安贞医院32例主动脉瓣下隔膜行主动脉瓣下隔膜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10例;年龄0.5~14.0(3.6±3.2)岁;体重5.5~43.0(17.2±9.5)kg。32例中单纯主动脉瓣下隔膜7例,非单纯主动脉瓣下隔膜25例,其中合并室间隔缺损21例,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和动脉导管未闭各1例;动脉导管封堵术后和主动脉缩窄矫治术后再发主动脉瓣下隔膜各1例。18例合并不同程度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结果术前超声心动图漏诊1例。全组体外循环时间(71.7±21.7)min,主动脉阻断时间(48.7±15.1)min,住ICU时间(2.2±1.7)d,术后住院时间(7.9±2.5)d。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Ⅱ°房室传导阻滞1例,于术后第6d恢复。所有患儿随访2~54个月,单纯主动脉瓣下隔膜患儿术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有6例好转,非单纯主动脉瓣下隔膜患儿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术后有5例好转(P=0.003);4例术前中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单纯主动脉瓣下隔膜患儿中术后有3例转为轻度,1例转为微量反流;3例轻度反流中2例术后转为微量反流。8例术前轻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非单纯SM患儿中3例转为微量反流,术前3例中度反流中各有1例转为轻度和微量反流。随访期间全组均无主动脉瓣下隔膜再发。结论主动脉瓣下隔膜超声诊断易遗漏,一经诊断应尽早手术治疗;术中操作要求精细;术后因有再发可能,需定期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沉默囊性纤维化跨膜传导调节因子(cystic fibrosis transmembrane conductance regulator,CFTR)在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线粒体功能及氧化应激中的作用。方法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CFTR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组、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各6只。分离3组海马神经元细胞,取对数生长期细胞进行实验。CFTR siRNA组神经元细胞转染CFTR siRNA,阴性对照组转染阴性对照siRNA,空白对照组不转染。转染后培养48 h,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3组神经元细胞线粒体CFTR蛋白相对表达量,JC-1荧光探针检测线粒体膜电位,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线粒体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和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2O2)表达,氧电极法测定线粒体呼吸控制率(respiratory control rate,RCR),荧光素酶发光法检测线粒体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浓度,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线粒体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和氧化型谷胱甘肽(oxidized glutathione,GSSG)表达。结果转染后培养48 h,CFTR siRNA组神经元细胞线粒体CFTR蛋白相对表达量(0.09±0.01)、线粒体膜电位[(247.16±34.28)mV]、ATP[(11.71±2.54)mol/g]、RCR(4.69±0.82)、GSH[(0.71±0.12)nmol/μg]、GSH/GSSG值(0.31±0.08)低于空白对照组[0.42±0.07、(432.18±56.04)mV、(24.18±3.64)mol/g、7.94±1.21、(1.62±0.23)nmol/μg、1.65±0.27]和阴性对照组[0.38±0.06、(434.07±52.13)mV、(22.97±3.43)mol/g、7.83±1.18、(1.57±0.21)nmol/μg、1.63±0.24](P<0.05),线粒体H2O2水平(1.73±0.11)高于空白对照组(1.00±0.02)和阴性对照组(1.08±0.06)(P<0.05);空白对照组神经元细胞线粒体CFTR蛋白相对表达量及线粒体膜电位、ATP、RCR、H2O2、GSH、GSH/GSSG值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沉默大鼠神经元细胞线粒体CFTR可引起海马神经元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增强氧化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5.
钱凤  朱耀斌  张艳玲  黄聪 《中南药学》2008,6(1):117-121
目的 解某院临床分离常见病原菌的耐药状况。以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方法 2005年1月~2006年12月某院临床分离菌株用Kirby-Bauer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3425株细菌中,革兰阳性球菌占36.9%,革兰阴性杆菌占63.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位居革兰阳性菌前2位,在2006年分别占52.8%和24.O%。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利福平、多西环素、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的耐药率较低,为O~38.6%。在革兰阴性杆菌中分离率居前5位的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和克雷伯菌,这些细菌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最低,在0~10.6%之间,其次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和亚胺培南。结论 临床分离菌株的耐药性呈逐年增高的趋势,临床医生要根据病原学检测及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6.
7.
肺动脉高压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动脉高压是一种慢性,持续性肺动脉压力升高的疾病。患者并不伴有明显的左心衰竭。肺动脉高压的准确诊断非常复杂,需应用一些有创和无创的辅助检查来完成。有创和无创检查均有其局限性,所以在应用这些检查时,医生应慎重考虑。本文综述了肺动脉高压的基本检查方法和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低温心脏保存液HP100XD对猪离体冠状动脉血管平滑肌功能的保存效果。方法 瑞典家猪10只,全身麻醉及全身肝素化后取出心脏,经冠状动脉开口滴注氧和Krebs溶液去除冠状动脉内血液,于手术显微镜下游离前降支远端血管,并切成1mm长的血管环。随机将血管环分为新鲜对照组、24h保存组和48h保存组,新鲜对照组将血管环直接置入器官浴槽内,24h保存组和48h保存组将血管环置入4℃HP100XD溶液中分别保存24、48h。3组采用高钾Krebs溶液和血栓烷A2相似物(U-46619)检测平滑肌的收缩功能,采用罂粟碱诱导血管环的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评价平滑肌的舒张功能。结果 新鲜对照组由高钾Krebs溶液和U-46619诱导的收缩反应值分别为(22.3±3.3)、(16.4±3.6)mN,24h保存组分别为(21.8±3.4)、(16.3±2.3)mN,48h保存组分别为(22.3±3.3)、(17.3±2.2)mN,3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血管平滑肌的最大舒张百分数均为100%。结论 HP100XD溶液可完整保存离体冠状动脉血管平滑肌功能达48h,是一种较好的心脏保存液。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大动脉调转术治疗年龄6个月以上重度肺动脉高压伴室间隔缺损、大动脉转位和Taussig-Bing畸形患者的中期疗效。方法对86例年龄6个月以上的重度肺动脉高压伴室间隔缺损、大动脉转位和Taussig-Bing畸形患者行大动脉调转手术,观察术后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肺动脉压力等,分析手术死亡、术后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组住院死亡6例(6.98%),72例完成随访,死亡2例;存活者心功能NYHAⅡ级2例(2.86%),心功能NYHAⅠ级68例(97.14%);术后肺动脉压(30.5±13.0)mm Hg明显低于术前(64.9±13.0)mm Hg,经皮血氧饱和度(99.7±0.7)%明显高于术前(72.0±15.0)%(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术后肺动脉高压、一氧化氮吸入、血浆胶体渗透压监测是手术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OR=1.236,95%CI:1.080-1.415,P=0.002;OR=0.016,95%CI:0.001-0.345,P=0.008;OR=0.070,95%CI:0.006-0.829,P=0.035),手术年龄与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独立相关(OR=1.283,95%CI:1.073~1.536,P=0.006)。结论大动脉调转术治疗大龄重度肺动脉高压伴室间隔缺损、大动脉转位和Taussig-Bing畸形患者中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中经肺动脉灌注低温组胺酸-酮戊二酸-色氨酸灌注液(HTK)对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肺保护作用。方法 30例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灌注组和对照组。灌注组体外循环期间肺动脉灌注低温HTK,对照组常规体外循环。围手术期检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征得患儿家长同意,取右下肺组织活检,观察病理变化。检测围手术期动脉血气分析及体外循环(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住监护室(ICU)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2组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灌注组呼吸机辅助时间、住ICU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返回ICU后0、12、24和48 h,灌注组氧合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肺泡-动脉氧分压差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循环前,灌注组血浆TNF-α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返回ICU后0、12、24和48 h灌注组血浆TNF-α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灌注组体外循环术后肺泡轻度水肿,肺泡内炎症细胞浸润减少;对照组体外循环术后肺泡水肿,肺泡内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结论改良肺动脉灌注低温HTK可以明显减轻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后肺内炎症反应和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