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观察大剂量BEAC方案[卡莫司汀(BCNU)、依托泊甙(VP-16)、阿糖胞苷(Ara-C)、环磷酰胺(CTX)]联合自体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SCT)治疗具有不良预后因素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的疗效。方法选择2000年1月-2011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按年龄调整的国际预后指数(Age-adjusted 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aaIPI)评分为1~3分、行大剂量BEAC联合ASCT治疗的DLBCL患者35例,常规化疗疗效达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后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动员,动员方案为VP-16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大剂量化疗(high-dose chemotherapy,HDC)方案采用BEAC(BCNU 450mg/m2,第1~2d静注;VP-16 800mg/m2,第1~3d分2次静注;Ara-C 1.5g/m2,第1d静注;CTX 3.6g/m2第1~2d静注)方案。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35例患者均移植成功,重建造血功能。移植前13例CR,22例PR,移植后23例CR,12例PR,无移植相关死亡,中位随访时间为39个月(7~135个月),随访期间6例因病情进展死亡,5年生存率为80%。结论采用大剂量BEAC方案联合ASCT治疗具有不良预后因素的DLBCL取得了较好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浆细胞性乳腺炎不同临床分期的诊治方法.方法 选择2006年9月-2013年6月诊治的92例浆细胞性乳腺炎,不同临床分期的浆细胞性乳腺炎采用药物、手术引流、手术切除等不同的治疗方法.结果 各个分期的浆细胞性乳腺炎经过差异性的分期治疗后均痊愈.结论 浆细胞性乳腺炎诊治应根据不同的临床分期制定出不同的诊疗方案,对于提高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治愈率,减少复发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快速溶懈环磷酰胺注射液的方法,提高临床护理工作效率。方法:将80瓶环磷酰胺注射液随机分为2组,每组40瓶,A组采用手工振摇,B组采用振荡器振摇,在相同室温下进行药物溶解实验,分别观察、记录、比较各组药物溶解情况。结果:A、B两组药物完全溶解时间分别为285.6±90.3see和40.0±6.3see。结论:采用振荡器溶解环磷酰胺注射液省时省力,提高临床护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是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引起的代谢紊乱,使泌尿系肿瘤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增多,增加了围手术期护理难度,现将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48例并发糖尿病的泌尿系肿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联合超大剂量化放疗治疗恶性淋巴瘤的造血重建及疗效.方法: 18例恶性淋巴瘤经常规化疗完全或部分缓解后行APBSCT治疗,动员方案为VP-16 1 500 mg/m^2 +G-CSF 5 μg/kg.预处理方案: 1例采用单一化疗药物环磷酰胺(CTX)3.6 g/ m^2加全身放疗,其余17例采用BEAC+BCNU 450 mg/m^2+CTX3.6 g/m^2+Ara-C 1.5 g/m^2+VP-16 800 mg/m^2方案.结果: 18例患者行APBSCT治疗后均移植成功,重建造血功能,其中1例患者干细胞移植后血常规尚未完全恢复正常,其余17例均于干细胞移植后30 d内恢复正常.移植前14例病变达CR,4例达PR,移植后17例达CR,1例达PR.随访10(1~56)个月,所有患者均存活,无移植相关死亡.结论:APBSCT联合超大剂量化疗是治疗恶性淋巴瘤的安全有效手段,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6.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淋巴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剂量化放疗联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APBSCT)治疗恶性淋巴瘤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接受高剂量化放疗联合APBSCT治疗的 5例恶性淋巴瘤 ,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 4例 ,霍奇金淋巴瘤(HL) 1例。外周血干细胞的动员方法 :1例采用Ara C 10 g/m2 静点 G CSF ,余 4例采用VP 16 15 0 0mg/m2 静点 G CSF。干细胞动员后 ,采集单个核细胞数 (MNC)均≥ 3.85× 10 8/kg ;CD3 4 细胞数均≥ 6 .96× 10 6/kg ,CFU GM培养集落数≥ 4 .4 1× 10 5/kg。预处理方案 :1例NHL为CTX 4 g/m2 ,分 2次静点 ,VP 16 80 0mg/m2 ,分 4次静点 ,并加全身照射 (TBI) 780cGY。余 4例为CTX 4 g/m2 ,VP 16 80 0mg/m2 静点 ,BCNU 4 5 0mg/m2 静推 ,移植后进行了原发病灶的放疗。随访 9~ 4 3个月 ,中位 18个月。 5例移植前浅表淋巴结、纵隔、脾脏部位病变均获得部分缓解。 结果 :5例患者移植后均获得造血重建。移植后病变获得完全缓解 ,随访至 2 0 0 4年 5月 ,均无病存活。结论 :APBSCT联合大剂量化放疗 ,对恶性淋巴瘤疗效佳 ,且毒副反应能耐受 ,安全性好 ,值得进一步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女性乳腺癌患者对保乳根治术认同程度。方法:按不同年龄阶段将120例病人分为3组,采取临床问卷调查表方式调查其对保乳根治术的认知程度。结果:年龄小于等于40岁组接受率62.50%(25/40),无所谓率25.00%(10/40),不接受率12.50%(5/40);年龄介于41至50岁组接受率27.27%(12/44),无所谓率50.00%(22/44),不接受率22.73%(10/44);年龄大于等于51岁组接受率13.89%(5/36),无所谓率30.56%(11/36),不接受率55.56%(20/36)。不同的年龄女性乳腺癌患者对保乳根治术的认同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较轻乳腺癌患者对乳腺癌保乳的认知程度较高。结论:加强医护人员和患者对保乳癌根治术的认识和了解,更好地为乳腺癌患者服务,提高女性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BEAC方案作为预处理方案联合自体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SCT)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的疗效。方法:选取2000-01-2011-12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NHL患者共45例,采用BEAC方案联合ASCT治疗,动员方案为依托泊苷(Vp-16)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41例患者采用BEAC联合ASCT方案作为巩固治疗,4例采用BEAC联合ASCT方案作为挽救治疗。结果:45例患者均移植成功,重建造血功能。不良反应均可耐受,无移植相关死亡。移植前CR 53.3%(24/45),PR 46.7%(21/45),移植后CR 73.3%(33/45),PR 26.7%(11/45)。中位随访时间为41个月(8~139个月),至随访截止日期6例因疾病进展死亡,1例因第二原发肿瘤死亡。5年生存率为83.3%。结论:BEAC预处理方案联合ASCT方案治疗NHL安全性高,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药物湿敷预防CHOP方案化疗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选择120例第1次使用CHOP方案化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化疗前30min给予25%硫酸镁联合2%利多卡因局部湿敷穿刺点上方沿静脉走向5~10cm处,至静推结束约2h;对照组:应用25%硫酸镁湿敷,湿敷时点、时长及部位同观察组。观察两组静脉炎发生率及湿敷预防静脉炎有效率。结果观察组静脉炎发生18例(30.0%),对照组38例(63.3%);观察组湿敷预防静脉炎有效48例(80.0%),对照组有效31例(51.7%),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5%硫酸镁联合2%利多卡因局部湿敷能更好地预防CHOP方案化疗引起的静脉炎。  相似文献   
10.
上皮间质转化与肿瘤侵袭、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肿瘤转移是肿瘤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多数恶性肿瘤患者的主要致死因素.上皮间质转化(transformation of epithelial mesenchymal,EMT)作为肿瘤发生转移的第一步,是一个动态的多基因、多步骤的生物学过程,与恶性肿瘤的侵袭、转移关系密切.研究EMT发生发展机制,寻找控制肿瘤侵袭、转移的有效途径或肿瘤治疗新靶点,是目前肿瘤研究的热点之一.该文仅就EMT、相关因子及信号转导通路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