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目的观察波依定加中药方剂治疗老年高血压的效果。方法将72例老年高血压痛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口服波依定5mg,阿司匹林150mg,每日1次;治疗组35例,治疗除上述药物外,还加用指定中药方剂。两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4d检测脉压差、血液流变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间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血浆黏度对比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脉压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方剂可降低老年高血压病病人的血液黏度,减小外周阻力,加强波依定的降压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患者血浆尿酸、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疾病进展及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4年4月在我院内科门诊及住院部就诊并确诊为帕金森病(PD)的患者102例作为PD组,按发病年龄早晚分为早发病组、晚发病组,按认知功能障碍评估情况分为PD伴认知功能障碍组及PD不伴认知功能障碍组,根据运动功能障碍评估分为Ⅰ、Ⅱ、Ⅲ、Ⅳ、Ⅴ期,Ⅰ~Ⅱ期为早期、Ⅲ期为中期、Ⅳ~Ⅴ期为晚期;并将我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102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各组人员进行血浆尿酸、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的检测.进行统计学处理,各亚组间及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 PD病例组血尿酸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早发病组与晚发病组比较,血尿酸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PD伴认知功能障碍组血尿酸水平低于不伴认知功能障碍组(P<0.05);早中晚各期患者血尿酸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亚组血尿酸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各亚组间及各亚组与对照组比较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帕金森病患者血浆尿酸水平低于健康者,低血浆尿酸水平可能是帕金森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血浆尿酸水平减低与帕金森病的疾病进展无明显相关性,但可能与认知功能损伤有关.尿微量白蛋白与帕金森病的发生与发展无明显相关.对血尿酸水平进行适当干预可能有助于提高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并节省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3.
重症脑卒中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脑卒中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以防止院内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出重症脑卒中患者157例分为两组:第1组为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组共113例,平均年龄69.63岁;第2组为未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组共44例,平均年龄67.45岁.在两组中统计出院内肺部感染的实际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89.38%及86.36%,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不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来预防肺部感染,尤其对于重症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去除各种高危因素,做好相应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4.
我院1987年7月至1997年6月底共收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834例,其中32例误诊,误诊率3.8%。为提高有机磷农药中毒的诊治水平,现将误诊原因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2例误诊病例中来自农村27例,城镇5例,男性23例,女性9例;年龄10~74岁,平均年龄34.5岁;误诊时间3~36小时,中毒程度:轻度ZI例,中度7例,重度4例;中毒途径:皮肤接触25例,经消化道5例,经呼吸道2例;农田喷洒防护不当或无防护16例,衣服喷洒灭虱4例,灭头虱5例,食用刚喷洒过农药的蔬菜5例,呼吸道吸人被农药污染的空气2例;引起中毒的农药:甲胺磷14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低剂量普伐他汀对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5岁以上老年冠心病,同时符合高脂血症诊断的患者46例,给予普伐他汀10 mg/d,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期间均饮食治疗,其他常规治疗,观察24周后,抽血复查血脂水平,肝肾功能,肌酸激酶,观察调脂疗效,肝肾功能,肌痛、肌溶解等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4周后TC、TG、LDL-C均有明显下降(P<0.05),LDL-C总有效率91.3%,而BUN、Cr、GTP、CK均无明显变化,所有患者无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应用低剂量普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患者能明显降低TG、TC、LDL-C,无明显肝肾损害肌溶解等副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浆中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慢性肾功能不全(chronic renal insufficiency,CRI)合并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的危险分层价值。方法:以CRI合并CHF的9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血浆NT-proBNP水平将患者分为高危组53例、非高危组44例(中危组25例,低危组19例),以同期体检健康的41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及经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高危组NT-proBNP和hs-cTnT均明显高于非高危组[(5611.40±1790.28)ng/L vs(1302.75±195.57)ng/L,P0.01]和[(131.22±40.98)ng/L vs(46.56±13.80)ng/L,P0.01],而高危组明显LVEF明显低于非高危组[(31.81±9.02)%vs(65.32±10.73)%,P0.05];非高危组NT-proBNP和hs-cTnT明显高于对照组[(1302.75±195.57)ng/L vs(187.68±39.61)ng/L,P0.05]和[(46.56±13.80)ng/L vs(16.11±4.53)ng/L,P0.05],而非高危组LVEF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65.32±0.73)%vs(68.32±0.51)%,P0.05]. 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示:高危组NT-proBNP水平与hs-cTnT水平呈正相关(r=0.93,P0.01),而与LVEF呈负相关(r=-0.45,P0.05),非高危组NT-proBNP水平与hs-cTnT水平呈正相关(r=0.82,P0.01),而与LVEF亦呈负相关(r=-0.41,P0.05).制订NTproBNP危险分层指数为4400 ng/L,是诊断CRI合并CHF的最佳截点,具有较好的敏感性(82.1%)、特异性(84.6%)及准确度(86.3%)。结论 CRI合并CHF患者血浆中NT-proBNP水平显著升高,hs-cTnT,LVEF发生相应改变,制订出NT-proBNP危险分层指数对CRI合并CHF患者危重程度的诊治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甲状腺吸~(131)I功能测定是判断甲状腺功能的重要指标.尤以初步和未经治疗的甲亢,诊断符合率可达99%左右(叶维新等.核医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86年)。但测定仪器,病人准备,操作者的熟练程度等的不同,可影响其测定结果。现就分析甲状腺吸~(131)I功能测定谈谈个人体会。服药前要细细询问病人在近期内是否服镇静药、含碘食物及影响甲状腺吸~(131)I功能测定的中草药、服药前后空腹2小时,服药后按本室规定时期进行甲状腺吸~(131)I功能测定。在测定前,要予热机器27分钟.我们在予热5分钟、10分钟、20分钟分别测试,所得结果并不一致。20分钟测得结果较正确.在每次使用前要检验校正机器。要准  相似文献   
8.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病变颇为复杂,可累及人体各脏器、系统。发病初期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极易误诊,使患者失去早期治疗机会,发展至尿毒症终末期。我院2001年3月-2005年12月共收住CRF患者156例,回顾性分析患者院外的诊治情况,58例为误诊。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前瞻性研究贝那普利和缬沙坦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135例2型糖尿病并临床白蛋白尿期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65例)(贝那普利10 mg/d+缬沙坦80 mg/d)、贝那普利组(37例)(贝那普利10 mg/d)和缬沙坦组(33例)(缬沙坦80 mg/d),观察期1年。治疗前后检测平均动脉压(MAP)、尿白蛋白(UAER)、肾小球滤过率(SCr)、血清尿素氮及肌酐、空腹及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清钾及尿免疫球蛋白M(IgM)。结果:三组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血清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后血清肌酐、尿白蛋白及尿Ig M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肾小球滤过率明显升高(P<0.05);各组间比较,联合治疗组血清肌酐、尿白蛋白排泄率及尿Ig M下降最明显(P<0.01),肾小球滤过率升高最明显(P<0.01);缬沙坦组与贝那普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那普利和缬沙坦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疗效显著,减轻尿白蛋白及IgM的排泄,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其肾脏保护作用独立于降血压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HD)、血液透析滤过(HDF)对尿毒症患者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的清除情况。方法:选择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A组采用每周HD治疗3次;B组采用每周1次HD治疗、2次HDF治疗。治疗6个月,观察PTH的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A组血清PTH无明显下降,B组血清PTH下降明显,两组治疗前后PT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血液净化方式均能清除PTH,但采用每周1次HD、2次HDF治疗效果佳,对PTH清除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