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3.
戴文祥  曹雅 《当代医学》2021,27(21):4-6
目的 分析医学图像融合技术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本院接受放射治疗的肿瘤患者70例,分别采用CT图像融合技术及MRI图像融合技术,分析患者放射治疗的靶区勾画效果.结果 CT联合MRI融合勾画的肿瘤体积高于CT、MRI勾画的肿瘤体积,CT联合MRI融合勾画的肿瘤靶区占MRI勾画的肿瘤靶区比重,低于占CT勾画的肿瘤靶区比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T联合MRI融合勾画的肿瘤靶区比较,CT显示的勾画靶区差异21例,占30.0%;MRI显示的勾画靶区差异17例,占24.29%;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肿瘤放射治疗时采用医学图像融合技术,能提高放射靶区勾画效果,确保放射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差异,以指导心脑血管疾病的同防同治。方法连续收集解放军总医院200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首次发病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和首次发病的急性缺血性冠心病患者资料。研究项目包括基线资料[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体质指数、血压水平(舒张压、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心肌梗死、高脂血症、脑血管病史、吸烟史、饮酒史、家族史),脑梗死的TOAST分型。比较两组患者上述基线资料和危险因素的差异。结果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载脂蛋白A1、低密度脂蛋白、糖化血清蛋白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脑血管病组均明显增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压、糖代谢指标均为危险影响因素(P 0. 05),该两指标的水平在脑血管病组中明显增高。结论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大体相同,但存在差别。在控制好血脂的基础上,对于脑血管病更为严格的血压和血糖管理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5.
他汀类药物降血浆纤维蛋白原作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证实阿托伐他汀 (立普妥 )、普伐他汀 (普拉固 )及辛伐他汀 (舒降之 )三者是否具有降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及比较其相对强度 ,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将高脂血症病人随机分为三组 ,分别服用立普妥 80mg/d(37例 ) ,普拉固 1 0mg/d(35例 )及舒降之 2 0mg/d(36例 ) ,均为每晚睡前服药 8周 ,检测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的含量。数据采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 ,治疗前后对照采用t检验 ;组间对照方法采用 χ2 检验 ,P <0 0 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三组治疗后立普妥组Fib从 (5 31± 0 65)降至 (3 66± 0 89) (P <0 0 5) ;普拉固组Fib从 (5 40± 0 41 )降至(3 82± 0 60 ) (P <0 0 5) ;舒降之组Fib从 (5 36± 0 52 )降至 (3 75± 0 71 ) (P <0 0 5)。三组间治疗后Fib水平比较没有差异(P >0 0 5)。结论 三种他汀类药物均能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 ,发挥预防血栓形成的功能 ,且作用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裂纹宽度对使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检测根管治疗后隐匿性牙根纵裂(vertical root fracture,VRF)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3月~2019年3月期间26例根管治疗后怀疑隐匿性牙根纵裂患牙,所有患牙均行CBCT扫描并进行术前CBCT评价裂纹有无,所有患牙均因折裂或明显骨吸收拔除,拔除后的离体牙在显微镜下确认裂纹有无,并将拔除后的VRF患牙立即进行micro-CT扫描,使用ImageJ对micro-CT图像检测出的裂纹进行宽度测量。将VRF患牙中CBCT裂纹阳性组和阴性组的裂纹宽度使用t检验比较裂纹宽度的差异。结果:26个患牙拔除后确认24个为VRF患牙,24个患牙共有49条裂纹,CBCT术前诊断VRF患牙11颗,CBCT评价VRF牙的灵敏度为45.83%,特异度为100%,准确率为50%,micro-CT扫描VRF牙检出的准确率为100%,裂纹检出的准确率为95.92%。对micro-CT图像上检测出的裂纹使用ImageJ测量CBCT阴性组的裂纹宽度在15~99μm之间,阳性组的裂纹宽度在62~288μm之间,阳性组和阴性组之间的裂纹宽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根管治疗后隐匿性牙根纵裂牙在体CBCT检测的准确率相对较低,裂纹宽度是影响CBCT检测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热打击后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凋亡及caspase-3的表达变化。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热打击组,正常对照组大鼠始终置于(25±0.5)℃,相对湿度(35±5)%环境下;热打击组置于人工智能气候舱内100 min,舱内温度(40±0.5)℃,相对湿度(60±5)%。TUNEL染色观察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的凋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caspase-3的表达。结果热打击1 d后大脑皮质神经元出现凋亡,第3天达高峰。caspase-3于热打击2 d后开始表达,于第3天表达最明显。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caspase-3在1 d、2 d、3 d和7 d各时间点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 d时caspase-3含量最高。结论热打击可激活caspase-3表达,诱导皮质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通过对临床上非外伤性隐裂牙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其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的影像学表现进行总结。方法: 对105名患者的105颗明确冠隐裂牙的临床特征及CBCT影像学特征进行统计,收集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牙位,同时对其CBCT上牙根折裂情况,牙槽骨及根尖周骨质吸收情况进行评价和统计。结果: 105例患者中,男性49.52%,女性50.48%;在50岁之前,随着年龄增加,隐裂牙发生比例增加,其中41~50岁发生率最高(34.29%),之后下降。105例隐裂牙中有5例发生在前磨牙区,其余均发生在磨牙区,其中第一磨牙发生率最高(59.05%)。105颗隐裂牙,CBCT检查有16颗(15.24%)可观察到牙根存在不完全折裂,仅4颗(3.81%)可见牙根完全折裂。其余85颗(80.95%)隐裂牙牙根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隐裂牙好发于上下颌第一磨牙,CBCT检测下大多数的冠隐裂牙并没有发生牙根折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实验了解辛伐他汀是否能够调节巨噬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2、MMP-9)及其组织抑制物-1、2(TIMP-1、TIMP-2)的基因表达,以明确辛伐他汀是否能够通过影响MMPs及TIMPs表达来发挥稳定动脉粥样硬化脂斑,防治其破裂的功能。方法 收集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与不同浓度的辛伐他汀可以在相当程度上抑制MMP-9的基因表达,并能完全抑制MMP-2的基因表达;50μmol/mL和100μmol/mL浓度可以完全抑制MMP-2、MMP-9的基因表达,对TIMP-1及TIMP-2基因表达的抑制呈剂量依赖关系。从5μmol/mL、50μmol/mL到100μmol/mL基因表达量逐渐下降,当浓度为100μmol/mL时,TIMP-1的表达完全被抑制,结论 辛伐他汀可以通过调节MMPs途径发挥稳定动脉粥样硬化脂斑,防治其破裂的功能,但临床用药剂量不宜过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