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3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脑静脉窦血栓(CVT)的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确诊的CVT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结果 18例确诊患者中,CT表现:2例出血,1例基底节区片状低密度影,2例脑沟变浅、脑回模糊,1例脑肿胀,其余12例头颅CT表现为正常;MRI表现:6例横窦、4例上矢状窦、1例直窦、2例横窦与上矢状窦出现高信号、1例上矢状窦出现混杂信号影;磁共振静脉成像(MRV)显示18例患者均出现未显影、显影不佳或边缘毛糙, 3例可见引流静脉扩张.6例治疗后复查MRV,其中5例静脉窦显影均有改善.结论 CVT发病率低,临床无特异性,易误诊.头颅CT检查缺乏特征性,MRI多表现为静脉窦内异常信号,MRV多表现为静脉窦不显影或显影不佳,因此CT表现阴性时不要轻易排除本病,需结合MRI和MRV的影像学表现综合诊断.  相似文献   
2.
曹小宏 《江西医药》2009,44(10):1006-1007
目的分析股骨头缺血坏死的CT和MR影像学表现,并探讨两种影像学检查的特点和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确诊的38例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的CT和MR影像学特点,并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期分析。结果38例确诊患者,CT表现:11例正常,20例患者的股骨头形态正常,其中9例股骨头内出现星芒状结构增粗、扭曲、浓密改变,5例出现局限性囊变和骨质疏松区,5例出现囊变和硬化同时存在。7例患者有股骨头形态改变,并出现新月征或伴有退形性骨关节病。MR表现:3例无阳性表现,27例表现为股骨头形态正常,其中股骨头内出现典型的双线征的有15例,出现广泛的条状,斑片状的混杂信号的有12例。8例患者有股骨头变形,并有混杂信号。结论CT和MR都能诊断ANFH病变,但MR对早期ANFH的诊断时间更早,早期阳性率更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亚低温联合高压氧(hyperbaricoxygen,HBO)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继发性脑损害的影响。方法本次临床试验研究为前瞻性研究,将伤后8h内入院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亚低温联合HBO的治疗组和常规HBO治疗的对照组各2l例。分别于伤后第1天、15天、30天复查头颅cT,计算脑出血量及脑水肿体积;同时进行GCS(GlasgowComaScale)评分;统计两组患者出现脑梗死的例数;伤后半年,对两组患者进行GOS(GlasgowOutcomeScore)预后评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两组样本率的比较采用连续性校正的X。检验,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两两比较,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治疗组伤后15d和30d的脑出血量和水肿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21.71±4.3)vs.(26.33±5.23);(14.33±1.93)vs.(16.86±2.86),P〈0.05];(2)伤后15d和30d治疗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4.62±0.49)vs.(4.29±0.56);(9.76±1.37)vs.(8.57±0.92),P〈0.05];(3)治疗组出现外伤性脑梗死2例数,而对照组9例(χ2=4.434,P=0.035);伤后6个月,治疗组GOS评分高于对照组[(4.29±0.84)vs.(3.38±0.74),P=0.001]。结论亚低温联合高压氧治疗能够减轻重型颅脑损伤的继发性脑损伤和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探讨,亚低温的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慢性颈髓压迫后白质纤维束的微结构变化。方法:将2019年7月-2019年12月在本院经临床及影像确诊的32例CSM患者(患者组)和年龄、性别相匹配的13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纳入本研究。所有受试者均行颈髓3D T1WI、T2*WI和DTI扫描。采用脊髓专用后处理软件(SCT)计算脊髓内不同白质纤维束的FA值。对照组内比较白质纤维束的不同节段之间以及同一节段不同纤维束之间FA值的差异。比较对照组和患者组之间同一节段的相同纤维束之间FA值的差异。结果:患者组中椎管狭窄程度:轻度44节,中度31节。对照组:颈髓内部分白质纤维束的不同节段之间FA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3~C7水平同一节段的不同纤维束之间FA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应部位纤维束的FA值比较,CSM患者组显示有显著差异的纤维束:C3节段-轻度狭窄组的左侧腹外侧网状脊髓束(t=-2.572,P=0.016)、左侧皮质脊髓前束(t=-2.592,P=0.016)、左侧顶盖脊髓束(t=-2.333,P=0.028)、左侧前庭脊髓外束(t=-2.542,P=0.018);C5节段-轻度狭窄组的左侧红核脊髓束(t=-2.251,P=0.034)、左侧网状脊髓外束(t=-2.202,P=0.040);C6节段-轻度狭窄组,左侧脊髓橄榄(t=2.460,P=0.029);C4节段-中度狭窄组的左侧前庭外侧束(t=-2.150,P=0.043)、右侧网状脊髓前束(t=-3.170,P=0.005)、双侧皮质脊髓前束(左侧t=-2.490,P=0.021;右侧t=-2.713,P=0.013)、双侧网状脊髓外束(左侧:t=-2.842,P=0.010;右侧:t=-2.640,P=0.015)、左侧顶盖脊髓束(t=-2.618,P=0.016)。结论:CSM患者脊髓内纤维束损伤区域主要集中在腹侧的细小纤维束,MRI可对CSM患者的病情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阑尾全貌,提高临床急腹症的诊断能力。方法搜集61例急腹症病例,采用64排螺旋CT以1mm层厚进行薄层重建,通过工作站后处理软件进行阑尾多平面或曲面重建,总结分析CT表现,并将临床初步诊断,影像诊断与手术及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61例临床初步诊断阑尾炎急腹症患者中,CT诊断阑尾炎49例,盆腔炎及妇科疾病4例,输尿管结石3例,回盲部周围炎2例,肠道肿瘤1例,肠梗阻1例,多囊肾1例。手术及病理证实阑尾炎48例,其余诊断与CT一致。结论使用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显示阑尾全貌及其周围情况,在急腹症患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能明显提高临床诊断正确率(临床诊断正确率78.7%,CT诊断正确率98.0%),大大降低阑尾阴性切除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心电编辑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冠脉CTA)中纠正心律失常和心电信号异常、提高图像质量和检查成功率的价值.方法 应用心电编辑软件加人工编辑相结合对冠脉CTA检查过程中出现的心律失常和心电信号异常而影响图像质量的101例进行编辑,并重建编辑后图像.101例中期前收缩60例(室性期前收缩48例、房性期前收缩9例、房性期前收缩加室性期前收缩3例),严重心律不齐3例,心房颤动3例,心电信号异常35例(R波错误标记29例、心电基线异常无R波6例).结果 101例编辑前图像质量优等3例(2.97%),良好0例(0.00%),中等3例(2.97%),差等95例(94.36%);编辑后图像质量优等88例(87.10%),良好6例(5.90%),中等4例(3.96%),差等3例(2.97%),编辑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电编辑软件加人工编辑可以纠正心律失常和心电信号异常的影响,提高图像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无创的64层冠脉CTA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7.
曹小宏  张华  龚毅 《江西医药》2010,45(1):54-55
目的探讨1.5T磁共振和64层螺旋CT数字减影CTA对颅脑动脉瘤成像诊断进行优缺点比较的优势与限度。方法分析我院经.DSA数字血管造影确诊的30例患有颅内动脉瘤并形成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MRA和CTA影像学表现.其中10例DSA确诊前已行MRA检查。8例DSA确诊前已行CTA检查.还有12例DSA确诊前同时接受了MRA和CTA两项检查。结果经DSA数字血管造影证实的AN患者中,CTA发现颅内动脉瘤的敏感性为92%(23/25),MRA为81.5%(22/27),并且CTA可发现直径2.1mm以上的动脉瘤,而MRA可发现直径2.9mm以上的动脉瘤。结论CTA、MRA各有特点及适用范围,临床应用中要选择最合适的检查方法,发挥影像检查的最佳效用.从而达到最佳诊断和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