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8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CD62p又称α颗粒膜蛋白(GMP-140)、P选择素(P—selectin),是分子量为140KD高度糖基化的跨膜糖蛋白,存在于血小板α颗粒和血管内皮细胞棒管状小体(Weibel—Paladebody)内。静止的血小板和内皮细胞表面基本不表达CD62p,当它们受到刺激活化后,α颗粒释放CD62p于血小板膜表面;Weibel—  相似文献   
2.
急性肾衰竭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肾衰竭的病因、临床与病理特点、治疗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1988年1月~2003年10月诊治的急性肾衰竭80例病历资料。结果80例中肾性肾衰63例(78.8%),以肾小球疾病47例(58.8%)居首位;肾前性肾衰15 例(18.8%);肾后性肾衰2例(2.5%)。23例行肾活检,病理改变以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9例(39.1%)最多见,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和新月体肾炎各4例(17.4%),毛细血管内增殖性肾炎3例(13%),增生硬化性肾小球肾炎2例(8 7%),轻微病变1 例(1.3%)。根据不同病因和病理改变特点,予补液、泼尼松口服、甲泼尼龙和环磷酰胺冲击、透析及利尿降压等治疗,治愈31 例(38.8%),好转27例(33.8%),自动出院10例(12.5%),住院期间和放弃治疗中共死亡21例(26 3%)。1996~2003年病死率(9 4%)明显低于1988~1995年(37 5%)(x2=7 85 P<0.01)。结论急性肾衰竭的治疗关键在于早期明确病因,及时对因治疗。肾活检在肾性肾衰的诊断、治疗和预后估计中起重要作用。适时透析治疗是急性肾衰竭枪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过敏性紫癜肾炎(儿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修岩 《山东卫生》2003,(10):48-50
  相似文献   
4.
我院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肺炎球菌、痢疾杆菌、鼠伤寒杆菌和变形杆菌进行了药敏试验。标本取自脓、血、脑脊液、尿中分泌物、大便、小便,咽拭子培养,药敏结果见表。从表中看出,7种致病菌对各种抗生素的敏感程度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新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卡那霉素、红霉素较敏感;大肠杆菌对多粘菌素、庆大霉素、  相似文献   
5.
儿童过敏性紫癜2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228例过敏性紫癜(HSP)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114例(50%)有明确发病诱因。感染因素104例(45.61%),其中抗“O”升高24例(19.51%),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阳性41例(33.33%);过敏因素10例(4.82%)。均有皮肤紫癜,126例(55.26%)伴有消化道症状,100例(43.86%)伴有关节肿痛;以胃肠道症状首发48例,误诊率为50%。反复迁延者168例(73.68%),诱因主要为上呼吸道感染、血清IgA升高、T细胞亚群平衡失调(P〈0.05)。出现紫癜性肾炎89例(39.04%),发病年龄≥7岁、伴有消化道症状、皮疹反复者肾损害的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认为感染为诱发儿童HSP的首要因素,其中以MP感染为主;以消化道症状为首症者极易误诊;病情反复与上呼吸道感染和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有关;并发肾脏损害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消化道症状、皮疹反复发作等。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 (慢性肾衰 )患儿肾血流频谱的变化及意义 ,用多普勒超声检测了 13例慢性肾衰患儿 (慢性肾衰组 )主肾动脉、段动脉及叶间动脉的多普勒血流频谱 ,检测指标为收缩期最大峰值流速 (Vmax)、舒张末最低流速 (Vmin)、阻力指数 (RI)、脉动指数 (PI)。部分做肾核素扫描。选健康学龄儿童 30例作对照组。结果显示 ,对照组多普勒肾血流频谱呈高速低阻型 ;慢性肾衰组呈低速高阻型 ,且其主肾动脉、段动脉及叶间动脉的RI及 PI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Vmax及 Vmin显著降低 ,P均 <0 .0 1,RI与血肌酐 (Cr)水平呈良好线性正相关 (r=0 .718,P<0 .0 1)。提示多普勒超声检测肾血流可判断慢性肾衰患儿的肾血流动力学变化 ,有利于疗效观察及预后评价  相似文献   
7.
儿童起病的混合性结缔组织病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起病的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水平。方法以1例首发为雷诺现象的MCTD为例,对儿童起病MCTD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概述。结果MCTD具多种结缔组织病临床特点重叠表现,儿童以雷诺现象起病者较成人少见,其首发症状变化多样,缺乏特异性表现,雷诺现象可持续在MCTD整个病程中,并与疾病演变相关,高滴度抗核糖核蛋白(抗U1RNP)抗体阳性是诊断MCTD必备条件之一。MCTD的预后个体差异很大,根据病程、受累脏器程度及进展速度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结论应重视儿童起病MCTD的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减少误诊,加强随访。  相似文献   
8.
阻力指数在儿童慢性肾功能衰竭变化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多普勒肾血流检测在儿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以多营勒超声检测 9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儿童主肾动脉、段动脉及叶间动脉的多普勒、血流频谱 ,检测指标为收缩期最大峰值流速(Vmax) ,舒张未最低流速 (Vmin) ,Vmax/Vmin(S/D) ,阻力指数 (RI)、脉动指数 (PI)。部分做肾核素扫描。健康学龄儿童对照 30例。结果 :30例正常学龄儿童多普勒肾血流频谱呈高速低阻型。慢性肾功能衰竭组多普勒频谱均呈低速高阻型。主肾动脉、段动脉及叶间动脉的RI ,PI及S/D均有显著意义的升高 ,Vmin显著降低P <0 .0 1。RI与血肌酐水平呈良好线性正相关 (r =0 .819)。结论 :多营勒超声检测肾血流阻力为儿童慢性肾功能衰竭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评价提供了一种有价值的新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多普勒肾血流检测在儿童肾实质疾病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普勒肾血流检测在儿童肾实质疾病的病理生理学意义及应用价值。方法:用多普勒超声检测肾实质疾病及健康学龄儿童各30例的主肾动脉、段动脉及叶间动脉的多普勒血流频谱,检测指标为收缩期最大峰值流速(Vmax)、舒张末最低流速(Vmin)、Vmax/Vmin(S/D)、阻力指数(RI)、脉动指数(PI)。结果:11例典型急性肾炎水肿少尿期多普勒肾血流频谱呈低速高阻型,2~3周尿量增多水肿消失后各项肾血流参数恢复正常。原发肾病综合征水肿期和恢复期肾血流频谱均为低阻力型。慢性肾功能不全组多普勒频谱均呈低速高阻型。结论:多普勒超声检测肾血流RI、PI及S/D为儿童肾脏病的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对4例肾病综合征(NS)合并脑血栓或脑梗死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4例均呈血液高凝状态,其中3例为频繁反复、1例为激素耐药;3例处理及时者神经功能恢复理想,1例因神经功能恢复不理想自动出院。认为NS任何阶段均可发生脑血栓或脑梗死,血液高凝状态是其直接原因;早期诊治,及时行抗凝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