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心脏腔内电生理检查或射频消融时,何种投照体位下放置冠状窦电极所需的X线暴露时间最少. 方法 选择心脏腔内电生理检查或射频消融须放置冠状窦标测电极的病人,按随机的原则分为3组,分别采用后前位(组1)、左前斜45°(组2)、右前斜30°(组3)投照体位放置冠状窦标测电极.用秒表人工记录X线暴露时间,然后比较三组间的时间差异.结果 组3的X线暴露时间明显少于组1(P<0.001)和组2(P=0.002),组1和组2的X线暴露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2). 结论 右前斜30°投照体位,是放置冠状窦标测电极的首选投照体位.  相似文献   
2.
目的报道1组起源于心外膜远离crux区和summlt区城的特发性室性早搏(PVC)的心电图、标测特征, 以及经皮心包穿刺心外膜消融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20年1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武汉亚洲心脏医院共收集9例在经皮心包穿刺心外膜消融的特发性PVC患者资料, 通过心外膜标测和消融确定PVC的起源部位, 分析不同起源部位的体表心电图和标测特征。如GRS波宽度, 相应导联GRS波呈GS型, 心内膜标测提前量。如体表起始有无"r"波, GRS波宽度以及心内膜最早激动总相比于GRS波起点的提前量。结果入选9例患者, 年龄(32±13)岁。其中男6例, 所有患者PVC均起源于心外膜, 其中有4例位于下壁, 1例位于前壁, 1例位于心尖部, 其余3例位于侧壁。体表心电图的对应导联组QRS波为无"r"波的QS型。在心内膜和心外膜都进行标测, 两者激动提前QRS时限分别为(-11±4)ms和(-25±8)ms。所有患者心内膜单极电图均呈rS型, 外膜起源处标测单极电图为QS型。所有患者均消融成功且无相关并发症发生, 中位随访11个月无复发。结论部分特发PVC可起源于远离cru...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在典型心房扑动射频消融术中使用冷盐水灌注温控消融导管和普通蓝加硬温控消融导管的优劣.方法:将51例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典型心房扑动病人分为两组,一组使用普通蓝加硬温控消融导管,另一组使用冷盐水灌注温控消融导管.通过比较两组之间手术时间、X线暴露时间、放电时间、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等数值之间的差异,来评价这两种术式的差异.结果:在典型房扑的射频消融术中使用冷盐水灌注温控消融导管,其X线暴露时间、放电时间等均显著低于普通蓝加硬温控消融导管.两组之间的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等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在典型心房扑动的射频消融术中,使用冷盐水灌注温控消融导管优于普通蓝加硬温控消融导管.  相似文献   
4.
5.
目的:研究miR-738对模式动物斑马鱼心脏发育的影响。方法:通过全胚胎原位杂交检测miR-738的表达。在斑马鱼受精卵中显微注射miR-738前体来过表达miR-738。通过显微镜成像来检测心脏表型。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来验证miR-738调控Lefl。结果:MiR-738在30hpf斑马鱼心脏表达。MiR-738过表达导致斑马鱼胚胎心脏显著增大。MiR-738可以抑制Lefl的表达。结论:MiR-738通过Wnt信号通路调控斑马鱼心脏发育。  相似文献   
6.
7.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是临床上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在国外,腺苷被推荐为中止PSVT首选药物而广泛使用.但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一直没有国产制剂上市,国内学者的研究所用药物均是法国赛诺非温莎药厂生产的商品名为adenocor的腺苷注射液.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电生理检查(electrophysiological study, EPS)记录希氏束至心室(His bundle-ventricular, HV)间期,识别房室传导阻滞(atrioventricular block, AVB)的阻滞水平及程度,判断病情预后及决定治疗策略。方法:Ⅰ~Ⅲ度AVB及束支传导阻滞17例患者,EPS确认阻滞水平位于房室结(atrioventricular node, AVN)或房室结下(结下),并按HV间期进行分组:≥70 ms为一组,>55~<70 ms为二组,≤55 ms为三组;结合临床症状及病情进展评估HV间期与治疗的相关性。结果:一组结下阻滞4例予永久起搏器(permanent pacemaker, PPM)治疗;二组HV间期延长伴临床症状3例予PPM治疗,无症状4例予随访;三组AVN阻滞2例及结下阻滞1例予PPM治疗,阻滞在AVN的无症状Ⅲ度AVB 3例予随访。结论:HV间期可确定AVB的阻滞水平及程度,结下阻滞多进展为高度AVB且需PPM治疗。  相似文献   
9.
后疫情时代心血管急危重症领域的进展迅猛。2021年,在世界各国心血管专业医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心血管急危重症的基础及临床科研领域在国际主流学术期刊发表了多项优秀研究成果。本文对2021年心血管急危重症方面的重要研究进行分类介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观察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血浆血栓素B2(TXB2)的水平变化,评价丹红注射液对ACS的抗炎及抗血栓作用。方法选取ACS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常规组60例,接受常规治疗;丹红组60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2周。测定治疗前后静脉血清hsCRP、IL-6、MCP-1及血浆TXB2水平。另选50名门诊体检的健康人作为正常组。结果治疗前丹红组及常规组hsCRP、IL-6、MCP-1及TXB2水平均高于正常组(P0.05),丹红组及常规组四个参数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丹红组和常规组治疗后四个参数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下降(P0.05),丹红组比常规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能明显降低炎症因子hsCRP、IL-6、MCP-1及TXB2的水平,稳定冠脉粥样硬化斑块,防止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