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篇
眼科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目的 构建基质金属蛋白酶-26(MMP-26)小干扰RNA(siRNA)表达质粒,以研究其对人肿瘤细胞MMP-26基因表达的沉默效果,探索肿瘤基因治疗的新途径.方法 根据MMP-26基因mRNA序列,设计有小发夹结构的3条寡核苷酸序列,克隆到空载体pSUPERIOR.puro中,构建重组质粒,同时设计构建分别针对GFP和β-actin的干扰质粒作为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并进行酶切鉴定和测序分析.结果 酶切及测序证实重组质粒构建成功.结论 利用RNA干扰(RNAi)技术可成功构建siRNA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αB-晶状体蛋白在不同周龄正常大鼠晶状体中的表达;探讨αB-晶状体蛋白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发病的关系。方法收集3、6、9、12周龄清洁级正常Wistar大鼠各10只,取完整晶状体用样品缓冲液匀浆、离心后冻存,BCA方法测定各样品蛋白浓度并调平,采用SDS-PAGE凝胶电泳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αB-晶状体蛋白在不同周龄正常大鼠晶状体中的含量变化(以灰度值表示)。结果随着周龄的增加,正常Wistar大鼠晶状体中αB-晶状体蛋白表达的灰度值呈下降趋势。结论具有分子伴侣活性的αB-晶状体蛋白在晶状体中的含量随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推测αB-晶状体蛋白可能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存在于骨髓组织中多种干细胞的混和体,因其具有取材方便、扩增迅速、可自体移植并且具有多分化潜能等特点,是近年研究的热点。实验建立了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并通过此进一步验证其诱导成骨及成脂多向分化的潜能。 方法: 实验于2006-08/2007-06在吉林大学药学院生物工程实验室完成, 实验室属吉林大学重点实验室。①实验材料:四五月龄新西兰大白兔2只, 由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动物培养中心提供, 体质量1.0~1.5 kg, 雌雄不限, 实验动物级别为二级, 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②实验方法:实验应用了密度梯度离心法与贴壁培养法相结合的方法从兔股骨、胫骨中分离、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在体外进行培养,以形态学及细胞表面标志的方法鉴定间充质干细胞,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特征,并利用成骨诱导剂包括0.1 μmol/L的地塞米松、50 mg/L的维生素C、10 mmol/Lβ-磷酸甘油钠和成脂诱导剂含10%FBS的L-DMEM、0.25 μmol/L地塞米松、50 μmol/L吲哚美辛、0.5 mmol/L IBMX、10 mg/L牛胰岛素诱导其向软骨细胞及脂肪细胞分化。 结果:①经原代及传代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呈梭形,类似于成纤维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均一地表达CD29、CD44,而CD34、CD45均阴性表达。②成骨诱导14 d后细胞不明显,未形成钙结节,21 d后碱性磷酸酶钙钴法染色后大多数细胞的胞质呈棕黑色。③成脂诱导48 h后,细胞内有小脂滴出现,2周后脂滴数量增加并相互融合,细胞(有)由长梭形变为圆形或多边形,油红O染色显示有大量脂质沉积。 结论:密度梯度离心法与贴壁培养法相结合的方法是比较理想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诱导培养后具有多向分化潜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二肽基肽酶Ⅲ(DPPⅢ)在不同周龄大鼠晶状体中的表达。探讨DPPHI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发病的关系。方法收集3、6、9、12周龄各15只Wistar大鼠的晶状体并用标准牛血清制成匀浆,采用SDS—PAGE凝胶电泳法检测晶状体中的目标蛋白;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DPPⅢ在不同周龄正常大鼠晶状体中的含量变化(半定量并以灰度值表达),并应用蛋白酶活性测定DPPⅢ在不同周龄正常大鼠晶状体中的酶活性变化。应用直线回归法评价DPPⅢ酶活性与鼠龄的关系。结果SDS—PAGE凝胶电泳法测得目标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2000。随着正常大鼠周龄的增加,晶状体中DPPⅢ表达的峰灰度值和总灰度值均呈增加趋势。晶状体中DPPⅢ的总酶活性与Wistar大鼠的年龄呈正相关(,=0.99,P〈0.05)。结论晶状体中DPPm随年龄的增长表达发生变化,可能与晶状体发育中一些晶状体蛋白的变化有关,推测DPPⅢ可能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形成过程中参与晶状体蛋白的降解,促进自内障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首乌藤对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活性的抑制作用。方法:根据抑制MMPs活性后底物降解速率降低的原理,通过检测底物降解速率,测定中药首乌藤提取物对MMPs的抑制作用。结果:首乌藤具有较强的抑制MMP-16活性的作用,其抑制活性IC50=21μg/mL。结论:首乌藤具有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D-半乳糖性白内障大鼠动物模型,检测二肽基肽酶Ⅲ(DPPⅢ)在D-半乳糖性白内障大鼠晶状体和正常大鼠晶状体中的含量,探讨DPPⅢ与白内障发病的关系.方法 建立D-半乳糖性白内障大鼠动物模型,进行相应分期分组.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DPPⅢ在各组白内障大鼠及正常大鼠晶状体中的含量.结果 DPPⅢ在各组D-半乳糖性白内障大鼠晶状体中的含量明显高于同期正常对照组,并随着晶状体混浊程度的加重而增加.结论 DPPⅢ在D-半乳糖性白内障大鼠晶状体中的含量较正常对照组增加,DPPⅢ含量的变化可能与白内障发病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7.
背景与目的 已有研究表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6与肿瘤的发生有关.本研究通过观察MMP-26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及相应癌旁肺组织中的表达,探讨MMP-26与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选取70例肺癌组织、3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和16例肺良性病变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标本中MMP-26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①肺癌组织中MMP-26蛋白表达率(64.3%)显著高于癌旁肺组织(26.7%)和肺良性疾病组织(31.3%)(P<0.01);②肺癌组织中MMP-26蛋白表达与原发肿瘤组织学类型、细胞分化程度和TNM分期等均有密切关系(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及癌肿大小等均无关(P>0.05).结论 MMP-26蛋白表达在NSCLC早期侵袭中具有重要意义,有町能作为评估NSCLC进展及判定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存在于骨髓组织中多种干细胞的混和体,因其具有取材方便、扩增迅速、可自体移植并且具有多分化潜能等特点,是近年研究的热点。实验建立了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并通过此进一步验证其诱导成骨及成脂多向分化的潜能。 方法:实验于2006-08/2007—06在吉林大学药学院生物工程实验室完成,实验室属吉林大学重点实验室。①实验材料:四五月龄新西兰大白兔2只,由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动物培养中心提供,体质量1.0~1.5kg,雌雄不限,实验动物级别为二级,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②实验方法:实验应用了密度梯度离心法与贴壁培养法相结合的方法从兔股骨、胫骨中分离、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在体外进行培养,以形态学及细胞表面标志的方法鉴定间充质干细胞,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特征,并利甩成骨诱导剂包括0.1μmol/L的地塞米松、50mg/L的维生素C、10mmol/L β-磷酸甘油钠和成脂诱导剂含10%FBS的L.DMEM、0.25μmol/L地塞米松、50μmol/L吲哚美辛、0.5mmol/LIBMX、10mg/L牛胰岛素诱导其向软骨细胞及脂肪细胞分化。 结果:①经原代及传代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呈梭形,类似于成纤维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均一地表达CD29、CD44,而CD34、CD45均阴性表达。②成骨诱导14d后细胞不明显,未形成钙结节,21d后碱性磷酸酶钙钴法染色后大多数细胞的胞质呈棕黑色。③成脂诱导48h后,细胞内有小脂滴出现,2周后脂滴数量增加并相互融合,细胞(有)由长梭形变为圆形或多边形,油红O染色显示有大量脂质沉积。 结论密度梯度离心法与贴壁培养法相结合的方法是比较理想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诱导培养后具有多向分?  相似文献   
9.
杨梅黄酮降血脂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杨梅黄酮对高血脂小鼠的降血脂作用机制,为杨梅黄酮作为高血脂治疗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喂食高脂饲料建造高脂模型小鼠,以杨梅黄酮毒性实验为依据,按0.5 g/kg(药物/体重)灌胃给药,12日后,观察小鼠体征,眼球取血,检测阴性对照组、高脂组、给药组及对照组血清中血脂指标(TC、TG、LDL-C)。结果灌胃给药实验后,对照组与给药组血清中血脂指标有明显差异,尤其是TG、LDL-C差异显著(P〈0.05)。结论杨梅黄酮对高血脂小鼠具一定降血脂作用,为其作为降脂药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中药夏枯草对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抑制作用;探讨夏枯草的药物作用机制。方法用中药夏枯草提取液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13,-14和-16作用,用荧光法检测夏枯草提取液对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夏枯草提取液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3,-13,-14和-16的活性。结论夏枯草提取液可有效地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3,-13,-14和-16。表明夏枯草的有效成分及其药物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对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