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了解护理本科生职业价值取向,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随机抽取某医科大学护理学院一至三年级145名在校护理本科生,运用自编的职业价值取向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1)42.1%的护理本科生认为工作收入的高低很重要,有36.6%认为职业稳定很重要,33.8%认为工作要能发挥自己才能.(2)男性护理本科生地域价值取向得分低于女性护生(P<0.05).(3)二年级护理本科生在职业价值取向各维度得分均高于一年级和三年级护生(P<0.001).结论 护理本科生对职业的选择注重高薪酬及自我价值的实现.男生在地域价值取向上明显低于女生,二年级护理本科生比一年级和三年级护生职业价值取向更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于问题的学习(PBL)应用于本科护理专业护士人文修养课程中的效果。方法在2007级184名护理本科生护士人文修养课程中进行PBL教学,采用自编的教学调查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182名(98.9%)学生愿意参加PBL教学,80名(43.5%)学生认为自己与组员合作很好,60名(32.6%)学生认为自己能很好地解决问题,105名(57.1%)学生经常与组员讨论。结论在护士人文修养课程中采用PBL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手机短信使用现状调查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分析大学生手机短信的使用现状,正确地指导在校大学生科学合理地使用手机短信。方法本研究采用自编的《大学生手机短信使用情况及其行为特点调查表》对广州市10所大学的750大学生进行不记名式问卷调查。结果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使用手机发短信的占99.0%,手机短信在大学生中的普及率高,使用量大。有28.1%的大学生每天都会发短信,有32.1%的大学生经常发短信,51.5%的大学生对短信有总也发不够的感觉。结论大学生对手机短信的依赖现象较凸出,影响了人际交往及正常生活。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不同层次护士的心理弹性状况.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和中文版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对160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临床护士心理弹性的总均分为(53.71±7.35)分.护士心理弹性在不同风险科室、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工作年限、不同职称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风险科室护士心理弹性高于高风险科室护士心理弹性;30岁以上护士心理弹性高于25~30岁和25岁以下护士;工作15年以上护士心理弹性高于5~10年和10~15年的护士.护师心理弹性高于护士;主管护师以上心理弹性高于护师,高于护士.结论 高风险科室、低年资、初级职称年轻护士的心理弹性较差,临床管理者和教育者应关注并给予有针对性的帮助,以促进临床一线护士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5.
报道《护士人文修养》精品课程建设的方法:以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为授课教材;优化整合护士职业道德修养、文化修养、美学修养、理性思维修养、人际关系修养等课堂授课内容;全程贯穿小组研究性学习模式,采用PBL教学方法;针对就业开展模拟面试、护士风采展示等实践课堂;建设含多个学习模块的精品课程网站和课程建设网站。课程评价结果显示:有98.9%的护生愿意参加PBL教学,认为小组研究性学习模式和PBL教学方法能较好提高护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就业有关的各种教学改革行之有效,护生就业率连续多年达到95%以上。国内多所护理院系借鉴应用了本研究成果。《护士人文修养》在不断的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中,对提高护生的人文素质起到了核心引导作用,但对人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文教师的培养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学生手机短信交往行为的特点。方法采用自编的大学生手机短信交往行为调查问卷对广州市65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73.7%的大学生短信的主要内容是联系同学、朋友、家人,81.8%的大学生发送短信的主要对象是自己的朋友。女生每月短信发送量高于男生(t男=288.34,t女=349.48,P0.05),独生子女每月短信发送量高于非独生子女(t独=344.19,t非=301.96,P0.05)。结论大学生短信交往行为,女生多于男生,独生子女多于非独生子女。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大学生手机短信交往行为现状及其特点,为科学合理指导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编的大学生手机短信交往行为调查问卷,对随机选取的广东省75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99.7%的大学生使用手机短信,有80.0%的已经习惯手机带在身边,65.8%的认为手机短信交往已经成为生活交流的不可替代的一部分。男女大学生在"使用手机时间"、"未查短信焦虑"、"忘带手机担心联系"条目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手机短信交往行为在广东高校大学生中十分普遍,男、女大学生在使用手机时间、未检查短信焦虑和忘带手机担心联系上存在差异。大学生使用手机短信有普遍渗透性、不可替代性和习惯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并分析某医科大学护理及非护理本科生的职业价值取向,了解这两类人群职业价值取向的差异。方法按照便利抽样法选取某医科大学护理本科学生145名和非护理本科生158名,采用职业价值取向量表和自编影响因素问卷对进行调查。结果护理本科生职业价值取向各维度的得分均高于非护理本科生,其中经济取向、劳保稳定取向、个人发展取向、家庭取向、个人兴趣取向维度的得分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本科生与非护理本科生在工资收入高、福利好、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晋升机会多、交通便利、自主性大、学以致用、和家人在一起等8个条目的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护理本科生各年级的职业价值取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护理专业各年级的职业价值取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本科生在职业选择上,职业价值的要求总体比非护理专业高,但各年级职业价值取向差异大,同时护理本科生更注重学以致用和职业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