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1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医院信用档案的建立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医院信用与信用档案的关系 信用不言而喻,是指单位和个人在社会活动和日常生活中通过各种交往给他人留下的印象,也就是可信度.通过遵守诺言,兑现承诺,从而取得别人的信任.医院信用,具体体现医院在救死扶伤、防病治病、保护公民健康以及相关活动中履行职责能力的各种社会评价.医院信用其核心应该是:为民服务的宗旨、为民诚实守信、言行如一、履行义务.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蛋白质组技术比较人表皮细胞与角膜上皮细胞之间的蛋白质表达差异。方法:实验于2005-11,2006-10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国家眼科学重点实验室完成。分别培养人表皮细胞与角膜上皮细胞,裂解原代细胞抽提总蛋白,精确定量后进行双向电泳,扫描电泳凝胶获得二维总蛋白图谱。图谱使用软件辅助比较分析,找出差异表达点,从凝胶中抠取差异点,胶内酶解后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电离飞行时间串级质谱法鉴定差异蛋白。结果:人表皮细胞与角膜上皮细胞蛋白质凝胶分析获得600余个清晰的蛋白质斑点,在比较分析出的26个差异点中初步鉴定出4个差异表达蛋白,分别是细胞内氯离子通道1、Psodasin、乳酸脱氢酶B和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结论:人表皮细胞与角膜上皮细胞在蛋白质表达上有较高的相似性以及较好的可比性,为探索表皮细胞横向分化成角膜上皮细胞的分子机制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并提供了具有一定可操作性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究前瞻性风险管理对肝胆外科不良事件的干预效果,完善院内的护理与管理措施。方法根据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所收治的88例肝胆外科患者的护理资料,按照临床管理方式不同将其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共有患者44人。为对照组中的患者提供常规风险护理管理,干预组中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入前瞻性风险管理,对2组患者进行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治疗结果。结果干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患者对护理评分的平均分为(96.31±2.4)分,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3.2%。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7%,患者对护理评分的平均分为(70.12±1.9)分,对护理的满意度为56.8%。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对比结果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在肝胆外科护理中使用前瞻性风险管理,不仅可以有效降低肝胆外科护理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次数,提高护理和治疗结果,还有助于建立健全的院内护理安全环境,改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5.
6.
肝硬化(LC)是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的结果,乙型肝炎LC失代偿期患者,病因主要考虑为乙型肝炎病毒(HBV)持续复制与肝脏炎症活动.出现相关并发症导致病情恶化,抗HBV治疗是降低其发病率或阻止病情进一步恶化的最基础的治疗措施[1].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核苷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疗效。[方法]对105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组,所有患者在保肝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子拉米夫定(A组)100mg/d,阿德福韦酯(B组)10mg/d,恩替卡韦(C组)0.5mg/d口服,疗程为48周。同时设立保守治疗组(D组),观察所有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变化、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TA),HBV-DNA定量、HBeAg阴转、HBeAg/HBeAb转换情祝。[结果]通过抗病毒治疗,A、B、C3组患者无一例死亡,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PTA均有明显改善;HBeAg血清转换率3组分别为22.2%、14.8%、25.9%;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阴转率3组分别为51.9%,40.7%,70.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疗效最差,死亡3例。抗病毒治疗组与保守治疗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l)。[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应行抗病毒治疗,可首先选用拉米夫定或恩替卡韦,为防止应用拉米夫定病毒变异,可在病情好转后改用阿德福韦酯继续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达格列净对急性心肌梗死小鼠心脏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8周龄雄性ICR小鼠采用左前降支结扎构建急性心肌梗死模型,随机分成5组:(1)假手术组;(2)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组;(3)达格列净治疗组;(4)缬沙坦治疗组;(5)达格列净联合缬沙坦治疗组。造模成功后,分别给予达格列净、缬沙坦或生理盐水灌胃,28天后测量小鼠左心室功能和结构指标、心肌梗死面积,评估心肌间质胶原、梗死区胶原体积分数等,并检测核苷酸结合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及其相关因子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达格列净和缬沙坦能明显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小鼠的左心室结构和功能,减少心肌梗死面积,改善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形态,减少炎症细胞浸润,抑制心肌纤维化程度;显著降低心肌组织中NLRP3、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的表达。但与单用缬沙坦相比,达格列净联合缬沙坦未能进一步改善急性心肌小鼠左心室结构和功能以及上述各项指标。结论 :达格列净可以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小鼠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然而,与缬沙坦相比,达格列净联合缬沙坦治疗未能进一步改善左心室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3的表达,探讨claudin-3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南方医院2010年10月~2013年1月间手术切除结直肠癌组织40例(癌组)及癌旁正常结直肠粘膜组织22例(癌旁正常组)。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中claudin-3的表达水平。分析和比较癌组不同病理参数和不同存活情况病例间的claudin-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claudin-3蛋白的表达主要分布在细胞膜上。癌组阳性表达率为92.50%,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的59.09%(P<0.05)。13例来自同一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的claudin-3表达平均评分(染色强度评分+阳性细胞所占比例评分)分别为4.538和3.269(P=0.019)。在40例癌组患者中,高分化组、中分化组、低分化组claudin-3的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1.43%、36.84%和85.71%,其中高分化组与低分化组间及低分化组与中分化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组claudin-3强阳性率为61.11%,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的22.72%(P<0.05);在不同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肿瘤最长径的分组间,claudin-3强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癌组的40例患者,失访7例,术后生存期≤3年14例(死亡组),生存期>3年19例(存活组),两组claudin-3表达平均评分分别为4.50和3.526(P<0.05)。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claudin-3的表达显著升高, claudin-3的高强度表达可能促进了结直肠癌的发生及发展过程,并可能成为结直肠癌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的分子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LKB1在Peutz-Jeghers综合征(PJS)错构瘤及肠上皮细胞中对上皮间质转化(EMT)调控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0例PJS错构瘤标本及10例正常肠道组织中LKB1、ecadherin、vimentin蛋白的表达.Masson三色染色法分析胶原纤维沉积.选取NCM460人肠上皮细胞株,慢病毒转染后建立LKB1敲低及空载体稳定表达株.以CCK8实验和transwell迁移实验评价LKB1敲低对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运用WB、qPCR、免疫荧光检测LKB1敲低后对细胞中EMT相关蛋白ecadherin、vimentin、ncadherin、snail、slug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正常肠组织相比,PJS错构瘤中LKB1和ecadherin蛋白表达下降,而vimentin蛋白表达增加.Masson染色提示错构瘤中胶原纤维沉积增多,沉积面积扩大.与空载体组相比,LKB1敲低的NCM460细胞增殖、迁移能力明显增强(P<0.01),细胞中ecadherin表达降低,ncadherin、vimentin、snail、slug表达增高.结论LKB1可能通过调控EMT从而影响PJS错构瘤的形态改变及纤维化进程,提示EMT可能成为PJS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