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44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灵菊七提取物对糖尿病大鼠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灵菊七提取物对糖尿病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给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造成糖尿病动物模型,观察不同剂量的灵菊七提取物对正常和糖尿病大鼠体重、血糖、血脂的影响及肾保护作用。结果 灵菊七提取物可显著增加糖尿病大鼠体重,降低血糖,治疗效果优于阳性药物对照组;无明显降血清胆固醇(TC)作用,高剂量组可显著降低甘油三酯(TG);显著降低糖尿病大鼠Cr、BUN。结论 灵菊七提取物对糖尿病大鼠具一定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性,23岁。以反复口干、多饮、多尿4年.伴周身酸痛、消瘦半年为主诉入院。缘于94年出现口干、多饮,每日饮水量约4000-5000ml/天.多尿,夜尿4~5次,外院B超左肾结石,予手术。96年初再发多饮、多尿、腰痛.复查B超左肾多发性结石。97年底伴周身骨酸痛、乏力、消瘦、体重减轻6kg。入我院时查体:中度贫血貌,浅表淋巴结未触及。颈部未触及包块,甲状腙无肿大。心、肺听诊无异常。腹平软.肝,脾肋下来触及。左腰部见一长10cm术后疤痕。  相似文献   
3.
罗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应用于单用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单用胰岛素治疗组(DM+INS组)50例,联合治疗组(DM+INS+RSG组)治疗组52例,在继续应用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RSG)4mg/d,共三个月。观测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及餐后血糖(PPG)、糖化血红蛋白(HgA1C)、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体重指数(BMI)的改变。结果DM+INS+RSG组与DM+INS组治疗前FPG、PPG、HbA1C、TC、TG、HDLC、LDLC和胰岛素用量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DM+INS+RSG组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FPG、PPG、HbA1C均有明显的下降(P<0.05,P<0.01)。结论对单用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加用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治疗,可使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得以良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甘精胰岛素300 U/ml(Gla-300)与100 U/ml(Gla-100)治疗非胰岛素类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中国T2DM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EDITION AP(NCT02855684)中国亚组分析,在这项开放标签、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中,非Ins类降糖药物血糖控制不佳的474例中国T2DM患者按2:1比例随机予Gla-300(n=315)或Gla-100(n=159)治疗,观察两组26周时的疗效和安全性指标。结果两组自基线至治疗26周时HbA1c降幅的最小二乘均值差为0.05%,达到非劣效性评估终点。26周治疗期间,Gla-300组发生至少1次重度和/或证实夜间低血糖患者比例低于Gla-100组(31.5%vs 42.0%,P=0.03)。两组其余疗效和安全性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Gla-300治疗26周降低HbA1c效果与Gla-100相似,发生夜间低血糖风险更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 体外研究利拉鲁肽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IPCs),并在体内进一步观察IPCs移植对1型糖尿病(T1DM)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1)体外采用密度梯度离心联合差壁培养法分离、纯化大鼠BM-MSCs,进一步分为未诱导组、高糖+尼克酰胺诱导组、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诱导组和利拉鲁肽诱导组;(2)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变化,双硫腙染色鉴定诱导后细胞,荧光定量PCR检测巢蛋白(Nestin)、胰十二指肠同源盒1(PDX-1)、葡萄糖转运蛋白2(Glut-2)、葡萄糖激酶(GK)、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等基因,细胞免疫荧光检测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等蛋白;(3)将180 ~ 220 g的30只雄性SD大鼠以60 mg/kg剂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备T1DM模型,造模成功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T1DM组,n=8)、未诱导的BM-MSCs移植组(BM-MSCs组,n=9)和经利拉鲁肽诱导的BM-MSCs移植组(LIRA+ BM-MSCs组,n=9),给予相应干预8周,待血糖基本稳定后,选取4只正常、同龄、雄性SD大鼠作为对照,行腹腔注射的葡萄糖耐量试验(IPGTT)进一步观察移植后细胞对高糖刺激的反应性.结果 (1)利拉鲁肽诱导后BM-MSCs形态逐渐变圆,呈明显的聚集性生长状态,双硫腙染色为阳性;与高糖+尼克酰胺诱导组比较,利拉鲁肽诱导组细胞Nestin mRNA表达下调(0.003 8±0.000 4比0.007 5±0.003 0,P<0.05),胰岛素(0.000 20±0.000 03比0.000 08±0.000 02)和胰高血糖素(0.001 1±0.0004比0.000 7±0.000 1)等mRNA表达上调(F=7.26、10.06、4.92,均P<0.05),PDX-1、Glut-2、GK mRNA表达亦上调;利拉鲁肽诱导组和GLP-1诱导组细胞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蛋白表达均呈阳性.(2)体内实验示,与T1DM组比较,LIRA+ BM-MSCs组和BM-MSCs组大鼠8周末血糖均明显降低[分别为(28.0±1.2)、(8.9±1.1)、(14.5±0.9)mmol/L,F=719.61,均P<0.05];IPGTT提示移植IPCs后的大鼠血糖在30 min时升至峰值,150 min时降至空腹水平,血糖变化曲线与正常组类似.结论 体外利拉鲁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BM-MSCs分化成为IPCs,且移植后的IPCs能够在体内进一步发挥降糖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利拉鲁肽在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hBM-MSCs)向胰岛素分泌细胞(IPCs)方向分化诱导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高糖、尼克酰胺和利拉鲁肽3阶段诱导方案对hBM-MSCs进行定向诱导分化,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诱导过程中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双硫腙染色法鉴定诱导后细胞,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胰腺十二指肠同源盒基因1( PDX-1)、葡萄糖转运蛋白2(GLUT2)、葡萄糖激酶(GK)、胰岛素的蛋白表达,ELISA检测细胞的胰岛素分泌水平.结果 添加10 nmol/L利拉鲁肽作用7d后诱导效率明显增加.诱导过程中细胞形态由长梭形逐渐变为圆形,并聚集生长,至诱导末出现大量圆形葡萄状聚集生长的胰岛样细胞团;双硫腙染色阳性细胞量、细胞PDX-1、GLUT2、GK、胰岛素的蛋白表达、细胞的基础和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水平均逐渐增加(均P<0.05).结论 在体外,高糖、尼克酰胺联合利拉鲁肽可使hBM -MSCs定向诱导分化为IPCs.  相似文献   
7.
他巴唑体外抑制酪氨酸碘化的机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抗甲状腺药物的作用机制。方法 ①在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中加入他巴唑、碘化钾、过氧化氢,然后进行透析,用3,3,5,5, 四甲基联苯胺(TMB)测TPO的活性;②在TPO催化酪氨酸碘化的反应体系中,加入他巴唑,并逐渐增加过氧化脲的浓度,观察过氧化脲浓度对他巴唑干扰酪氨酸碘化的影响。结果 TPO中加入他巴唑,与加入磷酸盐缓冲液(PB)对照,经透析后,两者酶活性没有明显的区别。在TPO催化的酪氨酸碘化的反应体系中,提高过氧化脲的浓度,能抵消他巴唑对酪氨酸碘化的抑制作用。结论 他巴唑对TPO无直接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是夺去酪氨酸碘化所必需的活性氧(他巴唑本身被氧化)从而抑制甲状腺素的合成。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代谢异常与心血管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流行病学及干 预效果两方面综述了糖尿病中不同的代谢状志异常,包括高血糖、高血压、脂代谢异常、肥胖及胰岛素抵抗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伴高脂血症临床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勇  徐向进 《临床荟萃》1997,12(17):795-797
糖尿病患者无论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还是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人群,高脂血症极为常见。据报道,高脂血症是老年糖尿病最早并发症。在大规模新诊未治的NIDDM中,高脂血症占43%,其中肥胖者高达54%。而高脂血症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导致冠心病、脑血管意外,最终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高脂血症标准各有不同,美国NCEP于1993年制定标准为高胆固醇血症总胆固醇(TCh)>6.2mmol/L,甘油三酯(TG)>4.5~11.3mmol/L,高密度脂蛋白(HDL)<0.9mmol/L,因此在对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纠正高脂血症,使其降至正常范围,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滴丸(DSP)对胰岛素抵抗(IR)大鼠脂代谢的作用,探讨其改善IR的机制.方法 24只SD大鼠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IR组及DSP组,每组8只.隔日1次,共4次肌肉注射地塞米松1 mg/kg诱导大鼠产生IR制备动物模型;DSP组每日晨给予DSP 0.5 g/kg(溶于生理盐水中)灌胃1次.给药8周后心脏采血检测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一氧化氮合酶(NOS)、一氧化氮(NO);计算胸主动脉肌层/管壁厚度;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LSA)测定血清脂联素(ADPN)浓度.结果 制模成功大鼠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TC、TG较NC组明显增加,NOS、NO生成减少,胸主动脉肌层/管壁厚度明显增加,ADPN分泌减少,经DSP干预后,大鼠HOMA-IR及TC、TG均较IR组明显降低,NOS及NO生成增加,胸主动脉肌层/管壁厚度明显减小,血清ADPN分泌增加(P<0.05或P<0.01).结论 DSP具有改善IR的作用,并与其促进血清ADPN分泌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