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内关穴注射小剂量吗啡治疗急性下壁急性肌梗死(AMI)伴胸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临床确诊的AMI伴胸痛患者分为两组.Ⅰ组43例为急性下壁AMI患者,Ⅱ组17例为其他类型AMI患者.两组均采用吗啡4 mg行双侧内关穴注射,并根据VAS评分判定镇痛效果.结果 治疗后各时段Ⅰ组轻度疼痛者(Ⅰ级)以及180 min时段无痛者(Ⅰ级)均高于Ⅱ组(P<0.05).结论 内关穴注射小剂量吗啡用于急性下壁AMI伴胸痛患者镇痛效果确切,优于其他类型AMI.  相似文献   
2.
冯琥  王薇  屈亚云  张雪羽  李文慧  苏心镜 《河北医药》2011,33(15):2315-2316
心肌梗死系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管闭塞而导致的心肌缺血性坏死,其突出的临床表现为持久而剧烈的胸骨后疼痛。自2008年我们曾采用内关穴注射小剂量吗啡治疗心肌梗死剧烈胸痛患者30例,并取得了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3.
张雪羽 《医学综述》1996,2(5):242-243
近年来原发性高血压病(EH)患者左室舒张功能障碍(LVDD)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研究表明[1、2],EH早期可有LVDD。本文对EH患者Ptf-V1进行观察,并且与临床表现、χ线、彩色多普勒、B超进行对比分析,对EH的Ptf-V1阳性与右室舒张功能异常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文按WHO高血压诊断标准,选本院1995年1月~6月住院确诊为EH的患者126例,以Ptf-V1≤0.03mms为阳性,阳性者52例为甲组占总数的41.3%,男32例,女20例,平均年龄64±6.1岁。以Ptf-V1>0.03mms为阴性,阴性者74例,为乙组占总数的58.7%,男48例,女26例,平均年龄6…  相似文献   
4.
文献[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09,36(4):322-323]报告了1例疑似左氧氟沙星导致的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该患者在"走路不稳、四肢麻木十余日"后颅脑MRI示:"Flair加权像双侧小脑齿状核、延髓后部、红核高信号改变,弥散加权像胼胝体压部高信号改变";对症治疗7 d后"复查头颅MRI无明显变化(故还需继续随访)"。其报告对临床上关注药源性疾患无疑很有启益,兹予补充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小剂量吗啡内关穴注射对心肌梗死剧烈胸痛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临床确诊为心肌梗死并伴有胸骨后剧烈疼痛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A组为吗啡4mg双侧内关穴注射;B组为吗啡4mg静脉注射。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与治疗后1h、5h抽取静脉血,测定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E)的含量。结果 2组血压、心率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E、NE的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1h、5h的E、NE含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1h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5 h恢复至治疗前水平(P>0.05);A组与B组治疗后5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吗啡内关穴注射用于心肌梗死剧烈胸痛患者,能有效地降低患者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6.
行中心静脉导管法心包穿刺引流术,使用市售经消毒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安全性高,特别适合国内各层次医院门、急诊单位及在出诊、野外条件下使用。  相似文献   
7.
病例男,14岁,慢性肾功能不全3年,透析后头痛0.5小时,于2009年9月8日18:10入院。患者缘于入院前3年由于常年遗尿症到我院儿科就诊,发现尿蛋白3+,血压170~180/70mmHg,遂到北京儿童医院就诊,行尿动力学检查:逼尿肌、括约肌失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脉压(pulse pressure,PP)是预测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1].随着PP升高,冠心病与脑卒中发生的危险上升,降低PP能有效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脉压增大与大动脉弹性和顺应性改变有密切关系,是反映大动脉硬化的一个指标.他汀类药物在高血压患者长期治疗中有协同降压作用[2].笔者用辛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脉压差增大患者,观察治疗后PP和动脉弹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氨酰心安是一种无内源性拟交感性和膜稳定作用的β_1(心脏选择性)受体阻滞剂。具有减慢心率、降低心脏耗氧量、降压等作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等,笔者采用自身对照法口服氨酰心胺治疗中,重度心衰3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安痛定属未被淘汰的复方氨基比林制剂,作者曾见1例安痛定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报告如下。病历摘要患者女,29岁。因妊娠足月临产于1983年4月7日行剖腹产术,切口一期愈合。后因受凉致周身不适、咽痛、发热(38.3~39.3℃),当时WBC6,000/mm~3,N67%。此间曾服去痛片2片,分4次(2日内)肌注安痛定5支(计含氨基比林0.8克,安替比林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