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9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0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保留部分关节突后路腰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在保留部分关节突情况下应用后路腰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6例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患者摄过伸-过屈侧位X线片,测量是否有椎间失稳;在轴位MRI上分别测量保留完整关节突、1/2切除、全部切除三种情况下关节突内侧距离以及旁矢状位上、下椎体前后缘切线的距离。根据上述数据选择后路腰椎间融合器的宽度、长度,规划手术,应用后路腰椎间融合器施行椎间融合。结果:16例中,7例术前有椎间失稳;L4/5、L5/S1两节段术前MRI测量上述三种情况下关节突距离差异显著(P<0.01)。12例于术中切除1/2关节突,2例约切除2/3,2例切除超过2/3。14例单纯置入腰椎间融合器,2例辅助使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随访6~24个月,无术后椎间滑移;15例骨性融合,时间5~15个月;1例未愈合,随访期间未发生腰椎间融合器移位。结论:应用后路腰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时多数患者难以保留完整关节突;而选择宽度10mm以内的后路腰椎融合器、保留约1/2的关节突在大多数病例是可行的,经短期随访,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保留不同程度的再生面神经对面神经-舌下神经侧-侧吻合术后大鼠眼轮匝肌功能重建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抽样分组的方法,将40只大鼠分为4组(每组10只),4组大鼠均行面神经钳夹线拴损伤及面神经-舌下神经侧-侧吻合术(简称吻合术)。术后3个月,A组(对照组):模型建立后不做任何处理;B组:横截断结扎线近头端面神经1/3部分;C组:横截断结扎线近头端面神经2/3部分;D组:于面神经结扎线近头端全部离断面神经。分别于吻合术后1、2、3个月和横截断面神经1周后采用瞬目反应评分评估大鼠患侧眼睑的闭合程度;行运动诱发电位(MAPs)检测大鼠患侧眼轮匝肌的动作电位幅度及波幅下面积;神经元逆行示踪检测面神经核及舌下神经核内阳性神经元的数量;面神经及移植神经半薄切片计数髓鞘数目。结果4组大鼠吻合术后1、2、3个月的瞬目反应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2.47、11.00、10.61、19.13,均P<0.05);横截断面神经1周后4组瞬目反应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06,P<0.05),其中D组分别低于A组和B组(均P<0.01);横截断面神经1周后,刺激面神经吻合口近头端及移植神经中点,4组的MAPs波幅及波幅下面积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7.56、11.86、6.33、4.65,均P<0.05),其中D组的MAPs波幅及波幅下面积均低于A组(均P<0.05)。神经元逆行示踪显示,4组的面神经核内阳性神经元计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2,P<0.05),其中D组的阳性神经元数量分别低于A组和B组(均P<0.05)。4组的面神经干及移植神经中段髓鞘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8.33、6.35,均P<0.05),其中A组分别高于C组和D组(均P<0.05)。结论面-舌吻合术中保留面神经结构完整性具有积极意义,至少保留2/3再生面神经对眼轮匝肌恢复有利。  相似文献   
3.
探讨D-二聚体在预测胃肠手术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价值。我院2017年10月—2019年1月收治的胃肠手术患者63例,根据术后是否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分为DVT组和非DVT组,其中DVT组28例,非DVT组35例,分别于术前、术后1、3、7 d检测患者空腹静脉血D-二聚体浓度,观察其对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两组患者术后1、3、7 d各时间点血浆D-二聚体浓度与术前相比均明显升高(P<0.05),其中以术后第3天增高最为明显(P<0.05)。绘制术后各时间点ROC曲线发现,术后1 d曲线下面积为0.715,其中D-二聚体浓度最佳临界值为2.07μg/mL,诊断DVT的敏感性为96.4%,特异性为45.7%;术后3 d曲线下面积为0.861,其中D-二聚体浓度最佳临界值为4.35μg/mL,诊断DVT的敏感性为71.4%,特异性为85.7%;术后7 d曲线下面积为0.763,其中D-二聚体浓度最佳临界值为2.69μg/mL,诊断DVT的敏感性为60.7%,特异性为82.9%。D-二聚体对于预测胃肠手术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一定价值,其中以胃肠术后第3天血浆D-二聚体浓度升高诊断准确性最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术中急性机械性脑血管痉挛.早期(2h)大脑中动脉(MCA)血管内皮细胞的反应。方法:6只猫,眶后入路,暴露右侧MCA,机械刺激30min,观察刺激后不同时段,血管直径的改变;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颞叶皮质间隙谷氨酸Glu浓度变化:镜下观察颞叶皮质形态学和MCA血管内皮细胞结构的改变。结果:机械性刺激MCA后.MCA直径缩小,为刺激前的68.78%。脑组织灌流指数下降到刺激前的42.59%。刺激结束后2h.MCA直径恢复正常。脑组织灌流量恢复到刺激前的61.87%。HPLC显示颞叶和枕叶脑组织间隙兴奋性氨基酸急剧升高.光镜下颞叶皮质神经元固缩.血管周围水肿。电镜观察发现,MCA经急性机械性刺激后早期(2h)MCA内皮细胞染色质聚集,凝聚成新月形小体。线粒体嵴模糊不清。结论:机械性刺激猫脑MCA诱发血管痉挛早期f2h)显示内皮细胞的缺血瀑布级联效应.与神经元细胞凋亡相呼应。但是其病理过程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卒中引发的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和血管痉挛不同。提示.颅脑手术或动物实验中机械性脑血管痉挛可能影响术后神经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5.
6.
2006—12—31,西昌市一乡镇医院报告该镇某村发生了一起家庭集聚性中毒事件。中毒者主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乏力、四肢麻木等症状。截止2007-01-09,共有31人中毒患者入院治疗男性18例、女性13例,发病年龄最大65岁、最小9月。  相似文献   
7.
带锁髓内钉在股骨干骨折翻修术中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分析带锁髓内钉在股骨干骨折翻修术中的疗效。方法:21例股骨干骨折翻修手术。使用带锁髓内钉固定,均扩髓,14例行自体植骨,17例在远端瞄准器下锁钉。4例采用徒手瞄准法。结果:1例手术中出现骨质劈裂,1例术后发现远端交锁失败。1例术后出现深部血肿,1例并发浅表感染。2例术后膝关节功能欠佳。行手法松解。1例术后改为动力型固定。平均随诊1年3个月,21例骨折均愈合,无髓内钉下沉及折钉等现象。结论:带锁髓内钉是股骨干骨折翻修术的较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 (TRH)类似物YM 14 673对脑外伤后血脑屏障的影响。方法制作大鼠急性脑外伤模型 ,外伤前静脉注入伊文氏蓝。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给药组Ⅰ ( 0 1mg/kg)、给药组Ⅱ ( 1mg/kg)。伤后 2 4h处死 ,测定脑水含量及脑组织和血浆中的伊文氏蓝含量。结果大鼠脑外伤后 ,生理盐水组脑组织脑水含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 (P <0 0 1) ,遭受直接打击的左侧半球脑水含量明显高于右半球 (P <0 0 1)。经药物YM 14 673处理后 ,左右半球的脑水含量均下降 (P <0 0 5 ) ,而不同剂量治疗组之间脑水含量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急性脑外伤后 ,脑组织中伊文氏蓝含量明显升高 ,YM 14 673对其没有影响。结论YM 14 673可减轻急性脑外伤引起的脑水肿 ,但对血脑屏障通透性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不同种类液体复苏对大鼠颅脑外伤并发急性失血性休克模型的局部脑血流(rCBF)、脑水肿和血脑屏障(BBB)的影响.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5组:①假手术组(Ⅰ组);②脑外伤+休克组(Ⅱ组);③生理盐水组(Ⅲ组);④10%羟乙基淀粉(HES)组(Ⅳ组);⑤小容量高晶体-高胶体渗透压混合液(HHS,7.5%NaCl与10%HES按1:1混合)(Ⅴ组).记录外伤、休克和复苏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和rCBF的变化,测定复苏后3 h脑组织含水量以及脑组织伊文思蓝(EB)含量.结果在复苏后即刻,Ⅲ、Ⅳ、Ⅴ组MAP和rCBF均恢复正常,分别在15 min、30 min和45 min后开始下降,至120 min时,Ⅴ组显著高于Ⅲ、Ⅳ组(P<0.05).复苏后3 h,Ⅴ组脑组织含水量双侧正常,Ⅲ组双侧均显著高于Ⅰ、Ⅴ组(P<0.05);Ⅱ、Ⅲ组损伤侧脑组织EB含量显著高于Ⅳ、Ⅴ组(P<0.05).结论小容量HHS复苏能够有效、持久地恢复颅脑外伤并发失血性休克大鼠的MAP和rCBF,减轻脑水肿,改善BBB.NS恢复MAP和rCBF的时间较短,加重脑水肿和BBB破坏.10%HES的作用介于小容量HHS和NS之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病例讨论结合Seminar教学法在临床外科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采用标准化病例讨论和Seminar专题讨论为导向,对东南大学临床医学系本课03级及04级的试点班进行授课。结果:试点班学生的成绩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班,问卷调查显示81%的学生认为新课型优于传统课型。总结:病例讨论结合Seminar专题式讨论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改革中可以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