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9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基于胰岛自身抗体阳性与否和有无胰岛?茁细胞功能残存的Aβ方案(共有4种组合即A+β+,A+β-,A-β+,A-β-)分型的4种酮症倾向糖尿病(ketosis-prone diabetes,KPD)的临床特点,进一步为KPD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纳入2000至2010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无诱因的自发性酮症或酮症酸中毒住院的初诊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测定其胰岛细胞抗体、胰岛素抗体和谷胺酸脱羧酶抗体。采用空腹C肽评估β细胞功能。结果:共收集134例患者,各组异质性较大,四组患者在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臀比(waist and hip circumference ratio,WHR)、血糖、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1c,HbA1c)及甘油三脂(triglyceride,TG)方面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BMI:P=0.000;WHR:P=0.026;血糖:P=0.009;HbA1c:P=0.001;TG:P=0.044)。两两比较各组之间指标发现A-β+组患者与A-β-组患者之间差异最为明显,前者入院血糖及HbA1c低于A-β-组患者(血糖:P=0.036;HbA1c:P=0.010),但BMI、WHR和TG水平明显高于后者(BMI:P=0.005;WHR:P=0.004;TG:P=0.015)。结论:KPD 临床特点不同,自身免疫抗体和胰岛β细胞功能差异显著,提示基于胰岛自身抗体阳性与否和有无胰岛β细胞功能残存的Aβ方案可进一步为KPD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游离脂肪酸(FFA)水平升高导致的内皮一氧化氮合酶(eNOS)活性降低是否与蛋白激酶C(PKC)通路激活有关.方法 传代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油酸组(10、50、100、150、200 μmol/L),PKC抑制剂(GFX)组,油酸+GFX组.分别检测各组eNOS活性,检测对照组和油酸组PKC的表达和活性,以及各组eNOS磷酸化(p-eNOS)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油酸组eNOS活性呈剂量依赖性降低,p-eNOS(1177)的表达降低(0.0854±0.017 vs. 0.0134±0.023, P<0.05);PKC的表达出现转位,由胞浆转向胞膜,胞浆表达活性降低,胞膜表达活性增高,总活性增加.加入GFX后对正常内皮细胞eNOS活性无明显影响,但能部分改善油酸所致的内皮细胞eNOS活性的降低.结论 油酸可损害内皮细胞eNOS的表达及磷酸化,其机理与PKC通路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3.
游离脂肪酸(FFA)水平升高可造成糖代谢异常,加重胰岛素抵抗,促进2型糖尿病的发展,使冠心病的风险明显增加。FFA内含有多种成分,冠心病以及合并血糖异常时FFA各成分变化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对血清游离脂肪酸组分的变化进行检测,观察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空腹血糖受损患者血清FFA成分的构成特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高游离脂肪酸(HFFA)血症致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是否与全身氧化应激增强以及血管局部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p47-phox亚基表达增强有关。方法正常6周龄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NC组,静脉输注生理盐水),HFFA组(输注脂肪乳及肝素),以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干预组(HFFA+GSH组,同时输注脂肪乳、肝素及GSH)。输液前后测血浆FFA水平及GSH/GSSG比值。输液后行超声多普勒检测股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EDV)与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NEDV)功能,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胸主动脉NADPH氧化酶p-47phox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p-47phox蛋白的表达。结果与NC组相比,HFFA组血浆FFA水平明显增高(P〈0.05),GSH/GSSG比值下降(P〈0.05),EDV明显降低(P〈0.01);HF—FA+GSH组血浆GSH/GSSG比值介于HFFA组与NC组之问,EDV较HFFA组明显改善(P〈0.05);NADPH氧化酶p-47phox mRNA及蛋白水平HFFA组较NC组明显增加,该增加趋势在HFFA+GSH组中受到明显抑制;p-47phox mRNA和蛋白水平与血浆GSH/GSSG比值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外源性升高血浆FFA水平能诱导机体氧化应激,促进血管局部NADPH氧化酶p-47phox亚基基因的转录与翻译,加重血管局部氧化应激损伤。阻断HFFA血症导致的氧化应激能抑制主动脉NADPH氧化酶表达,部分恢复EDV,提示HFFA血症致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受损与全身及血管局部氧化应激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5.
糖脂联合毒性导致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   总被引:12,自引:9,他引:3  
采用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及体外胰腺整体灌注的方法研究糖脂联合毒性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 发现,高血糖与高游离脂肪酸血症协同作用可严重损害肥胖大鼠胰岛β细胞的胰岛素分泌功能,导致酮体生成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酮症倾向的初发糖尿病(KPD)患者外周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β细胞功能,为临床分型和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初次就诊的KPD患者30名,根据起病前体重指数分为肥胖组与体重正常组,检测其就诊时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高血糖素以及游离脂肪酸水平等指标,并在酮症控制后采用75g葡萄糖耐量 胰岛素C肽释放实验和正常血糖高胰岛素钳夹试验评估这两组患者外周组织胰岛素敏感性与胰岛β细胞功能。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和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糖-高胰岛素钳夹实验示两组患者均存在严重的外周胰岛素抵抗,但肥胖组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程度轻于体重正常组。结论与体重正常的酮症倾向糖尿病患者比较,肥胖自发性酮症糖尿病患者尚保留一定的胰岛素分泌功能,其临床特征及自然病程更符合2型糖尿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高游离脂肪酸(FFA)血症对大鼠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eNOS)活性及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FFA组。对照组及FFA组大鼠分别经颈静脉插管输入生理盐水或20%脂肪乳+肝素6h。输液结束后采集血清标本测定血中FFA、活性氧(ROS)、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还原性谷胱甘肽(GSH)、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NO水平。处死动物后取出主动脉,测定主动脉内皮细胞匀浆液中eNOS活性及eNOS mRNA水平。结果FFA组血FFA水平较对照组升高2~4倍,血清NOx水平明显降低,内皮细胞eNOS活性及mRN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FFA组血清ROS、MDA以及hsCRP水平明显升高,GSH水平降低。结论高FFA血症可抑制内皮细胞eNOS活性及表达,其机制可能涉及FFA所诱导的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单纯肥胖患者血清氧化物和抗氧化物水平与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EDV)的关系,探讨氧化应激在肥胖患者大血管病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正常血糖高胰岛素钳夹试验评价受试者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多普勒超声评价EDV,并测定血活性氧(ROS)、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GSH)及血游离脂肪酸(FFA)水平。结果肥胖组血ROS、MDA、FF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GSH-PX、GSH下降,外周组织葡萄糖利用率明显降低,EDV受损;肥胖患者血清ROS、MDA、FFA水平与EDV显著负相关,GSH-PX、GSH水平与EDV显著正相关。结论不伴有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肥胖患者血清中氧化物水平升高,抗氧化物水平下降,EDV受损,提示血FFA水平升高所导致的氧化应激可能参与肥胖患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
高游离脂肪酸血症所致胰岛素抵抗与氧化应激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高游离脂肪酸(FFA)血症所致大鼠机体氧化应激及胰岛素抵抗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其对机体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探讨胰岛素抵抗的病理生理机制.经研究证实大鼠高FFA血症不仅使组织活性氧簇生成增加[(886±105 vs 427±42)mmol/L,P<0.05],同时损伤机体抗氧化能力,细胞内还原捌谷胱甘肽生成减少[(272±47 vs 561±36)μmol/L,P<0.05],导致氧化应激,从而促进胰岛素抵抗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黄芪、川芎小复方制剂对伴微量白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出量以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并探索其可能的机理。方法 对伴微量白蛋白尿的21名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黄芪、川芎小复方制剂150ml/d,疗程半年。比较治疗前后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反应性充血时肱动脉内径变化率,EDV)以及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的变化率,EIV)的变化以及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变化。并观察治疗前后血浆丙二醛(MDA)浓度,血浆C反应蛋白(CRP)浓度及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活性的变化。结果 中药治疗半年后,患者尿白蛋白/肌酐值明显下降,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改善,血浆PAI-1活性、MDA水平以及CRP浓度亦较治疗前降低,但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EIV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偏相关分析显示:MDA与EDV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相关分析提示:CRP与EDV也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 黄芪、川芎小复方制剂可能通过抗炎、抗氧化、改善血浆凝血纤溶状态等药理机制,使伴有微量白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患者尿蛋白排出减少,并使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