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阴道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关系。方法 215例受检者按产前血清25(OH)D水平分为维生素D正常组和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组两组,收集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及产前和产后1、3、6月UDI-6及IIQ-7尿失禁问卷评分及产后3月尿垫试验结果,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尿垫试验阳性率及各时间点尿失禁问卷评分并分析各因素与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215例产妇产前血清25羟维生素水平为(23.08±14.35)ng/mL,其中血清25(OH)D水平正常者54例占25.1%,不足或缺乏者161例(占74.9%),两组产妇年龄、孕前BMI、分娩孕周、新生儿体重、产前UDI-6及IIQ-7问卷评分和产后6月IIQ-7评分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均P> 0.05),而与正常组相比,25(OH)D不足或缺乏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更长,尿垫试验阳性率更高,产后1、3月UDI-6及IIQ-7问卷评分、产后6月UDI-6评分更高(均P <0.05)。且新生儿体重、第二产程时间及维生素D水平为产后IIQ-7及UDI-6评分的相关因素。结论产前血清25(OH)D不足与产后SUI发生有关,对产后SUI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双源CT(dual-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DSCT)在肝外胆道梗阻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总结分析120例病理或临床治疗证实的肝外胆道梗阻疾病患者的DSCT影像资料。结果胆管结石71例,胆管炎12例,胆总管囊肿1例,十二指肠乳头区憩室1例,胆道蛔虫1例,胆管癌14例,壶腹癌3例,胆囊癌4例,胰腺癌12例。全部病例均显示肝外胆道扩张,其中78例伴肝内胆管扩张,22例呈现“双管征”。梗阻末段胆总管内可见“靶征”或“半月征”,不规则软组织影及片状、管状影,邻近胆管壁可见增厚、毛糙等;Ⅲ期强化程度不一或无强化。在肝外胆道梗阻性疾病诊断中,DSCT定位的准确率为100%,定性符合率为92.5%。结论 DSCT显示肝外胆道梗阻性病变的位置、形态、大小、密度以及相邻组织结构准确清晰,对疾病定位、定性和临床治疗的选择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舌骨骨折在临床十分罕见,我们遇见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刘洪  张学勤  李赛  张祖艳  徐培芬 《实用全科医学》2011,(10):1583-1583,1635
目的通过分析和研究放射科医疗纠纷的原因,提高放射科医疗纠纷的防范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5年来放射科发生的63起医疗纠纷,用自制表格归纳整理数据,根据纠纷的发生时间、原因、责任人等,分别计算各自的发生率。并对其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2002年以前(10年)发生26起(41.1%),2003年以后(4年)发生37起(58.9%)。引起纠纷的原因,依次为医疗质量32起(50.8%)、服务态度15起(23.8%)、收费问题10起(15.9%)、科室管理3起(4.8%)、其他3起(4.8%)。责任人依次为初级人员35起(55.6%)、中级人员15起(23.8%)、登记人员10起(15.9%)、高级人员5起(7.9%)。结论放射科医疗纠纷应以医疗质量为核心,提高医疗和诊断质量。以人为本为根本,良好的服务可以避免大多数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乌金胶囊中绿原酸含量,并应用于该制剂质量控制。方法使用Agilent extendC18柱(4.6 mm x 250 mm,5μm),乙腈-0.1%甲酸(8:92)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327 nm,测定5批乌金胶囊中绿原酸含量。结果绿原酸在2.04~102μg/ml(r=0.999 9)范围内具有良好线性加样回收率104.68%,RSD=1.43%(n=6)5批乌金胶囊中绿原酸含量在55.08~83.31μg/g之间。结论该方法灵敏、准确,适用于乌金胶囊绿原酸含量洲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部孤立性结节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43例确诊的SPN影像学表现,对cT轴位及MPR、SSD图像综合分析。结果43例中恶性病灶25例,良性18例。恶性病灶CT影像主要表现密度不均、空泡征、边缘不整、深分叶、边缘短毛刺、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而良性病灶密度较均匀、边缘光滑或模糊、无或有浅分叶、粗长毛刺。结论MSCT横断位图像结合MPR、SSD技术,能显示更多、更细致的病灶征象,对定性诊断有重要帮助,提高了SPN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与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术(MRCP)对胆胰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胆胰疾病患者同时进行ERCP、MRCP检查,比较这两种检查对胆胰疾病的诊断价值。结果 ERCP和MRCP诊断结果相同的患者有37例,符合率为86.05%。与胆胰疾病确诊例数相比,ERCP诊断符合率为97.73%,MRCP诊断符合率为84.09%,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CP与MRCP对胆胰疾病诊断价值相当,各有优缺,临床应做到ERCP与MRCP优势互补,提高胆胰疾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黄连碱在人肝微粒体中的代谢情况。方法通过酶促动力学实验计算酶促动力学参数,通过检测CYP450亚酶专属性抑制剂对黄连碱代谢的影响,推测参与黄连碱代谢的CYP酶亚型,并推断代谢产物的结构。结果黄连碱在人肝微粒体中代谢的米氏常数Km为6.802 7μmol/L,最大代谢速率Vmax为0.054 76 nmo L/(mg protein·min),肝清除率Clint为0.008 m L/(mg·min),奎宁、甲氧沙林、酮康唑均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黄连碱的代谢,黄连碱在人肝微粒体中的代谢产物为黄连碱脱去一个亚甲基结构。结论 CYP2D6、CYP2A6、CYP3A4可能参与黄连碱的代谢,代谢产物为脱亚甲基黄连碱。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扫描及其重建技术在诊断肠梗阻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3年5月至2015年11月74例疑似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16层螺旋CT扫描及图像重建,将其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进行分析对照。结果多层螺旋CT诊断肠梗阻存在的准确率为94.6%,肠梗阻部位诊断准确率为92.6%,肠梗阻病因诊断准确率为91.2%。结论多层螺旋CT及其重建技术可以清晰显示肠梗阻病变,提高对肠梗阻病因的诊断能力,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