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0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22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5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6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181篇
内科学   16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66篇
综合类   106篇
预防医学   54篇
眼科学   18篇
药学   25篇
中国医学   41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2.
乌梅丸载于《伤寒杂病论》厥阴篇,历代医家多认为其有温脏安蛔之功,临床应用范围较为局限,自清代医家柯琴提出其为厥阴病之主方后乌梅丸才被医家重视,其临床应用亦得以拓展。乌梅丸证之成因,实则归于厥阴风木气运失常,阴阳不相顺接,而非仅为蛔虫内扰所致。以《黄帝内经》“开阖枢”理论分析六经之功能,并结合《伤寒杂病论》原文可证“阴枢”实为厥阴,乌梅丸为厥阴病之主方,有顺接阴阳之功,故其可治疗厥阴枢机不利,寒热错杂之证。《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与《伤寒杂病论》二者同源,均参考了《汤液经法》所载内容,《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中补泻诸方及救逆方之组成有规律可寻,均依文中所载“汤液经法图”而成,与五行理论密切相关。该文通过探索“汤液经法图”组方规律及药物五行归属,以“汤液经法图”组方规律剖析乌梅丸,可证乌梅丸主要作用于肝、脾、心三脏,依黄帝内经五脏藏神理论,此三脏与情志调节密切相关,故以乌梅丸论治厥阴枢机不利、寒热错杂所致之情志病有据可循,文末亦列举概述近年乌梅丸治疗情志病的报道。该文为临床应用乌梅丸治疗情志病提供了思路及依据,扩展了其应用范围,古方亦能为今用。  相似文献   
3.
①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含量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②方法将入院的HIE患儿分为轻、中、重度3级各20例及我院产科新出生的正常新生儿20例共4组作前瞻性研究,分别于极期(3天内)及恢复期(10天)采血测定DD含量及血小板(PLT)计数,观察其与凝血功能紊乱特别是D-二聚体间的关系。③结果HIE急性期患儿DD增高,且明显高于恢复期,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中、重度组明显高于轻度和对照组,轻度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而PLT于急性期降低,恢复期回升,且以中、重度组明显低于轻度和对照组。④结论HIE患儿存在凝血机制的活化,危重HIE患儿凝血功能紊乱尤其明显。而DD在HIE的病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快速诊断、判断预后、治疗效果的参考指标,并为危重HIE患儿早期应用小剂量肝素提供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4.
口疮是小儿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临床以口腔黏膜出现大小不等的溃疡为主要特点,大多由口腔不洁感染邪毒所致,常出现在感冒以后,患儿拒绝哺乳、烦躁、啼哭,重者发热.治疗小儿口疮临床常用冰硼散与锡类散,但这两种药物刺激性强,患儿不易接受且疗效不甚满意.经过多年的临床观察,用思密达治疗小儿口疮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5.
<正>2013年1月25日上午8时,定边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定边县CDC)根据传染病疫情报告网监测到宁夏附院报告1例AFP病例,病例发生后,定边县CDC按照要求进行了流调、采样、送检、随访等处置工作,现将调查处理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肝癌(PHC)是目前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农村和城市分别处于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和第二位,以细胞恶变程度强及死亡率高为其主要特征。近些年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癌症并非如此可怕,有研究显示2/3癌症患者可通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世界卫生组织也曾提出“若癌症患者能早期发现,其治愈率高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Diascie Pro Bact全自动微生物分离培养系统(简称Diascie Pro Bact)与Copan Wasp全自动微生物前处理系统(简称Copan Wasp)及手工法的微生物分离效果,评估Diascie Pro Bac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临床痰、中段尿样本各50例,分别采用Diascie Pro Bact和Copan Wasp及手工法进行划线接种和分离培养。痰样本采用四区划线方式,35℃5%CO_2孵育箱培养;中段尿样本采用连续划线方式,35℃普通孵育箱培养。24 h后观察2种样本的细菌生长情况,并对其分离的菌种数量、细菌生长量、有效单个菌落分离数量进行比较。结果 (1)分离菌种数量。痰样本中Diascie Pro Bact分离0(无细菌生长)、1、2及≥3种菌的样本分别为1、16、8和25例,Copan Wasp分别为1、14、10和25例,手工法分别为2、14、9和25例;中段尿样本中Diascie Pro Bact分离0(无细菌生长)、1、2及≥3种菌的样本分别为20、16、8和6例,Copan Wasp分别为18、17、9及6例,手工法分别为19、18、7和6例。3种方法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细菌生长量。对于痰样本,Diascie Pro Bact分离细菌≤10×10~3、100×10~3、1 000×10~3及≥10 000×10~3 cfu/mL的样本分别为4、5、8和33例,Copan Wasp分别为5、5、9和31例,手工法分别为6、7、10和27例;对于中段尿样本,Diascie Pro Bact分离细菌0(无细菌生长)、10~3~10~4、10~4~10~5和10~5 cfu/mL的样本分别为20、8、5和17例,Copan Wasp分别为18、9、6和17例,手工法分别为19、7、6和18例。3种方法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有效单个菌落。对于痰样本,Diascie Pro Bact为9.78±5.37,Copan Wasp为10.48±5.59,手工法为8.82±5.31;对于中段尿样本,Diascie Pro Bact为8.78±4.38,Copan Wasp为9.74±4.49,手工法为7.33±5.03。3种方法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iascie Pro Bact各性能指标与Copan Wasp和手工法无明显差异,可替代手工法应用于临床,以提高菌落分离效率,减少再次分离,缩短报告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开展监护室专科护士临床实践,比较实践前后监护室普通护士的核心能力得分情况,来了解监护室专科护士临床实践对普通护士核心能力产生的影响。方法 以整群抽样法选择上海中山医院外科监护室60名普通护士为实验组、肝外科监护室60名普通护士为对照组,在外科监护室中开展专科护士临床实践,于实践前后分别对两组进行核心能力测评,比较分析两组在实践前后核心能力的得分情况。结果 实践前,两组核心能力得分在各维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践后,实验组在核心能力各个维度的得分均有提升,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展监护室专科护士临床实践可以有效提高普通护士的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上海市二级与三级医疗机构儿科护理人员执业环境现况。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及护士执业环境量表,于2016年12月—2017年1月选取上海市三级甲等儿科专科医院、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儿科、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儿科及二三级妇幼保健院儿科的1 610名儿科护理人员参与网络问卷调查。结果护士执业环境量表各维度得分排序由高到低分别为:有提供高质量护理服务的基础、护理管理者的能力及领导方式、医护合作、护士参与医院事务、充足的人力和物力。结论各单位护理理念、制度、流程及领导力较完善,儿科护士参与医院事务管理较少、人力、物力不足,医护合作有待更紧密,多学科诊疗建设需加强。管理者需关注儿科护理人员的需求,稳定儿科护理队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上海市二、三级医疗机构儿科护理从业人员执业环境现况。方法 采用《护士执业环境量表》,选取上海市三级甲等儿科专科医院、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儿科、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儿科及二、三级妇幼保健院儿科1610名儿科护理从业人员参与网络问卷调查。结果 《护士执业环境量表》各维度得分排序由高到低分别为有提供高质量护理服务的基础、护理管理者的能力及领导方式、医护合作、护士参与医院事物、充足的人力和物力。四类参研单位儿科护士执业环境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各单位护理理念、制度、流程及领导力较完善,儿科护士参与医院事务管理较少、人力物力不足,医护合作有待更紧密,MDT建设需加强,儿科医联体为儿科护理质量同质化提供保障。管理者需在更高的平台为儿科护理人员进行呼吁,稳定儿科护理队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