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和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CS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为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粥样斑块破裂或裂隙.而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存在着免疫的激活.研究[1]显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存在着大量的免疫活性细胞——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它们能启动特异及非特异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2.
闫西鹏  陈守强  张梦贺 《光明中医》2013,28(8):1535-1536
应用中医医案分析系统对收集的丁书文教授高血压病医案435份,其它疾病医案803份,将所有医案进行数据清洗后,分别应用Apriori算法和DRA算法对医案进行分析,最终两种算法得出两组相同结果,最小置信度分别为0.2、0.1、0.075分别得到1、4、1组模型,对模型中方剂分析符合丁教授用药的一般规律,表明此算法对用药习惯分析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室性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其中恶性心律失常是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相较于药物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导管射频消融术具有创伤小、治愈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等特点,对症状明显的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有效根治室性心动过速及心室颤动等恶性心律失常,且已逐步替代传统药物及外科手术成为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新手段。中医药在室性心律失常的常规治疗、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术后复发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该文针对室性心律失常导管射频消融术围手术期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参松养心胶囊对持续性心房颤动经射频消融术后患者窦性心律维持、左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1年6月在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病科行射频消融术转窦性心律的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常规组和联合组,各30例。常规组患者术后给予基础方案治疗,联合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服用参松养心胶囊,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每个疗程结束后,监测患者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色超声指标并统计心房颤动特异生活质量量表(AFEQT)评分,比较2组患者窦性心率维持、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6个月,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90.0%vs.83.3%,χ2=6.825,P=0.033)。术后3个月,2组AFEQT量表总分及4个维度得分(症状维度、日常活动维度、治疗焦虑维度、治疗满意维度)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联合组在治疗焦虑维度方面得分高于常规组(P<0.05);术后6个月,2组AFEQT量表总分及4个维度得分均高于术前(P<0.05),且联合组均高于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用统计学方法了解丁书文教授治疗冠心病的用药规律。方法应用中医门诊电子病历收集丁书文教授冠心病医案521份,其他疾病医案579份,并通过SAS统计软件编制了用药频率表,以冠心病为因变量,以用药频率≥10%的36种中药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521份医案中,共用中药167种;其中次数最多者为当归,共415次,频率为79.65%;次数最少者为百合等19种,仅用1次,频率为0.19%;黄芪、元胡、川芎、丹参、麦冬、野葛根、冰片、炒枣仁、木香、仙灵脾、瓜蒌、生地、青蒿、柴胡与人参偏回归系数的假设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书文教授常用当归、甘草、黄芪、元胡、川芎、丹参等药,而在冠心病治疗中用药特异性较强的药物为Logistic分析中所涉及15种中药。  相似文献   
6.
中医体质评估系统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中医体质评估系统的描述和具体操作方法的介绍,指出该系统操作简便、稳定性好、对设备配置要求低、可视化界面生动形象,可分析受检者生活信息,准确辨识其体质,流程便捷,适合在门诊、体检中心、家庭保健中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SAS统计软件分析名老中医治疗心力衰竭验案的用药组成规律。方法:应用验案分析系统收集80年代后名老中医治疗心力衰竭的验案306份,通过SAS软件对用药次数≥20的44种中药进行varclus聚类分析。结果:这些中药共分为9类:①白术、赤芍、茯苓、猪苓、泽泻;②川芎、丹参、炙甘草;③车前子、黄芪、桑白皮、葶苈子、益母草、泽兰;④麦冬、五味子;⑤白芍、当归、党参、红花;⑥半夏、薤白、远志;⑦防己、葛根、太子参;⑧陈皮、杏仁、桃仁;⑨枳壳。结论:针对心力衰竭的某一证型或某一症状,名老中医习惯应用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中药作为特定的药物组合来治疗,这种形式称为药组。  相似文献   
8.
心悸是以患者自感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至不能自主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症,常伴有胸闷、失眠、耳鸣等症状,多因情志波动或劳累过度引发.奔豚首见于《内经》,以发作时感觉气从少腹向上冲逆,至胸或达咽,发作时烦躁欲死,缓解后如常人为主要临床表现.其发病时轻时重,多受情志影响.虽奔豚气发作时的症状易与心悸相似,但其根本病因病机并不相同.二者发病均与体质、情志等因素有一定关系,故其治疗方面亦有相同之处.本文从奔豚的角度探讨心悸治疗.现将验案1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