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采用基于图论的复杂网络分析观察短期正念减压训练对大脑功能网络小世界属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设计,纳入16名健康志愿者,对其进行8周正念减压训练,采集训练前后静息态fMRI数据,并对其进行正念五因素量表与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量表评定。计算复杂网络小世界属性参数,并比较正念减压训练前后的差异。结果 8周正念减压训练后,稀疏度阈值为1%~16%时,受试者全脑局部效率(Eloc)、标准化聚类系数(γ)、小世界值(σ)均下降(P均<0.05)。稀疏度阈值为20%时,双侧扣带回中部、双侧杏仁体、右侧壳核、左侧丘脑的节点全局效率(Ei_glob)升高,左侧背外侧额上回、右侧额上回眶部、双侧缘上回Ei_glob降低(P均<0.05);左侧海马、左侧尾状核、右侧丘脑的节点局部效率(Ei_loc)升高,右侧扣带回后部、顶下缘角回Ei_loc降低(P均<0.05)。Ei_glob与正念能力呈负相关的脑区包括右侧额上回眶部、右侧缘上回,呈正相关的脑区有右侧杏仁体、右侧壳核;双侧杏仁体的Ei_glob与消极情绪得分呈正相关,左侧丘脑的Ei_glob与积极情绪得分呈正相关,右侧顶下缘角回的Ei_loc与观察因子、积极情绪得分呈负相关。结论 短期正念减压训练能引起大脑功能网络小世界属性改变,主要涉及皮质-基底核环路,部分脑区节点效率可反映训练后正念能力及情绪状态。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观察阿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在小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效果。 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22年6月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50例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3组,阿芬太尼组(50例)采用阿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舒芬太尼组(50例)采用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芬太尼组(50例)采用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对比3组的麻醉效果及不同时刻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AP)水平,记录麻醉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呛咳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估麻醉苏醒期躁动(PAED)及苏醒期的儿童疼痛评估量表(CHEOPS)评分。 结果阿芬太尼组、舒芬太尼组与芬太尼组的麻醉总优良率分别为100.00%、98.00%、98.00%,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8.00%、14.00%、16.00%,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维持后1 min,3组的心率、MAP水平较麻醉诱导前明显降低(P<0.05),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维持后30 min,3组的心率、MAP水平较麻醉诱导前明显降低,而阿芬太尼组高于舒芬太尼组及芬太尼组(P<0.05),舒芬太尼组与芬太尼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即刻,3组的心率、MAP水平较麻醉诱导前明显降低,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芬太尼组的麻醉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及丙泊酚用量明显低于舒芬太尼组及芬太尼组(P<0.05),舒芬太尼组及芬太尼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期及苏醒期,阿芬太尼组的呛咳评分及呛咳发生率明显低于舒芬太尼组及芬太尼组(P<0.05),舒芬太尼组与芬太尼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芬太尼组的PAED评分明显低于舒芬太尼组及芬太尼组(P<0.05),CHEOPS评分稍低于舒芬太尼组及芬太尼组(P>0.05),舒芬太尼组及芬太尼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阿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有利于维持小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中的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质量良好,并有效降低术中丙泊酚用量,减少呛咳及术后躁动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血塞通联合丁咯地尔治疗糖尿病多发性周围神经病的疗效。方法在均采用饮食控制、B族维生素和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随机用血塞通联合丁咯地尔(A组)和单用丁咯地尔(B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各28例,并观察其临床表现和肌电图变化。结果血塞通联合丁咯地尔组临床表现及肌电图改变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血塞通联合丁咯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良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 MRI 对肾嫌色细胞癌(CRCC)的诊断价值及局限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齐全的5例 CRCC MRI 资料。结果T1 WI 呈等或稍低信号,T2 WI 呈等或稍高信号,信号均匀或稍不均匀,DWI 呈稍高信号,平均 ADC 值1.42×10-3 mm2/s。2例可见瘢痕,T1 WI 呈低信号,T2 WI 呈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皮质期轻度强化,髓质期及延时期持续轻度强化,其中1例可见轮辐状强化,1例可见粗大流空血管影,增强扫描血管强化。结论CRCC 术前诊断有一定难度,MRI 是 CRCC 的重要检查方法,能够为定性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本文观察了8名男性青年于常温条件下在跑车上负荷行走的生理反应。跑车速度分别为4.5,5.0和6.0km/h三种,每种速度有六种负荷量(分别为体重的3,14,23,32,41和50%),受试者轮转行走。实验过程观察了通气量((_E)、氧耗量(_(O2))、心率(HR)、血乳酸(La)、热能消耗、血压等变化及主观感觉。结果表明,_E,_(O2),HR,La与负荷量呈非线性相关。在5.0km/h行走时以负荷量占体重的 32%较合适,而4.5km/h时以41%较合适,6.0km/h则以23%较合适,但后者不宜进行长时间行走。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是在高温(35℃),低温(-15~-20℃)和常温(20℃)条件下的模拟负重行军。受试者为驻津某部战士,每种条件各8名,但低温条件下最后为6名。行军速度为每小时5公里负荷量按体重百分比计算,分不负重(实际高温下着装为2%,低温卞为8.5%,常温下为3%),14、23、32、41和150%六种。结果得出:1、通气量与热能代谢率在三种气温条件下无差别,表明环境气温对人体的能量代谢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MRI定性定量分析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手腕部骨关节改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3.0T MRI定性定量分析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手腕部骨关节改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将39例RA患者按病程分为早期组(病程≤24个月,20例)及中晚期组(病程24个月,19例),观察两组MRI滑膜炎、骨髓水肿、骨侵蚀、腱鞘炎征象,并应用昆明理工大学研发的定量分析软件测算滑膜炎、骨髓水肿范围。结果 39例患者(共78侧)的手腕部骨关节中,滑膜炎、骨髓水肿、骨侵蚀、腱鞘炎征象的出现率分别为94.87%(37/39)、64.10%(25/39)、61.54%(24/39)、76.92%(30/39)。滑膜炎在腕关节发生率最高[92.31%(72/78)],骨髓水肿在腕骨发生率最高[61.54%(48/78)],骨侵蚀最易累及三角骨[64.10%(50/78)]。屈肌键腱鞘炎[74.36%(58/78)]与伸肌腱腱鞘炎[61.54%(48/78)]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4,P=0.09)。早期组与中晚期组滑膜炎、骨髓水肿、骨侵蚀、腱鞘炎征象出现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定量分析显示,早期组与中晚期组间滑膜炎范围及骨髓水肿范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3.0T MRI可清楚显示RA手腕部骨关节的改变,通过定量分析软件可为评估疾病严重程度提供更加准确的量化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孟鲁司特对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浆IL-6、IL-8和TNF-α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儿科中确诊为过敏性紫癜的患儿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复方丹参酮、西咪替丁等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添加孟鲁司特口服药物.比较两组血清IL-6、IL-8、TNF-α水平差异.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L-6、IL-8、TNF-α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IL-6、IL-8、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痊愈率(30%)、显效率(5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97.5%比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孟鲁司特能够明显降低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布托啡诺、芬太尼、吗啡静脉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布托啡诺、芬太尼、吗啡用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对剖宫产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90 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 例.A组:布托啡诺负荷剂量1 mg;B组:芬太尼负荷剂量0.05 mg;C组:吗啡负荷剂量5 mg.三组背景输注量均为2 mL/h,锁定时间均为15 min.术后4 h,8 h,12 h,24 h,36 h分别观察BP、HR、RR、镇痛评分(VAS)、镇静评分、患者满意度、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三组患者镇痛效果和满意度相似;布托啡诺产生的镇静作用大于芬太尼、吗啡(P<0.05);A、B两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均低于C组.结论:布托啡诺对剖宫产患者可提供满意的镇痛、镇静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