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31篇
综合类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igh-resolution CT, HRCT)多平面重建耳蜗标准方位图像在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耳聋(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SNHL)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1~7岁经颞部CT诊断内耳骨性结构正常的SNHL患儿50例(100耳)为SNHL组,听力正常儿童50例(100耳)为对照组,根据耳蜗标准坐标系统,采用HRCT多平面重建技术得到标准方位图像,测量耳蜗底转长径、耳蜗底转宽径、耳蜗高度、斜轴位蜗神经管宽度、斜矢位蜗神经管宽度,采用曲面重建测量耳蜗管长度,ROC曲线评价各径线对SNHL患儿是否存在微小内耳畸形的诊断效能。结果 SNHL组耳蜗底转长径[(8.55±0.22)mm]、耳蜗底转宽径[(6.09±0.22)mm]、斜轴位蜗神经管宽度[(1.82±0.20)mm]、斜矢位蜗神经管宽度[(1.90±0.29)mm]、耳蜗管长度[(34.99±2.10)mm]小于对照组[(8.75±0.21)、(6.21±0.24)、(1.91±0.18)、(2.00±0.27)、(35.70±1.98)mm],耳蜗高度[(3.60±0.22)mm]低于对照组[(3.71±0.19)mm](P<0.05);耳蜗底转长径≤8.65 mm时,诊断SNHL患儿存在微小内耳畸形的AUC为0.739(95%CI:0.691~0.787),灵敏度为68.5%,特异度为70.5%。结论儿童耳蜗的标准化径线测量可靠性良好,耳蜗底转长径对SNHL存在微小内耳畸形及人工耳蜗植入术的指导有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患儿 女 ,5岁。自幼易咳嗽、咳痰 ,偶有发热 ,经抗炎治疗好转。近 1周来咳嗽、咳痰加重 ,为较稀薄浅黄色痰 ,偶有胸痛 ,不伴发热。查体 :胸廓对称无畸形 ,双肺呼吸动度一致 ,语颤相同 ,叩诊呈清音。双肺呼吸音粗 ,未闻及干湿鸣。血常规 :白细胞 10 .0× 10 9/L ,中性 46 .2 % ,淋巴 5 3.8%。X线片示 :右肺下野中内带可见 2~ 3个囊状透光区 ,囊壁薄 ,边界较清晰。有短小气液平面 ,右侧位于该囊腔及 2个气液平面位于右肺下叶后基底段。与脊柱重叠 (图 1,2 )。X线诊断 :右肺下叶多发性肺囊肿合并感染。CT片示 :右肺下叶相当于后基底段可…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MRI诊断分析不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颅内出血(intracranialhemorrhage,ICH)发病风险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6家三甲医院2011年1月至2016年10月出生14 d内行头颅MRI检查的新生儿3464例,排除临床资料不齐全、遗传代谢性疾病、先天性颅脑发育异常、产前颅内出血及MRI图像不能用于分析的病例。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暴露于不同分娩方式下新生儿ICH的发病风险。结果纳入1976例新生儿进行分析,Logistic回归模型校正混杂因素后发现,与剖宫产相比,经阴道分娩的新生儿ICH的发病风险提高了4.27倍。进一步将阴道分娩分层,发现经产钳助产分娩的新生儿ICH的发病风险最高,为剖宫产的7.52倍。其中产钳助娩显著提高新生儿室管膜下-脑室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下出血的发病风险。结论阴道分娩可能增加了新生儿ICH的发病风险,尤其是以产钳助产方式分娩的新生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先天性TORCH感染的脑部CT表现.方法 对35例血清学检查证实的先天性TORCH感染的脑部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头颅CT显示32例在室管膜下及脑实质内有钙化,脑发育不良29例、脑室扩大积水15例、脑畸形8例.其钙化的范围和时间与感染的程度及病程有关,感染越早脑发育不良和畸形越严重.结论 典型的CT表现结合临床可提示TORCH感染, 血清学检查具有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5.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是指出生后8d,即超过了经典型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年龄发生的出血,以突发性颅内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颅内出血发生率为65%~100%,病情重,病死率高。本病诊断依据为出生后8d至3个月母乳喂养小儿,生后未注射维生素K1,突发严重贫血且有颅内压增高症状及临床体征,伴有皮下出血.注射部位出血不止,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血小板正常,头颅CT检查证实有颅内出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颜面血管瘤病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脑颜面血管瘤病的临床和CT资料。结果:7例CT表现均有特征性,一则或两侧枕顶叶表浅部位脑回状或曲线状钙化5例,伴病测大脑半球发育不全或萎缩/病侧颅板增厚2例。结论:本病CT表现有特征性,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女 ,70d。足月顺产。生后轻度窒息 ,3d后发热伴嗜睡、拒奶、呕吐 ,皮肤黄染 ,口唇粘膜出现疱疹。生后 2 0d起有抽搐 ,近日来出现昏睡。体检 :深昏迷 ,呼吸浅 ,节律不齐 ,四肢肌张力低。实验室检查 :PCR -HSV阳性、HSV -IgM阳性。CT表现 :两侧大脑半球萎缩 ,皮质广泛变薄钙化 ,髓质内多发性囊性软化灶 ,双侧侧脑室扩大。颅板与钙化皮质间充以脑脊液 ,宽约 2cm (附图 )。讨论 :单纯疱疹病毒 (herpressimpexvirus ,简称HSV)感染是小儿时期常见的病毒性感染。新生儿尤以早产儿多见 ,预后不良 ,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8.
盆腔螺旋CT检查用于小儿阑尾炎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检查在1~6岁儿童阑尾炎诊断与治疗方面的意义。方法分别对0~3岁,3~6岁两组儿童正常阑尾测值并作为对照依据,对疑似阑尾炎患儿采用局限性螺旋CT扫描技术进行检查,与正常值相比较,并经手术验证,观察其敏感性、特异性、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结果手术视野下72例0~3岁组正常阑尾腔外径为4.9m±0.8m,70例3~6岁组正常阑尾腔外径为5.1m±0.9mm,敏感性为96%,特异性为100%,假阳性率为0,假阴性率为4%。结论多层螺旋CT检查显著提高了症状不典型的急性阑尾炎的术前确诊率,并降低了阑尾炎的漏诊率,螺旋CT对早期诊断儿童阑尾炎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的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2 3例 ,男 10例 ,女13例 ,平均年龄 8个月 6岁。结果 :CT显示不规则的实质性肿块 ,边缘清楚 9例 ,瘤内钙化 18例 ,瘤内出血及坏死 12例。结论 :CT不仅能显示病变的形态特征及周围组织的变化 ,而且能显示早期淋巴转移。在诊断神经母细胞瘤上有重要的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读片窗     
患者 女,6岁5个月。以腹痛伴呕吐、发热4d,无排便排气2d入院。体检:T38.4℃,腹部稍膨隆,脐周及左上腹压痛明显,无反跳痛及肌紧张,未们及包块,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肠鸣音存在,肝脾未触及。肛诊直肠内有少许粪便。血常规:Hb116g/L,RBC 3.86x1012/L,WBC26.0x109/L,N0.89,L0.11。 CT所见:上腹偏左见一约11.4cm x9.3cm x 9.6cm大小类圆形气囊腔,囊壁较光整,羹内无气液平,胃体受压上抬,肝内可见弥漫树枝状积气影,胰腺受压轮廓显示欠清楚,降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