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5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感染性疾病仍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传统诊断技术已无法满足临床需求,病原学诊断技术的发展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至关重要。近年来,非培养的新型诊断技术正在迅速发展,特别是基于侧流免疫层析法和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为基础的即时检验,以及基于蛋白质组学质谱和高通量测序技术不断应用于临床,使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断向着更便捷、快速、准确的方向发展。但仍需正确对待新型诊断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问题,从循证医学角度评估诊断试验,关注应用人群,以最佳证据应用于合适人群以达到最佳效果,让病原学诊断新技术的应用真正解决临床诊断问题,最终为临床感染性疾病诊疗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肺炎链球菌的耐药性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炎链球菌感染是导致细菌性疾病和死亡的主要病因。肺炎链球菌不仅出现对青霉素耐药 ,而且出现对其它抗生素如红霉素及三代头孢菌素等多重耐药 ,这样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的困难 ,从而引起世界的普遍关注。本文对肺炎链球菌耐药机制、耐药性检测及药敏试验等方面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应用与细菌耐药的相关性,为进一步降低临床细菌耐药性和院内感染发生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提取我院医院信息系统中2006-2010年住院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的品种、销售金额,并从检验科获取患者的病原菌感染情况,分析全院同期细菌学检查和耐药资料,选取临床常见病原菌的分离株和耐药资料,应用细菌耐药监测软件统计处理数据。结果:5年中,抗菌药物总用药频度(DDDs)与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率间显著相关(r=0.9002,P<0.05);头孢菌素类药的DDDs与革兰阴性(G-)菌平均耐药率间存在相关性(r=0.9004,P<0.05);喹诺酮类药的DDDs与G-菌平均耐药率间具有相关性(r=0.9654,P<0.05),尤其是大肠埃希菌耐药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二者间具有显著相关性(r=0.9135,P<0.05)。结论:临床抗菌药物的DDDs与细菌耐药率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可减少或防止细菌产生耐药性,降低院内感染率。  相似文献   
4.
重症监护病房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分布与耐药性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目的 :研究重症监护病房 (ICU)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分布及耐药性特征。方法 :对我院ICU 2 0 0 0年 1月— 2 0 0 0年12月各类感染标本所分离的 399株革兰阴性杆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占前 5位的革兰阴性杆菌为不动杆菌属 (2 2 .3% )、铜绿假单胞菌 (18.3% )、阴沟肠杆菌 (16 .2 % )、肺炎克雷伯菌 (8.8% )和大肠埃希菌 (8.8% )等。不动杆菌属对所监测的抗生素多数耐药 ,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也达 15 .4 % ;铜绿假单胞菌呈多重耐药 ,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也达 4 0 .5 % ;阴沟肠杆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的耐药率达 4 2 .9%、31.9% ,但亚胺培南对阴沟肠杆菌保持较高的抗菌活性。结论 :ICU中感染的革兰阴性杆菌均有严重的耐药性 ,加强耐药性监测 ,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特性,为临床抗感染治疗和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12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两年共分离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分别为261株、117株,两者80%以上来源于呼吸道标本,41%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和64.9%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来自于重症监护病房.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多重耐药性比铜绿假单胞菌更为严重,此菌株除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在23.4%外,其他均在70%以上,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92.8%和96.4%.相反,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情况却差异较大,16%菌株对亚胺培南耐药,而对美罗培南敏感,其中可能存在不同的耐药机理.结论 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在不断上升,特别是多重耐药和泛耐药株的增多.因此,应慎重、合理地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药物,密切关注铜绿假单胞菌和鲍受不动杆菌耐药的发展,采取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6.
2006-2009年抗菌药物应用频数与细菌耐药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及细菌耐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从而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医院信息系统中提取2006年1月-2009年12月住院患者消耗药品品种和销售金额,利用Excel 2000对数据进行汇总、分析;从检验科获取2006-2009年住院患者病原菌感染情况,并分析全院同期的细菌学检查和药敏资料,选取大肠埃希菌等10种临床常见病原菌的分离株和耐药资料,以WHO-NET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菌药物总的用药频数(DDD频数)逐年上升;随着2008年对临床抗菌药物实施限定使用后,4年中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DDD频数逐年下降,2009年较2008年下降了15.41%;2008年较2007年分别下降了12.88%;而青霉素类(含酶抑制剂)和第二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的用药频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分别上升了38.91%和55.17%;抗菌药物总DDD频数与大肠埃希菌产ESBLs率间线性相关,r=0.9601(P<0.05);头孢菌素类(一、二、三代含酶抑剂、四代)抗菌药物总DDD频数与革兰阴性杆菌平均耐药率存在显著相关性,r=0.9088;其中与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耐药率间同样存在相关性r=0.9546、0.9428(均P<0.05),喹诺酮类药物DDD频数与革兰阴性杆菌平均耐药率存在显著相关性,r=0.9844(P<0.05)。结论抗菌药物的用药频数(DDD频数)和细菌耐药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所以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防止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减少医院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对临床分离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SCCmec基因型及亚型进行分型。方法收集医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临床分离的65株MRSA用多重PCR检测MRSA的SCCmec的基因型及亚型。结果SCCmecⅠ型菌株5株(4.6%),SCCmecⅢ型菌株47株(72.3%),SCCmecⅣ型菌株2株(3.1%),未分型11株(16.9%),未检测到Ⅱ型。结论研究结果显示,医院分离的MRSA以SCCmecⅢ为主;多重PCR对MRSA进行SCCmec基因分型结果可靠,适合临床实验室。  相似文献   
8.
肺炎链球菌的耐药性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炎链球菌感染是导致细菌性疾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肺炎链球菌不仅出现对青霉素耐药,而且出现对其它抗生素如红霉素及三代头力素等多重耐药,这样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的困难,从而引起世界的普遍关注。本文对肺炎链球菌耐药机制、耐药性检测及药敏试验等方面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天津地区五所三甲医院鲍曼不动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s)和AmpC酶的情况及耐药特点.方法 采用酶提取物三维试验方法分别检测鲍曼不动杆菌产ESBLs和AmpC酶的情况,并以PCR方法检测ESBLs基因.以KB法检测72株鲍曼不动杆菌对12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 72株鲍曼不动杆菌中,共检测到ESBLs阳性株16株.阳性率为22.2%(11/72);AmpC酶阳性株18株.阳性率为25.0%(18/72).11株产TEM型ESBLs,4株产PER型ESBLs,1株产VEB·l型ESBLs.ESBLs阳性株和AmpC酶阳性株均呈多重耐药,产酶株对抗生素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酶株.结论 产AmpC酶是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多重耐药主要原因,应加强对AmpC酶的检测及医院内感染的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0.
天津地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基因分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MRSA已成为引起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可导致各种感染.但是近年来MRSA出现了快速的进化演变,其感染不仅限于医院感染,且开始出现在社区感染中,称之为社区获得性MRSA(CA-MRSA).它的不断出现以及所引起的致死性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MRSA耐药严重,呈多重耐药性,特别是近年来出现万古霉素中介(VISA)或耐药(VRSA)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感染已成为伞球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因此,掌握MRSA的分子特征对于有效控制感染及鉴别菌株的相关性十分重要.为此本研究采用葡萄球菌盒式基因(SCCmec)多重PCR分型技术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技术,对天津地区4所医院分离出的104株MRSA菌株进行基因分型研究,以了解这些菌株的基因分型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