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联合神经导航与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iffusion tensor tractography,DTT)联合神经导航辅助手术对岛叶胶质瘤显微手术的辅助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8年12月河南省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行显微手术治疗的岛叶胶质瘤患者70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MRI组39例和DTT组31例,MRI组为MRI与神经导航联合辅助手术,DTT组为DTT与神经导航联合辅助手术。比较两组的切除程度、病理类型及并发症。结果MRI组全切除率低于DTT组,次全切除率高于DTT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DTT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的病理类型以星形细胞瘤WHOⅠ级、少突胶质瘤WHOⅡ级为主,MRI组分别占51.28%、25.64%,DTT组分别占41.94%、35.48%。结论DTT与神经导航联合应用于岛叶胶质瘤显微手术,手术切除程度高,神经功能损伤较少,相对于MRI与神经导航联合应用于岛叶胶质瘤显微手术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单鼻孔经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疗效和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1—2012-06在我科行单鼻孔经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4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结果本组肿瘤全切31例(75.6%),次全切9例(21.9%),部分切除1例(2.4%)。术后患者症状均不同程度改善,术后并发脑脊液漏5例,尿崩症4例,体温异常3例,电解质紊乱2例,垂体功能低下1例,经相应治疗除垂体功能低下患者需激素替代疗法外余并发症均痊愈,10例未全切患者建议3个月后行伽玛刀治疗。结论单鼻孔经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完善的术前分析、预案准备、术中精确定位、仔细操作及术后密切观察和合理处理并发症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核团毁损术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7例难治性强迫症病人,采用C T导向立体定向手术对双侧扣带回、内囊前肢实施多靶点毁损治疗。术前在256层螺旋C T 扫描下定出双侧扣带回、内囊前肢拟毁损的靶点,术中用电阻抗监测验证靶点,70℃射频毁损60~75 s。术前及术后6个月及1 a由精神病专科医师独立进行Yale-Brown强迫症量表、Hamilton抑郁量表、Hamilton焦虑量表的评定比较。结果本组27例手术病人中强迫症状完全消失13例,显效8例,有效3例,无效3例。7例病人在术后出现记忆力下降和定向障碍,6例术后2周恢复;5例出现尿失禁,在1周后缓解;1例出现一侧肢体轻偏瘫,复查头颅CT 未见出血,经扩血管及高压氧等治疗3周后肌力恢复。结论螺旋CT导向立体定向双侧扣带回、内囊前肢毁损术对顽固性强迫症病人疗效明显,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恢复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听神经瘤是颅内的良性肿瘤,探讨显微手术切除听神经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听神经瘤经CT或MRI扫描及增强检查确诊,显微手术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行肿瘤切除术38例.结果全切除22例,次全切除12例,部分切除4例.术中面神经解剖保留率为31例,术后3~15个月复查,面神经House-Brackmann(H-B)Ⅰ~Ⅱ级24例,Ⅲ~Ⅳ级11例,V级3例.术后死亡1例.结论显微手术切除听神经瘤是一种有效、安全、全切率高及面神经保留率高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矢状窦旁脑膜瘤是指肿瘤基底附着于矢状窦并充满矢状窦角的脑膜瘤,约占颅内脑膜瘤的17%~20%。此处肿瘤常有颈内外动脉的双重供血,血运丰富,容易侵犯重要的矢状窦、中央沟静脉及功能区皮质,手术难度及风险较大。我院1998年6月-2007年3月,应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矢状窦旁脑膜瘤47例,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高风险的疾病,有很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临床主要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剧烈头痛、意识障碍、伴或不伴有神经功能障碍等,及时而合理的治疗可以改变患者的预后。我们2001年3月-2005年10月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1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我院2003年9月-2006年3月采用电解可脱弹簧圈(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19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27例基底节区脑出血均在显微镜下分开侧裂池,切开岛叶皮质清除血肿。结果ADL日常生活能力分级法评测预后为:Ⅰ级3例,Ⅱ级7例,Ⅲ级10例,Ⅳ级4例,Ⅴ级1例,死亡2例。结论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处理基底节区脑出血具有脑组织损伤小、致残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处理基底节区出血2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27例基底节区脑出血均在显微镜下分开侧裂池,切开岛叶皮质清除血肿.结果 ADL日常生活能力分级法评测预后为:Ⅰ级3例,Ⅱ级7例,Ⅲ级10例,Ⅳ级4例,Ⅴ级1例,死亡2例. 结论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处理基底节区脑出血具有脑组织损伤小、致残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6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急诊早期手术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本次选取的颅内动脉瘤60例,恢复良好48例,占80.0%;轻残6例,占10.0%;重残3例,占5.0%;死亡3例,占5.0%。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复查显示,动脉瘤完全消失,瘤蒂夹闭理想,脑积水2例,经脑室腹腔分流术(V-P分流术)处理好转。结论急诊早期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可防范再次破裂出血,有效清除蛛网膜下腔出血及颅内血肿,为预后改善创造了条件,效果较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