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2021年11月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出现以来,几个月内迅速席卷全球。世界各国都出现了以奥密克戎为主要流行毒株的新一轮疫情,我国香港、深圳、上海等城市也未能幸免。奥密克戎刺突蛋白含有大量突变,具有强大的免疫逃逸能力,对现有的疫苗和抗体相关治疗造成了巨大的威胁。虽然奥密克戎变异株引起的疾病症状较轻,但由于其超高的传播率,全球卫生系统均承受了巨大的压力。本文就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病原学特征、变异来源、传播特征、流行现状及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科学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针刺治疗中风并发吞咽障碍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普通针刺:局部取穴(颈项针、舌咽针)、远端取穴(腹针、头针、耳针、眼针、补肾针刺)、辨证取穴;特殊针刺:互动式、醒脑开窍(合谷刺、傍刺)等方面,介绍针刺治疗中风并发吞咽障碍。指出针刺治疗中风后并发吞咽困难有关文献阅读和研究发现无论是纳入,排除,疗效判定标准都缺乏统一性,规范性量化标准,穴位选择以颈项、舌咽局部为主。提示外部康复手段介入有利于提高疗效,同时更应本着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在传统针刺基础上综合康复治疗,重视病后护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胸壁瘢痕疙瘩切除后通过真皮锚定法减张缝合, 联合低能量电子线照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21年5月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整形外科治疗的中大型胸壁瘢痕疙瘩患者临床资料。术中于浅筋膜层完整切除瘢痕疙瘩, 同时在瘢痕疙瘩中央部位保留一小块瘢痕真皮组织, 缝合切缘时锚定该真皮组织, 做皮下减张缝合;于术后24 h内进行首次低能量电子线照射治疗, 照射范围为切口边缘5~10 mm, 深度为皮下2 cm, 共照射3次, 每次间隔24 h, 总照射剂量为20 Gy。术后3、6、12个月分别记录瘢痕疙瘩宽度、增生程度(用高度表示)及复发情况;术后1年评价患者满意度(总分为10分, 0~3分为不满意, 4~7分为一般满意, 8~10分为非常满意)及电子线照射治疗后的并发症(红斑、切口延迟愈合、色素沉着等)发生情况。采用SPSS 2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同一变量在不同时期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 计数资料用百分数或例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纳入39例患者...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评估腋窝皮肤横形皱襞切口超薄皮瓣法治疗腋臭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4月至2014年8月对87例腋臭患者,采用腋窝皮肤横形皱襞1~2个长2.5~3 cm切口,浅筋膜层分离并掀起皮瓣,直视下修剪去除大汗腺组织并保留真皮下血管网,形成超薄皮瓣的方法治疗腋臭。结果〓除2例患者约2 mm宽皮缘轻微裂开、1例出现轻度瘢痕增生外,其余患者伤口愈合良好,均无血肿、积液、感染、伤口裂开、皮瓣坏死等发生。随诊6~12月,全部患者双侧腋窝无异味残留,腋毛明显减少,外观良好,效果满意。结论〓腋窝皮肤横形皱襞切口直视下超薄皮瓣法治疗腋臭,手术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为安全而有效的腋臭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分析和整理所查阅的文献结合临床,将医家运用针灸对中风痉挛期的论证和治疗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运用横行带蒂腹直肌肌皮瓣(transverse rectus abdominis myocutaneous flap,TRAM flap)和背阔肌肌皮瓣(latissimus dorsi flap,LDF)进行I期乳房再造术的并发症(包括脂肪坏死率、肌皮瓣部分坏死率、肌皮瓣完全坏死率),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在CNKI、SinoMed、PubMed、VIP、Cochrane等数据库和运用手工检索1992~2012年有关带蒂TRAM肌皮瓣及LDFI期乳房再造的中英文文献共1493篇.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发现有47篇文献符合标准,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H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有10篇文献同时包含带蒂TRAM肌皮瓣和LDF乳房再造并发症,所以用以比较两者的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度(relative risk,RR)和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带蒂TRAM肌皮瓣的部分坏死率是LDF的1.7倍(RR值为1.72,95%CI为1.02~2.88),脂肪坏死率(RR值为1.01,95%CI为0.60~1.72)和肌皮瓣完全坏死率(RR值为2.13,95%CI为0.82~5.54),与LDF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DF与带蒂TRAM肌皮瓣乳房再造术相比,LDF乳房再造的肌皮瓣部分坏死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肌皮瓣完全坏死率与脂肪坏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三维重建测量肋软骨宽度、厚度以及肋间隙距离,探讨采用截断下位肋软骨延伸蒂部的腹直肌肌皮瓣修复颈胸部创面的可行性。方法 以2013年7月-12月行胸部CTA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44~70岁,平均56岁。于CTA三维重建图像上测量第3~7肋软骨宽度、厚度以及第3~6肋肋间隙距离,计算顺序截断第7、6、5、4肋软骨后蒂部延伸长度。2012年7月-2013年11月,采用该方法延长带蒂腹直肌肌皮瓣的蒂部后修复4例颈胸部创面。结果 常规方法切取腹直肌肌皮瓣蒂部长度约为6 cm;按顺序截断左侧第7、6、5、4肋软骨后,皮瓣蒂部可平均延长4.07、7.99、12.50、17.48 cm;按顺序截断右侧第7、6、5、4肋软骨后,皮瓣蒂部平均延长4.63、10.82、16.64、22.05 cm。临床应用4例中,术后3例皮瓣顺利成活,1例皮瓣远端发生部分坏死,经对症处理后成活。除1例失访外,其余3例均获随访6个月,皮瓣外观、质地均较满意。结论截断下位肋软骨可以延伸带蒂腹直肌肌皮瓣的蒂部,能满足修复颈胸部创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左室双出口(DOLV)的超声诊断方法及外科手术策略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左室双出口12例患者的超声心动图特征,并与CT、心导管造影检查及术中探查结果对照,总结其超声心动图特点及诊断方法,评估外科手术策略。结果 12例患者心导管造影检查或CT检查与超声心动图诊断一致:其中11例进行外科手术,术中探查确诊左室双出口,10例术后效果满意,随访患者一般状况良好,1例患者院外因肺炎死亡;1例患者咨询后随访观察。结论超声心动图检查不仅可以明确诊断DOLV,对于患者手术策略选择及预后判断都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 分析ACPAs抗体(主要是AMCV和ACCP)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继发骨质疏松以及与骨密度、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选取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591例RA患者,详细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ELISA法检测AMCV、ACCP、三种亚型RF以及骨代谢指标PINP、β-CTX、N-MID OC和25HVD;采用DXA检测RA患者髋关节及腰椎的BMD、BMC、Z值和T值;采用SPSS 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MCV、ACCP阳性组较阴性组比较,IgA、IgM、三种亚型RF水平高,25HVD水平低。PINP、N-MID OC与病程呈正相关,骨密度指标与病程呈负相关;25HVD与ACCP、AMCV、三种亚型RF呈负相关。PINP和N-MID OC水平随病程增加而升高,25HVD和骨密度指标水平随病程增加而下降。骨质疏松组与骨量正常组和骨量减少组相比较,RA患者的年龄更大,病程更长,三种亚型RF水平更高。结论 ACPAs抗体与RA患者25HVD呈负相关;RA患者的骨密度及骨代谢与病程呈负相关;继发骨质疏松的RA患者病情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10.
本文参阅了大量的文献,对大孔吸附树脂及其工作原理进行了概述,分析了大孔吸附树脂的影响因素,并为大孔吸附树脂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