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左旋氨氯地平及氢氯噻嗪对舒张性心力衰竭(DHF)患者血浆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61例DHF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左旋氨氯地平治疗组31例,氢氯噻嗪治疗组30例。左旋氨氯地平组每日1:7服左旋氨氯地平2.5—5.0mg,氢氯噻嗪组口服氢氯噻嗪12.5~25.0mg,1次/d。至血压达标(血压<140/90mmHg)并稳定1周后查2组患者心电图、6min步行试验、血浆BNP浓度,观察12周复查。结果左旋氨氯地平治疗组较氢氯噻嗪治疗组血浆BNP浓度降低显著(P<0.05),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左旋氨氯地平较氢氯噻嗪能明显降低DHF患者血浆BNP浓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老年气虚血瘀证型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液流变性的影响和临床疗效。方法将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证型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8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基础药物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治疗前后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评价患者中医症候群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流变性改善明显。低切变率血黏度、血浆黏度、血小板黏附率较对照组和治疗前降低(P〈0.01),中医证候较对照组和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辅助治疗老年气虚血瘀证型舒张性心力衰竭可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缓解症侯,改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血红素加氧酶-1(HO-1)及其产物在肾缺血预适应后的心肌梗死大鼠心肌中表达,探讨其在缺血预适应后心肌梗死大鼠心肌中的作用.方法 实验分为2大组:心梗组及其假手术组和肾缺血预适应组及其假手术组.心梗组和肾缺血预适应组又分2、4、6、12 h组;假手术组实验结束即处死;取12 h组用伊文思蓝和TTC染色检测心肌梗死面积.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中肌酸激酶的同工酶(CK-MB)和胆红素.用放免法检测血清中的铁蛋白;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心肌组织中HO-1基因的表达.结果 肾缺血预适应组心肌梗死面积比心梗组明显降低;血清中各时间点铁蛋白和总胆红素的含量比心梗组明显升高;而CK-Mb含量比心梗组明显降低;心肌组织中HO-1的表达比心梗组明显升高.结论 肾缺血预适应能够减小心肌梗死面积,对心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单个核细胞分泌VEGF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浆细胞恶性增生性疾病,研究发现血管新生在其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VEGF)是血管新生正性调控因子,其在恶性肿瘤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笔者检测了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中分离得到的单个核细胞VEGF分泌水平,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前,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包括静脉药物溶栓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尽管静脉溶栓治疗方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不断优化,溶栓药物亦推陈出新,但现有研究认为心肌梗死相关动脉90 min开通率在53.0%~67.8%[1],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患者存在溶栓抵抗是导致溶栓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肌钙蛋白Ⅰ和肌酸激酶在急性冠脉事件中的变化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为基础,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改变导致急性心肌供血不足的一组综合征,包括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N)和ST段不抬高的心肌梗死(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NSTEMN)与不稳定心绞痛(UAP),它们均以起病急、猝死率高为特点。笔者通过心电监测并对肌酸激酶(CK)和肌钙蛋白Ⅰ(TnⅠ)的检测,分析联合检测CK及TnⅠ对评估ST段不同改变的急性冠脉事件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白细胞与IL-8和IL-10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作用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素娴  赵晓云 《河北医药》2009,31(24):3421-3423
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脉疾病已经逐渐成为全球最大的流行病,致死致残率高,其中以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影响最大,冠脉疾病发病机制复杂涉及体内外多种因素,目前“炎症-损伤”已成为心血管研究领域的热点,当各种致病因素导致内皮损伤脂质沉积,演变成AMI时白细胞向坏死组织浸润,浸润过程中各种细胞因子产生并释放入血产生级联效应激活细胞因子网络系统。  相似文献   
8.
9.
慢性嗜酸粒细胞白血病 (CEL)是一种罕见的白血病 ,而由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转变为慢性嗜酸粒细胞白血病更为罕见。我们最近发现 1例 ,现报道如下。患者 ,女 ,47岁。 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 ,皮肤间断出现散在瘀斑而来我院就诊。血常规 :WBC 335× 10 9 L ,HGB119g L ,PTC 5 7× 10 9 L ,幼稚细胞 0 .5 5 ,嗜酸粒细胞稍多。骨髓象 :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 ,粒系高度增生 ,以中晚期细胞为主 ,易见嗜酸、嗜碱粒细胞 ,嗜酸粒细胞 0 .0 9。红系明显受抑 ,巨核细胞 15 6只 ,血小板成堆可见。NAP 0分。诊断为慢性粒细胞白血…  相似文献   
10.
血液流变学指标在高血压防治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从血液流变学角度探讨高血压病及并发症的发病机制。方法:我们探讨了68例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性、并与正常值作了对照。结果:高血压病人大多数血液流变不指标均异常。全血高切、中切、血小板粘附率,体外血栓长度、干重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而血球体积、纤维蛋白原、血浆粘度值及低切率粘度值和对照作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高血压病人血液粘度等血流变检测指数增高,导致微循环、微血管血流减缓或停滞。出现微循环障碍、心肌缺血、缺氧、心肌膜上Na^ -K^ -ATP酶活性降低,使心肌受损,是高血压病人易发生心肌梗死、猝死和脑卒中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