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9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5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人员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高级科技人员.为配合宁波市政府推进"科技兴市"一号工程的顺利进展,我们于2002年10月至2003年2月对宁波市高级科技人员进行了一次有关健康及工作情况的全面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40岁成年人身体活动水平对脑卒中发病的影响。方法 通过宁波市2015年具有人群代表性的成年人慢性病监测调查获得身体活动和人口特征基线数据,利用2015-2019年宁波市慢性病监测信息协同管理系统获得脑卒中发病数据,将数据库进行匹配形成队列。身体活动按照每周身体活动量(METs)分为低、中等和高强度身体活动。采用Cox回归分析计算不同身体活动分类脑卒中的发病风险。结果 2015年基线调查共纳入3 353名研究对象,截至2019年12月31日,随访时间(50.28±2.54)个月,共发生脑卒中事件31人,累积发病率为242/10万。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吸烟情况、饮酒情况、BMI、是否高血压等因素后,身体活动强度越高,脑卒中发病风险越低,平均降低37.9%(HR=0.621,95%CI:0.393~0.983)。与低强度身体活动者相比,高强度身体活动者脑卒中发病风险降低了63.1%(HR=0.369,95%CI:0.139~0.976),而中等强度身体活动者与低强度身体活动者的脑卒中发病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712,95%CI:0.323~1.569)。结论 身体活动强度越高,脑卒中发病风险越低,应加强社区支持性环境建设,提高人群身体活动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社会因素对中学生危害健康行为流行特征的影响。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以无记名方式对安徽省中学生危害健康行为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美国资料来源于CDC1991年中学生危害健康行为监测。结果安徽省中学生危害健康行为低于美国,安徽省和美国中学生攻击行为男生高于女生,自杀行为女生高于男生,吸烟和饮酒行为报告率安徽省男生高于女性,美国男、女生差异无显著性;吸烟和饮酒行为美国以12年级学生最高,与安徽省一致;故意伤害行为安徽省以初三学生最高,高中各年级间差异无显著性,而美国为12级学生最低,9~11年级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中学生危害健康行为干预应针对相关社会因素采取相应措施以提高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城乡结合部儿童道路交通伤害干预模式,为儿童道路交通伤害干预有效途径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宁波市城乡结合部中小学生为对象,建立并实施健康教育、技能培训和环境改变综合干预对策,通过一年半的干预,比较干预前后伤害发生及知信行等方面变化。结果:干预后中小学生伤害知识得分均较干预前上升,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被调查高年级小学生和初中生经常在马路上打闹的发生率均有明显下降(分别从1.3%和1.9%下降至0.6%和0.8%);干预前后道路交通伤害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以健康教育为主、技能培训和环境改变为辅的伤害干预方式在5所学校实施取得了一定效果,可为城市城乡结合部儿童道路交通伤害干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宁波市15~74岁社区居民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抽样方法,对宁波市社区居民的睡眠状况进行调查,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居民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资料完整并纳入分析的5 160名15~74岁居民中,有11.38%的人主观认为自己睡眠质量差。夜间去厕所、夜间易醒或早醒和入睡困难是常见的睡眠问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95%CI)=1.88(1.53~2.30),P0.001]、离婚或丧偶[OR(95%CI)=1.70(1.09~2.64),P=0.019]、近期饮酒者[OR(95%CI)=1.32(1.06~1.66),P=0.014]和年龄在35岁以上居民睡眠质量较差,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人群睡眠质量相对较好。结论女性、老年人、饮酒、低文化程度、离婚或丧偶是导致宁波市社区居民睡眠质量差的危险因素。决策者应当提倡良好的生活方式,增强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促进居民的睡眠健康。  相似文献   
6.
5—14岁学龄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生理、心理都处在一个快速形成的阶段,其健康成长是一个备受瞩目的社会问题。至2006年底,宁波市5-14岁学龄儿童有65万多,占全部人群的11.7%,也就是说每10人中就有一个是该年龄段的儿童。本文对2002-2006年宁波5-14岁学龄儿童的死因进行统计分析,探寻该年龄段死因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宁波市中学生及家长对伤害的认知情况,为制定伤害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问卷调查宁波市4所中学的学生及家长。结果90%以上的中学生及家长听说过伤害。约1/4的中学生在玩耍或体育运动时没有想到可能发生伤害。95.9%的家长认为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家庭成员关系、父母亲文化程度是伤害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应加强中学生的安全卫生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并发挥家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宁波市近郊农村女性居民不同血糖状态分布特征,为社区糖尿病防控策略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宁波市某乡镇1 298名成年女性中非确诊糖尿病者通过空腹血浆葡萄糖(FPG)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 h血浆葡萄糖(2hPG)检测,进行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筛查。统计分析该人群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的检出率,比较不同血糖代谢状态人群的体重、腰围、血压等差别。【结果】有效筛查1 276人,糖尿病前期检出率为17.48%(年龄调整检出率为13.57%),糖尿病检出率为4.23%(年龄调整检出率为2.25%)。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40岁以下无糖尿病检出。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的检出均主要依据单纯符合2hPG诊断标准来判定。血糖正常和异常人群的体重、腰围、血压等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重视2hPG检测在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筛查中的作用,并加强对体重、腰围、血压异常人群和40岁以上人群的血糖筛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社区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焦虑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3751名宁波市接受社区管理的年龄≥60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调查对象的焦虑状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调查对象焦虑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调查对象SAS平均得分为(36±8)分,其中191例有焦虑症状(5.1%)。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初中及以上受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1万元且<10万元、家庭年收入≥10万元且<20万元、糖尿病病程>10年是2型糖尿病患者焦虑发生的保护因素;年龄≥70岁、中心性肥胖、血糖控制不满意是2型糖尿病患者焦虑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受教育程度、经济状况、病程、肥胖、血糖控制情况均是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焦虑状况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脂肪组织不仅是一个能量储存器官,而且是一个高度活跃的内分泌器官,可以分泌一系列可溶性脂肪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NF)-、瘦素(leptin)、脂联素(adiponectin)、抵抗素(resistin)、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因子(PAI)-1、及C反应蛋白(CRP)等,这些激素通过旁分泌和内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