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本研究旨在探讨健康孕妇孕期血像的变化与产后输血的相关性。收集2008年在我院待产孕妇的门诊信息和住院信息,追踪孕妇从怀孕第4个月到第10个月每月的血常规检查结果,产前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筛选产前无基础疾病且非高龄单胎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产后输血组与非输血组,研究孕期白细胞(WBC)计数、血红蛋白(Hb)水平、血小板(Plt)计数、血小板比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在两组之间是否具有显著差异。结果表明,2008年在我院产科待产住院450人,其中输血68人,具有完整产前资料的输血产妇30人;与同期非输血产妇28人比较,结果显示两组Hb、Plt、PCT、MPV、PDW均正常,两组之间血象变化无显著差异。但Hb水平与Plt计数在孕末期均有轻微下降,Plt计数变化与PCT、MPV、PDW之间无相关性。结论:健康孕妇孕期血像的变化与产后出血、输血无相关性,孕妇Hb与Plt在孕末期均有轻微下降,但Plt计数、PCT、MPV和PDW均在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2.
国内对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后的临床医师一直未进行规范统一的复核.2011年起,中国医师协会配合卫计委对全国各临床专业的医师进行定期考核,以此统一测评临床医师的执业水平.现报告全国医师输血定期考核大纲及题库的编写过程,并总结经验,以便发挥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术前单采自体血液在外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估计术中出血量较大,符合国内外预存自体输血标准的外科择期手术患者8例,入院后第2、3天下午采用血细胞分离机单采,单采压积红细胞3~6U(来源于800 ~ 1200ml静脉全血的红细胞)和机采血小板1U,采集中补充生理盐水500 ~ 1000ml.当患者术中出血较多,患者收缩压下降至90mmHg以下时,开始回输自体血液,并于手术结束前全部回输入患者体内.观察8例患者预存采血前、单采后、手术前、手术结束后血常规[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T)],手术结束时血压(SPB,DPB)、心率(HR)及手术中液体输入总量、术中出血量、自体输血量、异体输血、输血反应等情况.结果 8例患者术中输注自体血液,未输注异体血液成分,单采中和输血后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单采储血后和手术后的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自体储血前,手术失血量300 ~ 1200ml,占整体血容量的7%~ 26.49%.术后患者心率、血压平稳.结论 通过血细胞分离机单采血液成分进行自体备血安全且疗效较好,能保障中型及大型手术的手术用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中的应用。方法组织成立品管圈,选定活动主题,拟定活动计划书,调查现状分析原因,设定活动目标值,重点解析制定对策,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制定标准化,检讨与改进。结果选定紧张、空腹及紧张、空腹和疲劳的综合因素作为解决献血反应的主要解决方向;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献血反应发生率从1.7%降低至0.7%;紧张引起献血反应的目标达成率为153%,空腹引起献血反应的目标达成率为79%,综合因素引起献血反应的目标达成率为150%。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有助于降低献血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普外科腹膜后肿瘤择期手术患者术后输注单采自体红细胞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1月30日20例腹膜后肿瘤择期手术患者自体输血对患者血液指标的影响及术后自体红细胞回输的疗效.结果 20例自体储血患者血常规指标单采后与单采前相比有所下降,但PLT、HCT、Hb均维持在较高水平(PLT> 150×109/L、HCT> 30% 、Hb>1 l0g/L),因此自体储血不会造成凝血功能障碍和组织缺氧.回输自体血后患者的血液指标与术后相比有所回升,防止了术后失血性贫血的发生.结论 普外科择期手术术后输注单采自体红细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输血方案,不仅可以解决择期大手术的输血需求,而且能减少输血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