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良、恶性软组织肿块超声造影剂灌注时间-强度曲线特点.方法 对37例软组织肿块进行超声造影检查,用Q-LAB软件对感兴趣区造影动态图像进行伽马回归(Gamma-Variate)曲线拟合,进行定量分析,并与病理诊断对照,分析良、恶性病变的超声造影表现及增强特征.结果 37例软组织肿块经病理诊断确定良性21例,恶性16例.良性组肿块主要为均匀性增强(19/21)或无增强(2/21),恶性组肿块主要表现为均匀性增强(10/16)及不均匀性增强(6/16).良、恶性软组织肿块在曲线上造影剂到达时间(AT)及达峰时间(TT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良性肿块的上升支斜率(A)及峰值强度(DPI)明显小于恶性肿块(P<0.05).结论 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分析能显示良、恶性软组织肿块的造影剂增强情况,对临床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USGB)在病灶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43例接受USGB肿物性质待查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计算其穿刺成功率、敏感性、特异性、误诊率、漏诊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Youden指数、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及Kappa值。结果 343例患者共343个病灶,其中325个穿刺标本获得明确定性诊断,穿刺成功率94.75%。经术后病理证实,恶性202个,良性141个,USGB误诊10个,漏诊14个,准确率93.00%(319/343),敏感性、特异性、误诊率、漏诊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Youden指数、阳性似然比及阴性似然比分别为93.07%(188/202)、92.91%(131/141)、7.09%(10/141)、6.93%(14/202)、94.95%(188/198)、90.34%(131/145)、85.98%,13.12及0.07。USGB与金标准比较总体一致性好(Kappa=0.86)。结论 USGB穿刺成功率高,诊断病灶良恶性准确率高,与金标准一致性好,对临床诊断及指导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应用血管回声跟踪(ET)技术评价高压氧、高气压、高流量氧对颈动脉弹性的影响,探究高压氧改善颈动脉弹性的作用因素. 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分为三组,高压氧组(Ⅰ组)为2009年3-6月在我院进行高压氧治疗的患者24例,年龄18~49岁,平均(35.5±10.6)岁,男14例,女10例,其中突发性耳聋2例,脑外伤7例,脑出血5例,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10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回声跟踪( echo tracking,ET)技术对受试者双侧颈动脉参数进行分析,定量评价高压氧干预对颈动脉弹性的影响.方法 41例行高压氧治疗的患者为高压氧组,20名健康者为高气压组,另20名健康者为高流量组.前2组于进舱前及出舱后即刻、高流量组于吸氧前及吸氧后即刻,应用ET对双侧颈动脉弹性进行检测,检测参数包括血管的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硬化参数(β)及血管顺应性(AC).结果 高压氧组干预后Ep[(112.38±50.94)kPa]及β值(8.29±3.66)较干预前均减小(129.04±52.4)kPa,(9,75±3.83),AC值增大[干预前(0.86±0.34) mm2/kPa,干预后(0.99±0.45)mm2/kp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气压组干预后β及Ep较值进舱前减小,AC值较进舱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高流量组吸氧前后Ep、β及A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40岁的高压氧组及高气压组干预后Ep、β及AC值均有改善,且高压氧组较高气压组改善更明显,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高压氧干预即刻即可改善颈动脉弹性.  相似文献   
5.
静脉血栓栓塞症在妊娠期发生率较正常人明显增高,是妊娠期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肺栓塞有重要相关性,及早发现,及时治疗可改善孕产妇预后。影像学检查在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头颈部血管超声在评估突发性聋合并颈椎病中的应用。 方法前瞻性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耳鼻喉科确诊为伴有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突发性聋患者58例设为A组,无颈椎病的突发性聋患者58例设为B组;另收集同期确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而无突发性聋的患者58例设为C组。患者取平卧位和坐位+头部屈位40°体位,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患者取俯卧位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并进行转颈试验。记录双侧颈内动脉、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同一血管血流速度不同体位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多组血管间血流速度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结果坐位+低头40°体位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发现,与平卧位检查相比,双侧颈内动脉流速3组均出现不同程度减低。其中存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2组双侧颈内动脉流速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左侧颈内动脉P=0.004,右侧颈内动脉P=0.011;C组双侧颈内动脉P=0.000);无颈椎病突发性聋组双侧颈内动脉流速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双侧颈内动脉P均>0.05)。俯卧位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显示,3组间基底动脉、双侧椎动脉流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在转颈试验中,3组的基底动脉和双侧椎动脉流速与俯卧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减低,其中伴有椎动脉型颈椎病的2组基底动脉和双侧椎动脉流速,转颈试验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基底动脉P=0.039,双侧椎动脉P=0.001;C组基底动脉P=0.042,右侧椎动脉P=0.000,左侧椎动脉P=0.011);无颈椎病突发性聋组基底动脉和双侧椎动脉流速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P均>0.05)。 结论头颈部血管超声结合患者体位变化可以较好地反映颈内动脉以及椎动脉、基底动脉流速变化情况,从而为明确突发性聋患者是否存在椎动脉型颈椎病提供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乳腺定位导丝置入技术在触诊阴性的乳腺微钙化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50例临床触诊阴性而经乳腺钼靶X线摄影发现乳腺微钙化病灶患者,于超声引导下在微钙化中心置入乳腺定位导丝。手术切除导丝定位的微钙化周围直径约2 cm的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结果 50例患者中,19例为乳腺恶性肿瘤,31例为乳腺良性病变。结论 超声引导下乳腺定位导丝置入技术是一种操作简单、定位准确、安全性好、无辐射的方法,对于临床触诊阴性乳腺癌伴微钙化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