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25篇
特种医学   6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2.
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和血管内皮细胞(VECs)体外培养是研究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的重要方法。通过简单的方法获得大量形态稳定的纯系VSMCs和VECs是研究得以进行的基础。以往体外培养的’VSMCs和VECs一般是用贴块法和酶消化法对不同血管分开进行。我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支架术是心血管病治疗学上的一次革命,但3-6个月后再狭窄率大约为30%左右,严重危及人们的生命健康。因此,再狭窄的防治已成为心血管病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对涂层支架对再狭窄的防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经皮穿刺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手段之一,其复杂病变的治疗及护理有许多独特之处,现将我们的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中医药防治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的现状和思路   总被引:53,自引:0,他引:53  
简述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后再狭窄发生的机制及中医药防治再狭窄研究的现状。介绍了心脉通胶囊(人参、何首乌、水蛭、丹参等)用于临床防治再狭窄的效果,表明心电图或蹬车试验复查异常率及主要症状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并报告了心脉通胶囊6项基础实验研究的结果。提出气阴两虚、血瘀痰阻是PTCA后再狭窄发生的基本中医病机,并对中医药防治再狭窄的思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心脏结构及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无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失代偿心力衰竭患者120例,根据血清cTnI浓度分为cTnI正常组(cTnIn;n=80)和cTnI升高组(cTnIe;n=40)。以左心房直径(LA)、左心室直径(LV)、室间隔厚度(IVS)、左室后壁厚度(LVPW)作为以及结构改变指标,左室射血分数(EF)、E峰和A峰比值(E/A值)作为心脏功能指标,对组间上述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与cTnIn组相比,cTnIe组LA、LV显著增高(P〈0.05);且IVS、LVPW、EF、E/A值显著降低(P〈0.05)。相关分析显示血清 cTnI含量与LA、LV呈正相关(P〈0.05),与IVS、LVPW、EF、E/A呈负相关(P〈0.05),经性别、症状持续时间、心功能分级现药物治疗校正后,上述相关性仍然存在,并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清cTnI浓度与心力衰竭患者心肌重构及心功能具有显著相关性,此相关性可不依赖于年龄、性别、症状持续时间、NYHA心功能分级和治疗而独立存在。监测心力衰竭患者血清cTnI浓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血清cTnI水平,对监床治疗和预防心力衰竭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旋磨术(CRA)加持续灌流法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CPPTCA)治疗老年人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老年冠心病患者20例31支和非老年患者8例13支冠状动脉(冠脉)病变行CRA和CPPTCA,对照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术后两组冠脉狭窄处内径、跨狭窄压差、侧支循环积分、左室总体和局部功能均明显改善(P<0.05或<0.01),心绞痛均消失。结论CRA加CPPTCA联合治疗老年和非老年人冠心病均可取得良好效果,但老年组远期效果略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检测各类冠心病患者及健康人血清中含血小板凝血酶敏感蛋白的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ADAMTS)-1的水平,探讨ADAMTS-1水平测定在预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发生的价值.方法:选择4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4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32例健康人,采集临床资料,取外周血,使用ELISA法检测血浆ADAMTS-1水平.结果:ADAMTS-1水平在冠心病组(100.71±37.06)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47.04±11.79)μg/L,P<0.05.ADAMTS-1在SAP组(69.33±15.87)μg/L,UAP组(93.43±21.36)μg/L,AMI组(141.18±31.01)μg/L,显示ADAMTS-1水平有随冠心病临床症状的加重而增高的趋势,P<0.05.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后结果显示,在所有入选者中(162例)及在冠心病组(130例)中,ADAMATS-1均与ACS独立相关.经ROC曲线分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曲线下面积为92.9%(95%CI:88.6%~97.1%),ADAMTS-1曲线下面积为94.0%(95%CI:90.7%~97.3%).提示ADAMTS-1在预测ACS的发生方面不劣于甚至略优于HS-CRP.结论:ADAMTS-1可作为预测ACS发生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二尖瓣扩张术(PBMV)并发症防治对策。方法:对1995年1月至2004年12月的PBMV并发症相关中文文献进行meta分析研究。结果:共纳入15432例患者,发生心脏穿孔或心包填塞162例(1.049%),死亡6例;动脉栓塞71例(0.460%),死亡7例;左心衰竭和急性肺水肿32例(0.207%),死亡3例;中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689例(4.465%),死亡2例;严重心律失常76例(0.493%),死亡1例;房间隔左向右分流106例(0.687%),死亡2例;低血压及一过性脑缺血发作372例(2.412%)。结论:心包填塞、动脉栓塞,左心衰竭和急性肺水肿、二尖瓣关闭不全、严重心律失常、房间隔左向右分流是PBMV的最常见并发症及围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是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临床、心肌梗塞范围、心功能、心律失常、冠脉病变及心脏机械并发症等方面,对心肌梗塞预后的影响作一综述,并阐明心肌梗塞后高危患者早期识别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