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器官功能衰竭是导致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近年得益于对SAP病理生理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经验技术的不断积累,在SAP患者器官功能衰竭诊断治疗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介绍了SAP并发器官功能衰竭的临床特点和SAP应注意重点加强的治疗措施。目前认为SAP一旦发生容易造成器官功能衰竭,及时规范的治疗能缩短病程,显著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是一种多功能蛋白,具有调节细胞增殖、分化、迁移及凋亡等多种细胞生物学效应.已有研究证实,TGF-β是重要的促纤维化细胞因子之一,且与肿瘤的发展密切相关.Smad信号是其发挥作用的主要通路.而近年研究发现,E3泛素连接酶Arkadia通过Smad信号能起到增强TGF-β信号通路生物学效应的作用,因而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拟对TGF-β信号转导通路中Arkadia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比较胆管结扎(BDL)、四氯化碳(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生化指标、肝脏病理学及纤维连接蛋白(FN)的表达。方法 9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分为CCl4肝纤维化模型组(44只)及其对照组(6只)和BDL肝纤维化模型组(30只)及其对照组(10只)。CCl4肝纤维化模型组是采用50%的CCl4橄榄油溶液对大鼠进行腹腔注射的方法来制备模型,而BDL肝纤维化模型组则采用结扎大鼠胆总管的方法来制备。观察大鼠一般情况,生化方法测血清ALT、AST、TBil、DBil;ELISA法测血清透明质酸(HA)和层黏连蛋白(LN)水平。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肝组织FN表达。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血清生化学结果显示,BDL组大鼠自胆管结扎术后第7天开始,TBil及DBil即上升到较高水平且随后一直保持此水平,CCl4肝纤维化模型组大鼠2周始逐渐升高,至8周达高峰;BDL大鼠纤维化指标HA、LN水平显著高于同期CCl4模型组;CCl4模型组大鼠可见肝细胞弥漫性脂肪变性,汇管区-汇管区或汇管区-中央静脉间纤维间隔形成极为显著,BDL大鼠则表现为肝内胆管显著增生,炎性细胞浸润及纤维间隔形成同时存在;BDL组中FN的表达呈分散无规则型,且纤维组织细小,而CCl4组的FN多集中表达于小叶之间的间隔处,纤维组织粗大。结论 BDL和CCl4均可诱导大鼠肝纤维化,BDL较早引起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升高,可见明显胆管增生,CCl4则以脂肪变性为主;FN在两种模型中表达分布不同。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痛风汤的抗炎作用。方法:给予高、中、低不同剂量痛风汤1周后,以痛风汤对MSU诱导大鼠足肿胀程度的影响及棉球肉芽肿实验、耳廓肿胀实验、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研究痛风汤的抗炎作用。结果:痛风汤可抑制MSU诱导大鼠的足肿胀,减轻肉芽组织的增生,降低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结论:痛风汤具有一定抗痛风急性发作期炎性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雨蛙素诱导的胰腺腺泡细胞AR42J中Toll样受体(TLR)4/核因子(NF)-κB通路的影响。方法 AR42J细胞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10 nmol/L雨蛙素刺激)、Ang(1-7)组(10-7mol/L、10-6mol/L、10-5mol/L Ang(1-7)+10 nmol/L雨蛙素)及Ang(1-7)受体抑制剂A779组(10-7mol/L、10-6mol/L、10-5mol/L A779+10 nmol/L雨蛙素)。对照组为正常生长的AR42J细胞,模型组用10 nmol/L的雨蛙素刺激AR42J分别于15 min、30 min、2 h、6 h、12 h及24 h收集细胞,Ang(1-7)组为不同浓度Ang(1-7)作用30 min后再用雨蛙素刺激12 h收集细胞,A779组为不同浓度A779作用30 min后再用雨蛙素刺激12 h收集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TLR4及NF-κB在AR42J中的表达部位,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细胞中TLR4及NF-κB的蛋白表达水平。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 AR42J细胞中可见TLR4及NF-κB均于细胞胞浆中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TLR4随雨蛙素造模时间呈先增高后减少的动态变化:在造模后30 min、2 h及6 h显著升高,12 h显示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NF-κB随雨蛙素造模时间呈现逐渐升高的动态变化:在造模后30 min、2 h、6 h、12 h及24 h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ng(1-7)浓度为10-5mol/L时TLR4及NF-κB蛋白表达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570±0.046 vs 0.893±0.057,0.520±0.071 vs 0.750±0.057,P值均0.05)。A779浓度为10-5mol/L时TLR4及NF-κB蛋白表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680±0.045 vs 0.563±0.088,0.617±0.071 vs 0.453±0.054,P值均0.05)。结论雨蛙素刺激的AR42J细胞中,Ang(1-7)能够下调TLR4,抑制NF-κB激活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前已知泛素-蛋白酶体途径是真核细胞内蛋白降解的主要途径,能选择性降解细胞内多种蛋白(如细胞周期蛋白、蛋白激酶、信号分子等).其中,E3泛素连接酶因决定了靶蛋白底物的特异性,而成为该途径中起决定作用的关键酶[1].近年研究发现,核转录共抑制因子Ski相关活性蛋白N(SnoN)蛋白的泛素化降解在调控SnoN蛋白表达中起着重要作用[2].表现为多种水平多个环节上的调控,而且这种调控与肿瘤、发育障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纤维化疾病等密切相关.本文拟对E3泛素连接酶介导SnoN蛋白泛素化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急性胰腺炎发病急骤,病情变化迅速,可并发急性肺损伤(ALI)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甚至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病死率一直居高不下.急性胰腺炎并发ALI及ARDS的机制错综复杂,涉及炎症反应失控、细胞的损伤与凋亡、胰酶的作用、凝血与纤溶失衡等多个层面,而这些层面彼此相互关联形成复杂的网络.深入探讨急性胰腺炎并发ALI及ARDS的机制,将为临床诊治提供更多新的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将B超用于临床诊断颈部浅表淋巴结良恶性病变的价值和意义。方法:选取80例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分为恶性病变组与良性病变组,每组各40例,两组均采用B超检查,对比两组患者B超图像特点,统计B超检查的确诊率。结果:B超确诊率为91.25%,其中良性病变确诊率为90.0%,恶性病变确诊为92.5%;良性病变淋巴结B超图像特征主要表现为高回声结门、椭圆形态、门型血流特点,恶性病变淋巴结则主要表现为圆形形态、周边型血流特点,结门多消失且皮质层增厚。结论:淋巴结良、恶性病变B超图像特征区别明显,B超确诊率高,且高效安全、简便快捷,优势明显,临床应用推行价值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1-7(Ang 1-7)干预雨蛙素(caerulein,CAE)刺激的胰腺腺泡细胞AR42J后,p38MAPK/NF-κB信号蛋白的表达变化。方法将AR42J细胞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雨蛙素组(10 nmol/L,CAE组)、Ang1-7组(10-7mol/L、10-6mol/L、10-5mol/L Ang 1-7+10 nmol/L雨蛙素)。对照组为正常生长的AR42J细胞,CAE组用10 nmol/L的雨蛙素刺激AR42J于2 h、6 h、12 h、24 h及48 h收集细胞,Ang 1-7组为不同浓度Ang 1-7作用30 min后再用雨蛙素刺激24 h收集细胞,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细胞中ACE2、Mas受体、p38 MAPK、p-p38 MAPK及NF-κB的蛋白表达。结果 AR42J细胞中可见ACE2-Ang 1-7-Mas受体轴表达;与对照组相比,CAE组ACE2和Mas受体的表达呈先增多后减少的趋势,均于24 h达高峰(P0.05);p38 MAPK、p-p38 MAPK及NF-κB的表达亦是24 h达峰值(P0.05);Ang 1-7(10-7mol/L、10-6mol/L及10-5mol/L)上调Mas受体的表达,下调p38 MAPK、p-p38MAPK、NF-κB蛋白的表达,Ang 1-7的浓度为10-5mol/L时,后三者的表达水平与CAE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雨蛙素刺激的AR42J细胞中,Ang 1-7可通过Mas受体抑制p38MAPK/NF-κB信号通路的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