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98 毫秒
1.
目的探讨支气管镜下联合介入治疗对结核性支气管狭窄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该院2002年1月~2005年12月采用支气管镜检查确诊并镜下联合介入治疗的50例结核性支气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联合采用镜下介入治疗显效22例(44%),有效20例(40%),有效率84%。结论支气管镜下联合介入治疗是治疗结核性支气管狭窄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身化疗配合 CT 定位椎旁抽脓及局部注药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90例脊柱结核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采用全身抗结核治疗18个月,结合 CT定位椎旁抽脓及局部注药治疗时间(55±14)d;其中310例患者有脊柱手术指征,在全身抗结核治疗结合CT定位椎旁抽脓及局部注药治疗2~4周后行病灶清除术。结果980例脊柱结核患者未发生交叉感染及窦道形成,随访3~5年,均达到治愈及停药标准,另310例手术后达到治愈。结论全身化疗配合CT定位椎旁抽脓及局部注药治疗结合全身抗结核治疗,对不伴有严重脊髓损伤或严重脊柱后凸畸形的脊柱结核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红霉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OPD具有气道气流受限的特征,且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近年来人们发现,大环内酯类药物的显著特点是吞噬细胞内的高度聚集性,可以改变宿主反应细胞的功能[1],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等作用,且对气道慢性炎症反应具有肯定的疗效.红霉素作为大环内酯类药物的代表,其抗炎活性在COPD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分泌型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剂(SLPI)对香烟烟雾提取物(CSE)诱导体外培育的正常人支气管上皮细胞(NHBE)炎症介质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SLPI对慢性气道炎症局部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实验设对照组、CSE组、SLPI组和SLPI+CSE组,均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NHBE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8(IL-8)的表达.应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多样本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NK检验,若方差不齐进行校正,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对照组能少量表达MMP-9(积分值为3.1±0.5)和IL-8[(4.9±0.6)ng/L];用CSE干预NHBE细胞能诱导MMP-9和IL-8的表达,且在一定范围内与CSE干预时间呈依赖性,24 h达峰值,MMP-9积分值和IL-8浓度分别为6.6±0.4和(17.7±1.9)ng/L,随后呈明显下降趋势;用SLPI干预NHBE细胞能明显抑制MMP-9(积分值为0.8±0.5)和IL-8[(0.7±0.6)ng/L]的表达.结论 SLPI能抑制CSE诱导的NHBE细胞的MMP-9和IL-8表达.  相似文献   
5.
6.
支气管镜下联合介入治疗结核性支气管狭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支气管镜下联合介入治疗结核性支气管狭窄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该院2002年1月~2005年12月采用支气管镜检查确诊并镜下联合介入治疗的50例结核性支气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联合采用镜下介入治疗显效22例(44%),有效20例(40%),有效率84%。结论支气管镜下联合介入治疗是治疗结核性支气管狭窄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隐球菌病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隐球菌病诊治经过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患者既往健康,无免疫力缺陷。因右侧胸背部疼痛1年,头痛、发热、呕吐2个月入院。采用抗结核及支持疗法后,病情无缓解。行右侧肩胛骨脓肿穿刺术及腰椎穿刺术,脓液及脑脊液真菌培养证实为新型隐球菌。抗真菌治疗3个月出院,临床随访半年无复发。【结论】对骨关节疼痛、发热、头痛的患者,诊断考虑结核感染的同时,要高度警惕新型隐球菌感染的可能,而反复脑脊液真菌培养及微创针刺取材细菌学检查是明确诊断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联合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在诊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及细菌性肺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COVID-19患者35例(COVID-19组)和细菌性肺炎患者40例(细菌性肺炎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血常规、CRP、PCT、T淋巴细胞亚群值,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特征。结果 COVID-19组患者血WBC、淋巴细胞绝对值、CRP、PCT水平均低于细菌性肺炎组(P?<0.05);COVID-19组CD3、CD4、CD8细胞绝对计数均低于细菌性肺炎组(P?<0.05);而两组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检测外周血常规、CRP、PCT及T淋巴细胞亚群有助于COVID-19、细菌性肺炎的鉴别诊断,尤其在COVID-19疫情期间,对临床症状不典型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感染及疑似患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呼吸科132例不动杆菌肺炎细菌分布特点与药敏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呼吸科病房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感染不动杆菌属细菌分布、与基础疾病的关系及其药敏情况。方法对某院2003年1月-2006年12月呼吸科病房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的痰标本不动杆菌属菌培养阳性结果及相关病历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共分离不动杆菌属细菌132株,占总分离菌的12.70%,占革兰阴性杆菌的15.02%,其中鲍曼不动杆菌79株(59.85%);分离自合并有肺部基础疾病者112株(84.85%)。对不动杆菌属细菌敏感的抗菌药物有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耐药者主要为氨曲南、美洛西林等。79株鲍曼不动杆菌与53株其他类不动杆菌属细菌的部分药敏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药敏结果同时包括头孢哌酮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110株不动杆菌属细菌敏感率分别为51.82%、83.64%,两者差异有显著性(χ2=25.47,P<0.01)。分离自使用呼吸机与未使用呼吸机患者的不动杆菌属中部分药敏结果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或P<0.01)。对入院至痰标本送检时间≤4 d者(80例)与>4 d者(23例)的不动杆菌属细菌药敏结果进行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3.84,P<0.05)。结论不动杆菌属细菌是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重要组成之一,以鲍曼不动杆菌为主;耐药严重,与使用呼吸机、入院至标本送检时间及合并基础疾病有关。不动杆菌属细菌不仅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也易导致有基础疾病者的社区获得性肺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脊柱结核的结核菌培养及药敏情况,探讨CT介导的椎旁穿刺注药联合全身抗结核药物治疗耐药脊柱结核的疗效及意义。方法  回顾性研究长沙市中心医院结核科2005年6月-2013年9月确诊为脊柱结核的住院患者1156例。通过椎旁穿刺获得骨病灶中的脓液及干酪样物进行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并进行耐药分析。耐药脊柱结核均采用CT定位椎旁穿刺注药联合全身抗结核药物治疗,按结核临床治愈标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分枝杆菌培养阳性286例,阳性率为24.74%(286/1156);确诊为耐药脊柱结核82例,耐药率为28.67%(82/286);耐异烟肼(H)、利福平(R)及链霉素(S)分别为52、50和44例,占18.18%(52/286)、17.48%(50/286)和15.38%(44/286);耐多药结核(MDR-TB)23例,占阳性患者的8.04%(23/286)。初治组182例,初始耐药率为18.13%(33/182);复治组104例,获得性耐药率为47.12%(49/104);两组的总耐药率比较,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72例耐药脊柱结核患者通过内科保守治疗临床痊愈,12例转外科手术。随访1~3年,所有耐药脊柱结核患者无复发。结论  CT定位椎旁穿刺注药有利于尽早明确耐药脊柱结核的诊断;联合规范且个性化的全身抗结核药物对治愈耐药脊柱结核、预防并发症、预防获得性耐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