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结核性脑膜炎合并低钠血症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男,38岁.大痛、头晕20d入院。患者于20d前头痛、头晕,伴发热,体温37.5-38℃,(病后10d)腰穿:脯脊液无色透明,压力220mmH2O,总细胞1421×10^6/L,有核细胞36×10^6/L,蛋白质48g/L,Glu1.7mmol/L,Cl^-121mmol/L,诊为结核性脯膜炎给予四联抗痨,近几天病情加重。有结核性胸膜炎病史.查体:T38℃,消瘦体形,心、肺、腹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非酮症高血糖性舞蹈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发病机制进行分析。方法结合相关文献对5例非酮症高血糖舞蹈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例均急性起病,可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肢体的舞蹈症状;血糖和血渗透压明显增高;影像学表现为特异性斑片状脑出血和纹状体T1高信号;联合应用降糖药物和多巴胺受体阻滞剂可控制舞蹈症状。结论非酮症性高血糖、舞蹈症以及MRI显示为纹状体T1高信号,可能构成舞蹈症临床综合征;影像学改变可能表示由代谢紊乱引起的斑片状脑出血,后者导致基底神经节运动环路受损,从而产生舞蹈样症状。  相似文献   
3.
急性脑血管病伴偏身舞蹈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急性脑血管病伴偏身舞蹈症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影像学及治疗预后进行分析。方法以"脑卒中"或"偏身舞蹈症"为关键词,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数据库,对2003年至2008年15篇国内杂志发表19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卒中后部分病人以偏身舞蹈症为主要表现和首发症状,多好发于有动脉硬化基础的老年人,以基底节病变最常见,156例脑梗死患者中基底节病变占91.0%,38例脑出血患者中基底节病变占97.4%。脑部病灶小,临床表现轻,预后取决于原发病。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是偏侧舞蹈症的主要病因之一,病灶部位以基底节为主,氟哌啶醇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脑卒中致偏侧舞蹈症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 对确诊的30例偏侧舞蹈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偏侧舞蹈症是一组临床综合征, 多继发于基底节的血管性病变,其中纹状体最为重要.结论 掌握血管性舞蹈症的特点对此类疾病的及时诊治很有帮助,本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老年舞蹈症又称动脉硬化性舞蹈病,以偏身舞蹈症常见,是一组临床综合征,多继发于基底节的血管性病变,亦可为小舞蹈病或亨亭顿舞蹈病的一部分,少数继发于基底节区肿瘤或变性疾病。病因尚不完全清楚。现总结7例老年舞蹈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偏侧舞蹈症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糖尿病合并偏侧舞蹈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及治疗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6例均在血糖控制不良的情况下急性起病,均为突发一侧肢体舞蹈样运动,症状均清醒时出现,睡眠时消失,影像学表现有其特征性,头颅CT显示出现舞蹈样症状肢体的对侧尾状核和/或豆状核早期呈高密度,头颅MRI显示相对应的部位片状T1高信号,T2等稍低、或混杂信号,无明显水肿征象。所有患者均给予控制血糖治疗,其中4例给予氟哌啶醇治疗,症状均在短期内改善。结论糖尿病合并偏侧舞蹈症与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有关,结合特定部位的影像学改变可以做出诊断。通过控制血糖,症状可以在短期内缓解。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M)患者并发脑梗死(CI)的危险因素,为其预防及治疗CI提供了客观依据.方法:收集119例急性CI患者,分为2型DM合并急性CI组55例(A组)与非DM合并急性CI组64例(B组)分析DM并发CI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A组患者收缩压、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明显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显著降低.通过Logistic多元强归分析显示,同型半胱氨酸、餐后2小时血糖、总胆固醇与其它引起DM血管并发症的高危因素无相关性.结论: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是DM台并CI患者的高危因素;高同型半胱酸酸血证、餐后2小时高血糖及高总胆固醇是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报告我科收治的临床少见的4例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AIDP)患者。方法1例疑似肉毒中毒的临床表现,1例以颅内压增高为首发症状,1例为疑似脊髓横贯性损伤,1例以小脑性共济失调为首发症状,住院后,出现四肢软瘫、临床检测肌电图呈神经源性受损,脑脊液有蛋白-细胞分离现象、采用激素及营养神经治疗病情好转。结果作者体会AIDP可以有颅神经、脊髓和小脑损害、高颅压的首发症状,但动态观察仍以运动损害较重,颅神经运动根的选择性损害,主观感觉障碍重于客观感觉障碍,脑脊液的蛋白-细胞分离现象,肌电图神经源性损害,相对良好的预后等特点。结论在临床实践中应注意与其他疾病鉴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托里透脓汤在促进坐骨直肠窝脓肿术后创口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86例坐骨直肠窝脓肿手术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给予托里透脓汤治疗,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创面疼痛的VAS评分、创口肉芽水肿评分、创口渗液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托里透脓汤能有效的缩短坐骨直肠窝脓肿术创口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10.
尹汝尊  马太成  郭书英 《河北医药》2009,31(12):1511-1512
脑海绵状血管瘤(cerebral cavernous angiomas,CCA)是脑血管畸形的一种类型。CCA是指由众多薄壁血管组成的海绵状异常血管团,它并非真性肿瘤,按组织学分类属于脑血管畸形。CCA临床表现随部位而异,多以癫痫、病灶出血、神经功能障碍和头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因临床少见且无特异临床表现,易出现误诊。本文报告5例临床少见CCA并结合文献复习,对其临床特征和诊断、治疗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