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74 毫秒
1.
本文报道1例乳腺癌术后继发左上肢Ⅲ期淋巴水肿患者行显微镜下淋巴管静脉吻合术的护理体会,入院后做好患肢水肿程度的评估,手术前应用抗生素控制蜂窝织炎症状,观察一周未复发后再行显微镜下淋巴管静脉吻合术,术后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如中医穴位按摩、手法淋巴引流、弹性绷带加压包扎及伤口的护理,经过一系列的治疗和护理,患者左上肢肿胀消退、臂围缩小,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顺利出院。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性,45岁,慢性乙肝(重度)合并肺部感染,住院期间因“甲状腺功能亢进”使用初始剂量为“30 mg/d”的甲巯咪唑治疗,1个半月后实验室检查甲状腺功能指标逐渐好转,剂量减为“15 mg/d”.用药期间定期复查血常规,前期未发现异常情况,但用药2个月时连续2次隔日复查血常规均提示白细胞明显减少伴中性粒细胞缺乏,最低至白细胞0.58×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率6.9%);并出现高热、畏寒、寒战、腹痛.遂停用甲巯咪唑,并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鲨肝醇、地榆升白片”升高白细胞,同时加强抗感染等对症治疗措施,2周后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逐渐升至正常范围,病情稳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伤寒聚集性发病事件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表现,进一步指导临床诊治、减少漏诊误诊。 方法回顾2018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一起伤寒聚集性发病事件,分析事件人群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以及实验室检查特点。 结果13例患者均为北京市平谷地区环卫工人,其中女性8例、男性5例,年龄36~48岁,流行病学史相似。均以发热为首要表现,12例(92.3%)患者伴消化道症状,6例(46.2%)患者出现呼吸道症状。13例患者白细胞计数为(5.22 ± 1.73)× 109/L,5例(39.5%)患者白细胞减少;7例(53.9%)患者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低于正常值下限。11例(84.6%)患者肝功能轻度异常。C-反应蛋白(CRP)为32.5(8.15,49.45)mg/L。仅1例患者降钙素原(PCT)升高,余12例患者PCT未见明显异常。9例患者腹部超声提示异常。1例患者胸片提示右肺下野外带索条影;1例患者胸片提示左肺舌叶炎症。血培养阳性率为84.6%(11/13);恢复期肥达反应阳性率为61.5%(8/13);13例患者病程第2~3周行便培养均为阴性,经治疗后均好转出院。 结论本次13例患者为聚集性发病,病情较轻、症状不典型,肝功能损伤多见。故应警惕呼吸道症状,以肺炎为首要表现者,避免误诊,而轻型、不典型患者应避免漏诊;尽早行血培养有助于明确诊断,肥达反应阴性并不能排除伤寒。  相似文献   
4.
目的 回顾性分析北京地区输入性登革热患者的诊治经过、临床特征,探讨早期诊断方法.方法 统计北京地坛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01-2016年收治的登革热住院患者37例,分析患者诊治经过、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血常规、登革热抗体等指标,形成登革热规范诊治思路.结果 输入性登革热37例,以男性25例,女性12例,均无严重基础疾病,合并疟疾3例,均可追溯到明确的流行病学史,均在病前2周内在登革热流行区有停留史.患者到我院就诊时间为病程2~ 12d,平均5.5 d.半数以上患者出现典型症状体征,所有患者血登革病毒特异性IgM阳性.治疗主要给予保肝、对症支持治疗,预后好.结论 在登革热非流行区,接诊医师应对本病保持警惕,详细询问流行病学史,全面查体,及早行血登革病毒特异性IgM或登革热抗原(NS1)检测及病毒核酸检测,进行早期诊断,并给予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组布鲁氏菌病(布病)患者急性期临床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246例布病急性期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年龄分为婴幼儿组、学龄前组、青少年组、青年组、中老年组共5组。 结果 不同年龄组布病患者的急性期临床特点存在差异,在临床症状体征中乏力(P=0.015)、多汗(P=0.048)、腰痛(P<0.001)、肝脾肿大(P=0.013)等方面存在差异;在实验室检查中白细胞(P=0.001)、中性粒细胞百分比(P<0.001)、淋巴细胞计数(P<0.001)、谷丙转氨酶(P=0.024)、谷草转氨酶(P<0.001)、白蛋白(P<0.001)、C反应蛋白(P<0.001)、红细胞沉降率(P<0.001)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其中,儿童患者发生乏力和多汗较成年患者少,更易发生肝功能损害出现肝脾肿大,而累及脊椎。 临床表现为腰痛者以中老年患者最多,中老年患者组C反应蛋白和动态红细胞沉降率升高的发生率高于低年龄组。 结论 不同年龄组布病患者有不同的临床差异性,临床诊治中需要注意其特点。   相似文献   
6.
1996年1月~1998年12月我院共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84例,其中死亡33例,现就3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死亡原因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33例脑出血死亡患者中,男21例,女12例。年龄41~82岁,其中50岁以上27例,占82%。入院后CT所示病灶部位:基底节出血13例,丘脑出血9例,颞叶出血6例,小脑出血3例,脑干出血2例。出血量:<20mL1例, 20~30mL 3例, 30~60mL 22例,>60mL7例。其中12例48小时内死亡,15例3~21天内死亡,其余 6例死于 23~47天。 …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诱导期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应用品管圈手法对活动前诱导期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质量较低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拟定实施对策,以圈员为中心带领全科护士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并制定健康教育路径.结果 活动后诱导期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的知晓率及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活动前,圈员们的专科知识水平、护患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及质量管理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有助于提高诱导期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从而更好地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提高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及团队合作能力.  相似文献   
8.
9.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SAHS)是一种发病率高却鲜为人知的功能失调性疾病,包括中枢型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和阻塞型呼吸睡眠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目前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尝试从不同角度进行SAHS的检测研究,提出多种睡眠呼吸暂停检测算法,并通过算法简化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的复杂程度,研究出多种新型SAHS监护设备,减少对耗时的传统PSG的需要。本文综述了SAHS检测方法,阐明不同的监护装置应用于SAHS检测的优势和局限性,分析了软件算法在睡眠呼吸暂停检测中的应用现状,并对其未来的研究发展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鼻咽拭子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核酸阴转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本项单中心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共收集2020年6月11日至2020年7月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121例确诊为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COVID-19患者鼻咽拭子SARS-CoV-2核酸阴转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121例COVID-19患者发病至鼻咽拭子核酸检测阴转时间为[27(23,34)]d。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年龄>45岁(HR=0.583、95%CI:0.388~0.877、P=0.010)和体温>39℃(HR=0.482、95%CI:0.254~0.914、P=0.025)均为影响SARS-CoV-2核酸阴转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CD8^(+)T细胞>300个/μl(HR=1.708、95%CI:1.102~2.647、P=0.017)均为SARS-CoV-2核酸阴转时间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年龄>45岁、高热及CD8^(+)T细胞≤300个/μl等预测因子有助于临床医生早期识别可能出现SARS-CoV-2核酸阳性持续时间较长的COVID-19住院患者,促进改善治疗策略及调整隔离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