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6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艳  季广厚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20):2886-2887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预后与血糖水平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颅脑损伤患者104例,以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其血糖,并随访其转归情况:同时选取无糖尿病史的健康者48例作对照组。结果:颅脑损伤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的血糖均值分别为(8.83±5.85)mm o l/L、(4.63±1.31)mm o l/L,56例血糖升高患者血糖均值为(10.31±4.35)mm o l/L;104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率为27%,对照组死亡率0,血糖升高患者死亡率为46.4%,非血糖升高患者死亡率为4.2%;存活组患者血糖升高率为39.5%,死亡组患者血糖升高率高达92.8%。结论:血糖监测对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和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进一步探讨糖尿病(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GHb)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和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A1c (HbA1c)与空腹血糖(FBG).结果DM患者组HbA1c、FBG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DM患者组治疗前FBG结果与治疗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DM患者组治疗前HbA1c结果与治疗后比较,HbA1c 4周内下降缓慢 (P>0.05),其下降幅度明显低于FBG,治疗6周后HbA1c才明显降低(P<0.01),至10周后HbA1c接近正常水平,结论HbA1c测定可反映采血前6~10周的血糖平均水平,可作为DM治疗疗效的监测指标;与FBG联合检测,对DM的诊断、治疗和并发症的预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成分输血已成为输血现代化的标志,成份输血率的高低,不仅反映出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也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所医院医疗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目前我国成分输血率虽有较大提高,但同发达国家相比,特别是在基层,成份输血仍然处于相对落后的状况,成份输血率仍然较低,主要原因是由于临床医生不仅存在对成份输血认识的不足,而且受陈旧观念和错误认识的影响较深,因此,应进一步更新医务人员的传统输血观念,让成份输血成为现代输血的新观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红素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以酶学比色法对103例冠心病患者和120例健康者的血清总胆红素检测对比分析.结果冠心病组血清总胆红素(8.42±5.14μmol/L)与健康对照组(12.32±5.30μmol/L)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血清低胆红素含量与冠心病之间有密切关系,有可能成为预测或控制冠心病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我们使用MEK-6318型三分类血细胞计数仪及配套试剂给一肝病患者做血常规检查,其WBC计数显著增高,仪器两次复查仍显著增高,当时检验者并没有认识到该结果为假性增高便发出了报告.此结果曾一度误导临床为患者行骨髓穿刺排除血液病后又抗感染治疗一周.数天后再次以仪器复查白细胞数高出仪器可测限时,以手工显微镜计数方知此前结果为假性增高,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确选择心肌损伤标志物,对AMI早期能够及时诊断、有效治疗、减少误诊和漏诊、减少其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几十年来,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金标准一直是动态测定某些酶的活性。近几年来,一些新的心肌损伤标志物指标,特别是心肌肌钙蛋白(CTn T/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红蛋白(Myo),对心肌损伤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已较为普遍地使用,但在基层应用较晚。另外如B型钠尿肽(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也应用渐为普遍。由于众多的标志物各具特点,在临床应用中常常会一时难以筛选出理想的标志物。现对心肌损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红素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以酶学比色法对103例冠心病患者和120例健康者的血清总胆红素检测后对比分析。结果冠心病患者组血清总胆红素(8.42±5.14)μmol/L与健康对照组的(12.32±5.30)μmol/L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血清低胆红素含量与冠心病之间有密切关系,有可能成为预测或控制冠心病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和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及其比值(f/tPSA)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与前列腺癌(PCa)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fPSA与tPSA并计算两者比值f/tPSA;计算不同f/tPSA对应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虽然各指标在PCa与BPH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在4~10 ng/ml的诊断灰区,tPSA的PCa组(7.93±1.38)与BPH组(7.12±1.59)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fPSA的PCa组(1.12±0.39)与BPH组(1.36±0.48)间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f/tPSA的PCa组(0.11±0.04)和BPH组(0.27±0.07)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在诊断灰区,用f/tPSA比值鉴别诊断前列腺癌比tPSA更有价值,以f/tPSA<0.16为诊断鉴别点比较适当。  相似文献   
9.
标本质量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现代医学的发展,越来越重视以实验诊断为依据。可靠的检验结果,有助于临床对疾病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对检验结果的质量,临床上往往只注重检验人员在分析时的质量控制,而忽视了对标本质量的严格要求。分析时的质量控制,是必不可少的、非常重要的,但分析前的标本质量也是不容忽视的。标本的质量,不仅关系到检验人员,也涉及到医护人员的参与和病人的配合。标本质量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到检验结果质量的高低;标本质量好是检验结果质量高的前提,如果分析前的标本质量没有保证,那么不论分析时的质量如何,都将得不到可靠的检验结果。为进一步引起…  相似文献   
10.
于真  毛维荣  季广厚  朱强 《淮海医药》2005,23(5):384-384
目的调查乙肝病毒在家庭成员中的传播途径并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乙肝病人50例,采用ELISA法对其家庭成员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检测,对HBsAg阳性的夫妻及其子女进行检测分析。结果37个乙肝家族中,89对夫妻单方HBsAg阳性的配偶,虽经长时间密切生活接触,78对夫妻仍为单方HBsAg阳性。39对丈夫HBsAg阳性的夫妻,有3对的子女为HBsAg阳性,而34对妻子HBsAg阳性夫妻有29对子女HBsAg阳性。结论密切生活接触不是乙肝家族性传播的主要途径,而母婴传播才是乙肝家族性传播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