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了解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患者泌尿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感染状况以及对抗生素的敏感率。方法:采用Uu—Mh液体培养基、支原体确证琼脂培养基培养鉴定,药敏微孔板条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365例患者支原体总检出率61.9%,其中Uu检出率49.3%、Mh检出率1.4%、(Uu+Mh)混合型支原体检出率11.2%。女性支原体总检出率67.9%,其中Uu54.1%、Mh1.5%、(Uu+Mh)12.3%;男性支原体总检出率21.3%。Uu17.0%、Mh为0、(Uu+Mh)4.2%。男性、女性检出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支原体体外药物敏感率大于80%的抗生素有交沙霉素、多西环素、盐酸米诺环素、环酯红霉素、阿奇霉素和克拉霉素。结论: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患者泌尿生殖道有较高的支原体感染率,Uu检出率高且女性检出率高于男性。支原体体外药物敏感试验对临床泌尿生殖系支原体感染的抗生素治疗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乙肝血清标志物阳性模式组HBVDNA定量值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检测乙肝血清标志物5项,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方法检测血清HBVDNA定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检测681例样本中有HBsAg标志物组成模式组4种,检出HBVDNA总阳性率占68.75%(419/624),其中“1.3,5”阳性模式组即“大三阳”占97.6%,HBVDNA载量8.12±1.23copy/ml,“1.4.5”阳性模式组即“小三阳”占41.2%,HBVDNA载量5.38±1.62copy/ml,“1.5”阳性模式组占51.3%,HBVDNA载量5.37±1.16copy/ml。有HBsAb标志物组成模式组3种,检出HBVDNA总阳性率占7.02%(4/57),其中“2.4”“2.4.5”“2”模式组检出HBVDNA阳性率分别为14.3%,5.3%,4.2%,HBVDNA定量分别为3.11,3.12,4.01copy/ml。各模式组和“大三阳”模式组分别比较HBVDNA阳性率及HBVDNA定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所有阳性模式组存在HBVDNA阳性检出率和HBVDNA定量水平;含HBeAg标志物阳性模式组HBVDNA阳性检出率最高,HBVDNA定量最高。将乙肝血清标志物和HBVDNA定量结合检测有利全面分析乙肝患者感染和恢复状况。  相似文献   
3.
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阳性模式十年前后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乙肝血清标志物主要阳性模式组十年前后的阳性率变化。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乙肝血清五项标志物,分别统计1991年1113例和2001年3511例乙肝血清标志物阳性模式组阳性率,并对主要阳性模式组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 1组模式十年前后无明显变化,阳性率分别为32.7%和34.24%,P>0.05。3组模式阳性率分别为7.46%和29.19%,P<0.01,呈上升趋势,4组模式阳性率分别为13.93%和2.73%,P<0.01,呈下降趋势。6组模式阳性率分别为4.58%和11.53%,P<0.01,呈上升趋势。7、8组阳性率分别是9.43%和12.72%,P<0.01呈上升趋势,7组和8组模式阳性率呈下降趋势。结论 定期对乙肝血清标志物阳性模式组进行统计对比分析,对掌握本地区乙肝患者机体免疫状态,从流行病学和为临床提供合理治疗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261例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医院感染常见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方法 常规方法进行细菌培养鉴定, Kirby-Bauer法检测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对12种抗菌药物的药敏结果,并按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2001年标准进行判断.结果 261例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占52.9%(138/261),鲍曼不动杆菌占15.3%(40/261),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占12.6%(33/261),这3种主要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共占80.8%(211/261).耐药性分析显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为23.2%~90.7%,耐药率低的抗菌素是亚胺培南、环丙沙星和阿米卡星;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为12.5%~82.5%,耐药率低的抗菌素是亚胺培南、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和哌拉西林;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耐药率为36.4%~97.0%,耐药率低的抗菌素是环丙沙星,亚胺培南耐药率为97.0%.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是医院感染主要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对多种抗菌素存在高耐药率;非发酵菌耐药性是临床面临的严峻问题,仍需要致力研究;药敏检测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血清降钙素原测定在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在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测定患者血清中的PCT水平,比较细菌感染和非细菌感染组患者血清PCT的检测结果,计算出该实验对细菌感染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诊断指数,同时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或)分类计数结果以及细菌培养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血清PCT检测结果全组共有42例PCT<0.5mg/L,45例PCT0.5~2.0mg/L,21例PCT2.0~10.0mg/L,7例PCT>10.0mg/L。以血清PCT>0.5mg/L为阳性阈值,则血清PCT对呼吸系统细菌感染诊断的敏感性(93.2%)、特异性(90.2%)、准确诊断指数(0.834)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或)分类计数的敏感性(68.9%)、特异性(68.3%)、准确诊断指数(0.372)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和细菌培养结果相比,PCT检测耗时短、操作简便、阳性率更高。结论血清PCT测定在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价值,有助于减少抗生素不适当使用,同时还是良好的判断疾病严重程度及疗效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6.
PCR技术即聚合酶链反应,是体外扩增基因,具有特异性强,快速,简便、灵敏度高等特点.目前广泛应用于微生物学、遗传基因检测以及肿瘤的诊断.现将二年来应用PCR诊断乙肝的体会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采用酶连接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对1113例乙型肝炎HBV感染者五项血清标志(二对半)进行了统计。在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组成的24种模式组中,其中单项5种321例,双项9种277例,三项8种502例,四项2种13例,以三项模式1组HBsAg+,HBeAg+,抗-HBc+为第一,阳性率为32.7%.总阳性率以HBsAg和抗-HBc为高,分别为66.76%和64.43%。本文还对五项血清标志以及组成模式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其它肝炎病毒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感染者重叠其它肝炎病毒感染的情况。方法:对130例乙肝感染者进行了其它肝炎病毒血清检测。结果:乙肝感染者病毒复制越活跃,其它肝炎病毒重叠感染率越高,其中以庚型肝炎病毒感染率最高。  相似文献   
9.
考核评定学生学习成绩是教学的基本环节之一,改革实验成绩评定标准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通过考核结果的比较和分析,不仅检查了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对本课程的掌握程度,也激发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责任感,考核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适中, 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采集胸腔积液患者的胸水和血清样本各65例,应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检测其胸水和血清CEA、CA-153的含量,并分析检测结果。结果:恶性胸腔积液组CEA、CA-153水平与良性胸腔积液组有显著差别(P<0.01),胸水的二项联合检测阳性率与单项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积液肿瘤标志物CEA、CA-153联合检测,有助于对胸腔积液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