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36例作为观察组,并根据患儿实验室诊断结果,将观察组患儿分为细菌感染组与病毒感染组,同时选取同期83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比各组PCT、hs-CRP、IL-6水平,同时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PCT、hs-CRP、IL-6水平,比较PCT、hs-CRP、IL-6的诊断价值。结果细菌感染组PCT、hs-CRP、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PCT、hs-CRP、IL-6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R敏感度与特异度相对较高,且阳性与阴性预测率均明显高于其他两项,约登指数也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项联合检测虽然敏感度有所提高,但特异度降低,约登指数下降。结论 PCT、hs-CRP、IL-6对于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PCT作为判断是否为细菌感染的指标特异度更好,真实度更高,对三项指标的联合检测及综合评价,可显著提高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敏感度,对于早期病情诊断与预后评估等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支架技术在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颅内外动脉狭窄中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4月至2016年10月在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就诊的29例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颅内外动脉狭窄的患者。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责任动脉闭塞,患者取栓后仍有重度狭窄,遂行球囊扩张、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记录患者治疗前、后7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30d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性发作的复发率及90d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临床随访分别在术后30d和90d进行。结果29例患者的技术成功率为100%,支架治疗后平均残留狭窄率为(10.4±8.1)%。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30d内再次卒中1例。NIHSS评分:治疗前为(19.5±3.5)分,治疗后7d为(5.8±2.1)分,治疗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0d患者的病死率为0%,其中28例(97%)90dmRS评分≤2分,预后良好。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合并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应用支架技术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且安全、有效;但残余狭窄以及合并基础性疾病、医嘱依从性差被认为是卒中再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3所医院收治的新生儿HIE患者98例,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组,并选择同期于3所医院产科分娩的健康新生儿35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各组出生后1、3、7dTNF-α、IL-6水平,同时监测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TNF-α、IL-6水平随着HIE患者病情的加重而上升,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HIE患儿出生后7d的TNF-α与IL-6水平较出生后1、3d相比,有显著降低,中重度组较轻度组相比,脑血流速度明显减慢;重度组脑血管阻力指数较中、轻度相比有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NF-α、IL-6的水平与HIE严重程度存在相关关系,动态监测其水平变化对早期诊断HIE、评价病情严重程度、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小儿生长激素缺乏症(GHD)的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确诊并收治的50例GHD患儿,对患者使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探讨治疗效果并观察患者身高(Ht)、体重(Wt)、生长速率(GV)、身高标准差积分(HtSDS)、体重指数(BMI)进行检测和记录,同时统计0~3个月、3~6个...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小脑血管母细胞瘤的CT,MRI表现及临床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3例经病理证实为小脑血管母细胞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 本组病例术前均行CT,MRI检查,囊实性肿瘤25例,单纯囊性5例,实质性3例;所有患者均为显微手术治疗,其中全切29例,次全切4例;平均随访时间2年,3例复发,无死亡病例.结论 血管母细胞瘤具有较为典型的影像学特征;手术切除是目前首选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手术策略及术后并发症。方法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34例。术前所有患者均行MRI或MRA检查,排除继发性因素并确定责任血管与面神经关系;分析术中经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症状立即消失26例(76.5%,26/34),8例好转;术后并发症:9例耳鸣或听力下降,2例脑脊液耳漏,1例脑脊液鼻漏,1例颅内感染,2例面瘫。未见无效病例。随访6个月~3年,31例治愈,1例术后约1年复发;3例听力下降。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效果确切,有针对性的手术策略和细致的手术操作能显著减少并发症的产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