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病例资料患者,女,59岁。因腰部不适半年来诊。体格检查:神志清楚,语言流利,查体合作,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脊柱外观无畸形,腰椎棘突及椎板无压痛,腰椎活动范围正常,双下肢感觉及运动正常,鞍区感觉正常,大小便正常,双下肢直腿抬高试验(-)。神经系统检查: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  相似文献   
2.
轻度认知障碍和Alzheimer病的1H-MRS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在轻度认知障碍(MCI)、Alzheimer病(AD)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20例MCI患者、20例AD患者、20例正常对照者(NC)行单体素1H-MRS检查,采用激励回波采样模式(STEAM),大小为2cm×2cm×2cm,测定后扣带回、左额中回皮质区、左枕叶皮质区的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和肌醇(mI)与肌酸(Cr)的比值,并比较各组间NAA/Cr、mI/Cr、Cho/Cr比值的差别。结果:在后扣带回、左额中回皮质区,AD组与MCI组、AD组与NC组间NAA/Cr有显著性差异(P<0.05),MCI组、AD组、NC组3组间mI/Cr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后扣带回、左额中回皮质区,MCI患者仅有mI/Cr增高,而AD患者mI/Cr增高的同时伴有NAA/Cr下降。1H-MRS能无创性提供MCI、AD患者脑部的代谢情况,有助于MCI、AD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3.
轻度认知障碍的神经影像学研究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轻度认知障碍(MCI)是介于正常老化与痴呆之间的一种过渡阶段,向阿尔茨海默病转变的风险很高。神经影像学在轻度认知障碍的临床评价、早期诊断、预测病程及监测治疗效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血管性痴呆左侧额叶的磁共振波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探讨血管性痴呆(VD)患者左侧额叶代谢信息变化。方法:运用激励回波探测法(STEAM),对14例VD患者和18例年龄匹配正常对照组成员的左侧大脑额中回灰质区、额中回皮层下白质区进行单体素1H-MRS分析。结果:VD组的左侧大脑额中回皮层灰质区及皮层下白质区NAA/Cr低于对照组(P<0.05),Cho/Cr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VD组的MMSE评分与NAA/Cr正相关(P<0.05),与Cho/Cr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VD患者左侧额中回灰质区及皮层下白质区NAA/Cr的降低可作为代谢依据,为VD早期诊断、鉴别诊断提高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头颈联合64排容积CT血管造影(CTA)对动脉成窗变异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搜集行64排容积CT头颈联合CTA的患者资料1042例,对获得图像进行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及曲面重组(curve planarreconstruction,CPR)等后处理,比较各组图像对头颈部动脉成窗变异的显示情况,分析头颈部动脉成窗变异的检出率、部位、CTA表现、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及伴发其他血管性病变等。结果 1042例中,头颈动脉成窗变异58例,共计61处,位于基底动脉24处、椎动脉16处、大脑前动脉12处、前交通动脉区7处、大脑中动脉2处。根据CTA表现分型,42处为裂隙型,19处为凸透镜型。58例成窗变异中12例伴有颅内动脉瘤,8例伴有椎动脉发育不良,1例伴有右侧椎动脉行径异常,10例伴胚胎型大脑后动脉。结论头颈联合CTA可以立体、直观、准确地显示头颈部动脉成窗变异的位置、形态、毗邻关系、有无伴发其他血管性病变等,有助于指导临床对伴发的血管性病变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常城  李文彬  庄奇新  唐翠松  邓敏 《放射学实践》2008,23(11):1289-1289
病例资料患者,女,21岁,发现左颈部肿块一周余,无明显红、肿、热、痛及全身症状。体检:左侧胸锁乳突肌上部可触及约4cm×5cm肿块,质软,活动度差,边界不清,无压痛。经颈部左后侧皮下B超探查示多个肿大淋巴结相互融合,最大一个约22mm×11mm×15mm,内部血流较丰富,诊断为颈部左后侧  相似文献   
7.
髂骨原发囊样骨肿瘤及瘤样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髂骨囊样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穿刺或/和手术病理证实的46例髂骨囊样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影像学表现。46例全部行X线片检查,38例行CT检查,20例行MRI检查(增强16例)。结果:46例中骨肿瘤29例,其中良性肿瘤12例(骨巨细胞瘤4例,内生软骨瘤、软骨母细胞瘤各2例,血管瘤、骨母细胞瘤、骨样骨瘤、软骨黏液样纤维瘤各1例),恶性肿瘤17例(恶性巨细胞瘤、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各1例,软骨肉瘤、淋巴瘤各4例,骨肉瘤7例),肿瘤样病变17例(单纯性骨囊肿1例,邻关节骨囊肿、动脉瘤样骨囊肿、嗜酸性肉芽肿各2例,骨纤维异常增生症10例)。发病部位为髂翼39例,髋臼7例。病变主要表现为髂骨囊样骨质破坏,呈膨胀性改变30例,硬化环形成24例,病变内见钙化灶14例,软组织肿块20例。结论:常见的髂骨囊样骨肿瘤和肿瘤样病变一般都具有某些特征性的CT表现,必要时综合X线、MRI表现,可提高定性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64层容积CT低剂量对比剂肺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可行性。方法对临床怀疑肺动脉栓塞且无心肾功能异常的患者50例行64层容积CT肺动脉成像检查,根据对比剂使用剂量将其随机分为2组:常规剂量组注射对比剂剂量80 ml;低剂量组注射对比剂40 ml后随即注射生理盐水40 ml,注射速率都相同。两组患者CT扫描参数相同,均使用非离子对比剂碘海醇370 mgl/ml,注射速率为4 ml/s。由2位有经验的放射科主治医师分别对两组不同剂量对比剂成像的肺动脉图像,采用双盲法进行独立分析、评价。影像质量按5级评价,并测量肺动脉与相邻肺静脉内对比剂浓度的CT值差。结果两组肺动脉主干及主要分支均显示均良好,两组间肺动脉与相邻肺静脉内对比剂浓度的CT值差存在显著性差异。两组CTPA图像质量评价显示,常规剂量组5级图像8例,4级图像11例,3级图像6例,低剂量组5级图像7例,4级图像13例,3级图像5例,两组均未见1级、2级图像。两组间图像质量没有显著性差异,都可达到诊断要求。结论 64层容积CT肺动脉成像采用40 ml的低剂量对比剂可使怀疑肺栓塞患者的肺动脉各级分支显影,对图像质量没有影响,能够达到诊断要求,并降低对比剂毒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64排容积CT尿路成像(VCTU)在诊断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方面的成像方法、特点及其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完整的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患者27例均行VCTU检查,图像行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后处理.结果 VCTU诊断27例共31侧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其中单侧23例,双侧4例.VCTU获得的后处理图像不仅能直观显示重复畸形的肾盂及输尿管,清晰地显示双输尿管汇合部位,明确诊断,还可以了解有无合并结石、积水及肾功能改变等情况.结论 VCTU对显示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的整体解刮形态能力强,对重复输尿管的定位、定性更加直观准确,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明显提高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的临床检出率,给临床医师提供更丰富的信息,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与数字X线摄影(DR)平片检查在髋臼骨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CT与DR平片检查的23个髋臼骨折者的影像资料,部分病例行螺旋CT扫描及多平面重建。结果:CT对简单和复杂型髋臼骨折的诊断准确率为100%;DR平片对简单型骨折的诊断准确率为80%,2例漏诊,对复杂型骨折的诊断准确率为53.8%,6例仅诊断为简单型骨折。8处关节腔内碎骨片CT均能显示,而DR仅显示3处。结论:CT对复杂性髋臼骨折的分型和关节内碎骨片的发现率远高于DR,因此CT是诊断髋臼骨折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