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2.
目的探讨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I)指导心功能不全并脓毒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住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心功能不全并脓毒性休克患者共41例,分为中心静脉压组(CVP组)和GEDI组,其中CVP组21例,GEDI组20例。CVP组按照脓毒症指南进行常规早期目标导向治疗;GEDI组进行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监测,根据GEDI指导液体复苏,使GEDI达到680 ~ 800 mL / m2,余复苏目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尿量)同常规EGDT方案。观察两组患者达到复苏目标所需液体总量、24 h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6 h及24 h脑尿钠肽、乳酸清除率、去甲肾上腺素用量。 结果GEDI组达到复苏目标时所需液体总量少于CVP组[(2 572 ± 1 108)mL vs.(3 327 ± 925)mL,t = 2.375,P = 0.023)]。GEDI组24 h EVLWI[7.3(5.5,8.8)mL / kg vs. 9.6(8.9,9.8)mL / kg]、6 h脑尿钠肽[889.0(340.3,1 270.0)ng / L vs. 1 746.0(634.0,2 160.0)ng / L]与24 h脑尿钠肽[684.5(192.5,749.9)ng / L vs. 1 120.0(400.5,2 480.0)ng / L]均低于CVP组(Z = 86.500、120.000、124.000,P = 0.001、0.020、0.026)。GEDI组6 h乳酸清除率[34.21(15.64,45.87)% vs. 20.00(0.00,33.19)%,Z = 129.5,P = 0.037]优于CVP组,且能减少去甲肾上腺素用量[(0.9 ± 0.6)mg / kg vs. (1.9 ± 1.5)mg / kg,t’ = 2.817,P = 0.009]。 结论心功能不全患者合并脓毒性休克时以GEDI指导的液体复苏能达到更有效的早期液体复苏目标,所需复苏液体总量及血管活性药物相对较少,肺水增加较轻且不明显加重心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3.
4.
目的分析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重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气指标和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在该院接受住院治疗的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接受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接受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的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呼吸功能、血气水平及炎症因子水平等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气道峰压(PIP)值和气道阻力(RAW)值低于对照组患者,肺动态顺应性(CD)值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Pa O2和Pa O2/Fi O2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Pa CO2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血清IL-8、CRP和PCT等指标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可以有效改善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重患者的呼吸功能及血气水平,降低全身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肠内免疫营养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机械通气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8月—2016年2月于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治疗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对照组分别给予肠内免疫营养制剂和等氮、等热量的匀浆支持治疗。记录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及2周脱机成功率,于入院第1、7、14天检测T淋巴细胞各亚群分布,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评价患者6个月后神经功能。结果 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较对照组短,且2周内脱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入院第7、14天,治疗组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P<0.05)。6个月后,治疗组格拉斯哥预后量表评分优于对照组,平均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及时合理使用肠内免疫营养支持治疗,有助于改善机体免疫功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提高脱机成功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脓毒症指机体对感染的反应失调,导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脓毒症临床救治困难,尤其是发展为脓毒性休克时,其明显的循环和细胞代谢异常显著增加病死率。早期效果良好的液体复苏对于治疗脓毒性休克或稳定脓毒症所致的组织低灌注十分重要。血流动力学监测对于判断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者的容量反应性、指导其液体复苏等临床治疗方面提供了较大的帮助。目前较多研究报道了脉搏指示持续心排出量监测(pulse-indicated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在参与评估脓毒症患者容量反应性、指导液体复苏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安宫牛黄丸在急诊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CA)患者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后的应用价值,以期为CA的临床救治提供试验依据。  方法  将2017年8月—2019年6月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心脏骤停后恢复自主循环(cardiac arrest and 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CA-ROSC)的9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观察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对照组ROSC后立刻静脉滴注纳洛酮,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安宫牛黄丸,疗程为1周。比较2组脑氧代谢率(cerebral metabolic rate for oxygen,CMRO2)、氧化应激损伤、血清S100β、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水平及预后。  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3 d、7 d时的CMRO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 < 0.05);治疗后观察组超氧化物歧化酶[(96.45±9.47)U/mL]、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82.58±11.49)U/L]显著高于对照组[(84.25±8.87)U/mL、(73.60±10.75)U/L],丙二醛[(9.52±1.88)nmol/mL]显著低于对照组[(11.03±3.06)nmol/mL, 均P < 0.05];治疗后观察组S100β、MMP-9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脑复苏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脑复苏成功时间较对照组短,且治疗后观察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格拉斯哥-匹兹堡脑功能表现计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 0.05)。  结论  安宫牛黄丸用于CA患者CPR后可有效改善脑氧代谢,减轻氧化应激损伤及脑损伤,对于预后有益,值得临床推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西药对治疗脓毒症相关性脑病患者(Sepsis associated encephalopathy,SAE)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ICU住院SAE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醒脑静注射液。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意识障碍昏迷评定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及疗效;观察治疗前后血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e enolase,NSE)、白细胞介素-6(IL-6)及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观察治疗后患者死亡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GCS评分均升高,且试验组为(14.23±1.36)分高于对照组(P=0.004),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21);两组患者NSE、IL-6、CRP均较治疗前降低(P0.001),且试验组NSE、IL-6、CRP分别为(8.55±1.62)ng/ml、(48.01±10.60)ng/L、(27.31±7.60)mg/L均优于对照组(P0.001);试验组死亡患者5例少于对照组12例(P=0.017)。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西药对于治疗SAE疗效较好,可降低炎症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安宫牛黄丸对脑损伤早期凝血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收集急性脑损伤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按服用和未服用安宫牛黄丸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脑损伤的专科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安宫牛黄丸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无明显变化,凝血指标中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抗凝血酶-Ⅲ(AT-Ⅲ)、D-二聚体(D-D)、APACHEⅡ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GCS评分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T明显缩短(P<0.05),FDP和D-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脑损伤患者早期服用安宫牛黄丸后,对改善早期凝血功能指标中的D-D及FDP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