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呼吸道烧伤病人,如出现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下降,应立即建立可靠的人工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常用的方法是经烧伤创面行气管切开术,以提高重度烧伤并呼吸道烧伤病人的抢救成功率。现将我科施行气管切开的10例烧伤病人成功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方法:通过对1246例老年病人的自然心理状态及病理心理分型的分析,总结出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的着重点,指导临床护理实践。结果:老年病人病理心理类型有:紧张与恐惧型,焦虑与烦躁型,孤独与寂寞型,厌倦与绝望型四个类型。结论: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科学的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增长。顺应时代发展满足群众对健康的需求成为护理学发展的目标和动力,这就要求我们护理要适应这一新的形势,护理人员必须要努力学习老年医学基础理论,掌握老人的心理特点,才能科学的进行心理护理,才能履行白衣天使的崇高职责。  相似文献   
3.
丙酮丁醇梭菌发酵产氢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响应面法对丙酮丁醇梭菌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了厌氧发酵最佳条件为温度38℃、pH值6.0、热休克时间1.5 min.在此条件下进行实验,所得氢气含量高达10.5 L/L,丙酮含量为5.94 g/L,正丁醇含量为9.41 g/L.  相似文献   
4.
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严重复合、多发伤常见并发症,病死率高达60%以上,机械通气(MV)是最重要的支持和治疗手段。我科对27例创伤后ALI/ARDS患者实施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总结经验如下。  相似文献   
5.
无创正压通气(NIPPV)已成功运用于各种急性呼吸衰竭及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发作的治疗,对于合并高碳酸症的呼吸衰竭更显示其治疗价值。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CO2潴留的清除直接影响NIPPV的治疗效果。本研究观察不同呼气阀对CO2清除的影响,从临床角度论证其有效性及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BiPAP)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治疗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3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合并肺性脑病的患者均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Bi-PAP治疗。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记录通气前,通气后2 h、48 h及脱机后24 h血气分析。【结果】研究中实际应用IPAP为(16±2)cmH2O,EPAP为(8±3)cmH2O,氧流量4~6 L/min。28例患者经机械通气后2 h后血氧分压均达60 mmHg以上,血氧饱和度达90%以上,意识障碍均得到改善、呼吸费力情况减轻,RR减慢,pH,PaO2升高及PaCO2,HR,RR下降均非常显著(P<0.01),12~16 h神志清楚。通气治疗持续时间平均为(72±24)h,通气治疗48 h及撤机后经鼻导管及面罩吸氧(FiO240%)24 h后RR减慢,PH,PaO2升高及PaCO2,HR,RR下降较通气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无一例再需无创或有创通气治疗。2例患者病情加重,改行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30例患者均好转出院。【结论】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并肺性脑病治疗是可以尝试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早期监测血降钙素原(PCT)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感染细胞水平,探讨其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临床研究,以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6月1日连续收住重症医学科(ICU)接受机械通气超过48 h、临床诊断为VAP的患者为观察对象,并排除进入ICU时已存在明确感染以及在观察期间并发肺外器官感染者.监测临床诊断当日患者的血PCT水平.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涂片经迈格吉染色(MGG),计数100个吞噬细胞内有病原微生物的“感染细胞”百分比(PIC).将监测结果与最后确诊病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机械通气≥48 h的421例患者中,共纳入76例研究对象,最后确诊64例,未确诊12例.确诊组在疑诊VAP当日PCT水平为(3.48±1.46) ng/mL,PIC为(3.11±1.47)%,显著高于未确诊组[(1.53 ±0.60) ng/mL和(1.08 ±0.29)%,P<0.05].监测PCT以2 ng/mL、PIC以2%为截断值时诊断VAP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8.12%、75.00%及78.12%、91.67%,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95% CI 78.9% ~95.9%)及0.874(95% CI 79.2%~94.9%).两种方法串联诊断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7.36%、97.36%,ROC曲线下面积为97.9%.结论 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通过监测PCT与PIC的水平,能早期、快速、便捷诊断VAP,使有效抗生素治疗时间提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急性肺损伤(ALI)早期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将49例入院时合并ALI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SAP病人按照HVHF治疗时间分为两组,Ⅰ组持续治疗8 h,Ⅱ组持续治疗48 h,观察两组APACHEⅡ评分、氧合指数、ALI及ARDS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医疗费用及预后.[结果]两组病人入院第3天、第14天氧合指数及APACHEⅡ评分分别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入院第14天较入院时ALI、ARDS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医疗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病72 h内早期、短时间、持续进行HVHF治疗能有效促进合并ALI/ARDS的SAP病人肺功能的恢复,并且明显节约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采用能全力治疗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COPD稳定期患者80例,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划分,对照组采用长效茶碱类药物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能全力口服治疗,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治疗前IgG水平、IgM水平、IgA水平、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白蛋白检测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IgG水平、IgM水平显著升高,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白蛋白检测恢复较好,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IgA两组变化均不明显(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采用能全力辅助治疗,有助于改善营养状况和机体免疫功能,从而提高综合治疗的疗效,减少住院次数。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X线导向下早期置入鼻空肠管实施肠内营养(Enteralnutrition,EN)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的临床效果和价值,探讨营养支持的护理措施。【方法】22例sAP患者入科24h内通过x线导向经鼻置入空肠管行EN支持(早期EN组),持续使用2周,并与同期延迟肠内营养组20例患者进行对照(延迟EN组)。【结果】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后,血淀粉酶较营养支持前明显下降(P〈O.01,P〈0.05),早期EN组较延迟EN组下降更加明显(P〈0.01)。两组患者血清蛋白较营养支持前上升,早期EN组较延迟EN组明显上升(P〈0.05),早期EN组患者较延迟EN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延迟EN组(P〈0.01)。【结论】x线导向下入科24h内置入鼻空肠管行EN操作简便、易行,对sAP患者疗效好,明显降低医疗费用,良好的护理配合是早期成功实施肠内营养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