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以及粥样斑块发生率情况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冠状动脉造影术筛选冠心病及非冠心病组,对114例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IMT以及观察粥样斑块发生率情况.结果:对照组及冠心病组IMT为0.67±0.10 mm及 0.85±0.26 mm,斑块发生率为10%(4/40)及63.5%(47/74),组间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以IMT≥0.85mm及/或出现粥样斑块来预测冠心病,特异性85%,敏感性71.6%,阳性预测率89.8%.结论:颈动脉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间存在着密切关系,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查可预诊冠心病的存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伊贝沙坦单剂及与氢氯噻嗪复方制剂对轻中度离血压病患者降压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活性药物对照试验,36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入伊贝沙坦单药组或伊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制剂组治疗8周,治疗前后进行血管内皮功能的测定。结果:高血压病患者用伊贝沙坦及复方制剂治疗8周后均使血压显著降低,伊贝沙坦单药组收缩压(SBP)由(150.2±11.5)mm Hg降至(127.6±15.5)mm Hg,P<0.001。伊贝沙坦复方制剂组由(151.3±10.3)mm Hg降至(123.8±11.1)mm Hg,P<0.001。舒张压(DBP)伊贝沙坦单药组由(96 4±3.2)mm Hg降至(82.2±6.3)mm Hg,P<0.001,伊贝沙坦复方制剂组由(95.6±6.1)mm Hg降至(80.2±5.7)mm Hg,P<0.001。降压效果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同时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较治疗前也有明显改善,伊贝沙坦单药组FMD由(5.24±2.07)%至(6.82±2.07)%,伊贝沙坦复方制剂组FMD由(5.42±1.98)%至(7.00±2.43)%,便组治疗前后比较P均<0.05。而治疗前后肱动脉对硝酸甘油的反应(GTN)无显著性变化,两组P均>0.05。对内皮功能的影响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伊贝沙坦及与氢氯噻嗪复方制剂均可显著降压,并同时改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两组相比降压疗效及对内皮功能的影响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检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左心耳的大小、功能及与左心耳内血栓形成之间的关系,为临床进行风险评估、判断愈后及指导治疗等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采用TEE对41例非瓣膜性房颤伴或不伴高血压的患者进行左心耳检测,根据左心耳的形态特点,测量出左心耳入口的宽度(d)、左心耳顶部到入口的长度(L),用描记法测出左心耳舒张末期容积(EDV),运用脉冲多普勒测左心耳血流充盈与排空速度,检测左心耳内透声情况及有无血栓。结果41例房颤患者中左心耳血栓7例(17%),有血栓组与无血栓组的左心耳的大小、容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左心耳的峰值血流排空速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52±0.19)m/s与(0.32±0.69)m/s,P〈0.01)];随房颤病程变化,左心耳容积变化具有显著差异[(6.5±1.8)m/s与(8.5±1.0)m/s,P〈0.01];房颤伴高血压组与不伴高血压组间上述指标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6.9±2.2)m/s与(7.5±1.2)m/s,P〈0.05]。结论左心耳大小、形态的改变,功能的减低,血流速度的减慢是房颤患者左心耳内血栓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检测左心耳大小、形态及功能对帮助临床进行风险评估、判断愈后及指导治疗等方面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变成像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功能的价值。方法对17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和42例健康志愿者行心脏超声检查,获取标准心尖四腔、二腔和长轴观以及胸骨旁短轴观,脱机分析测量纵向峰值收缩速度、应变、应变率,径向应变、应变率,周向应变、应变率。结果肥厚型心肌病组纵向峰值收缩速度S峰和舒张早期速度E峰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且从基底段至心尖段的纵向速度(S峰、E峰、A峰)存在递减趋势。肥厚型心肌病组的舒张早期纵向应变率和周向应变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应变成像技术能够定量评价左室功能。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虽然左室射血分数在正常范围内,但其局部心肌已经存在收缩和舒张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5.
颈动脉粥样斑块及内中膜厚度与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IMT)以及粥样斑块发生率情况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冠状动脉造影术筛选冠心病及非冠心病组 ,对 114例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 ,测量IMT以及观察粥样斑块发生率情况。结果 :对照组及冠心病组IMT为 0 6 7± 0 10mm及 0 85±0 2 6mm ,斑块发生率为 10 % (4 /4 0 )及 6 3.5 % (4 7/74) ,组间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以IMT≥ 0 85mm及 /或出现粥样斑块来预测冠心病 ,特异性 85 % ,敏感性 71.6 % ,阳性预测率 89.8%。结论 :颈动脉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间存在着密切关系 ,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查可预诊冠心病的存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全程膝关节功能训练在膝骨性关节炎(KOA)行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后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KOA病例共66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例均行关节镜下膝关节清理术,对照组术后予以常规患肢功能锻炼,康复组术后予以全程膝关节功能训练,两组均干预8周。观察并记录两组术前和术后8周简易Mc Gill疼痛评分及膝关节Lysholm评分的变化,并比较其临床效果。结果术后8周,两组Mc Gill疼痛评分及膝关节Lysholm评分较干预前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且康复组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同时康复组临床优良率(93.94%)明显优于对照组(75.76%)(χ~2=4.24,P0.05)。结论全程膝关节功能训练在KOA患者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后应用的效果确切,能显著减轻患者疼痛,明显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国产新药卡维地洛对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的降压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符合入选标准的90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2组,即试验药物卡维地洛组及拉贝洛尔组,观察用药前、后血压、心率、心电图及各项生化检查,同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单用卡维地洛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95.6%,其中舒张压下降(16±7)mmHg(1mmHg=0.133kPa),收缩压下降(25±16)mmHg,与治疗前相比P<0.01,与拉贝洛尔组治疗4周后降压总有效率相近,治疗过程中心率下降(16±10)次/分,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对血、尿、血液生化及心电图等均无显著影响。结论:国产卡维地洛对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具有明显降压疗效,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盆底肌电刺激法联合直肠功能训练在脊髓损伤(SCI)后神经源性肠功能障碍(NBD)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0年12月浙江省台州医院收治的SCI后NBD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予直肠功能训练,包括腹部按摩、直肠和肛门刺激训练和排便体位锻炼。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盆底肌电刺激法,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肠道功能定性指标(排便时间、排便频率和大便控制评分)的变化,并比较临床效果。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的排便时间明显缩短,排便频率明显减少,大便控制评分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变化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直肠功能恢复情况总有效率(94.74%)高于对照组(7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肌电刺激法联合直肠功能训练用于SCI后NBD患者效果确切,能明显缩短排便时间和排便频率,提高大便控制评分,有效改善肠道功能。  相似文献   
9.
急性右室心肌梗塞的二维超声心动图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右心室梗塞(RVI)的二维超声心动图特征;方法:10例于发病第一周或第二周的急性右室梗塞患者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7例右室下后壁节段异常;4例右室游离壁无运动;3例室间隔运动异常,其中1例矛盾运动,2例运动增强,4例右室扩大,4例右房扩大;同时伴有左室壁节段运动异常。结论:右室梗塞多与左室梗塞并存,在右室壁节段运动异常存在的同时,并有左室壁节段运动异常。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54岁。2年前发现左下叶肺癌,行左下肺叶切除术,化疗数次。入院前50d发热,T:40.5℃,查体:心界向左下扩大,心律齐,可闻及第二心音分裂,心尖部和主动脉瓣听诊区可闻及双期杂音,右下肺可闻及少量湿罗音。诊断为肺炎,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入院后经食管超声:感染性心内膜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