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巴尔通氏(Barton''''S)骨折2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自1978年5月至1991年4月共收治巴尔通氏骨折27例,今将病例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27例中年龄17~78岁,平均39岁。男17例,女10例。左侧7例,右侧20例。5例为开放性,22例为闭合性。粉碎骨折8例,合并尺骨茎突骨折7例,所有骨折均波及桡骨下端关节面。27例中当时诊断为巴尔通氏骨折18例,误诊为Colle’S骨折6例,误诊为  相似文献   
2.
CT三维重建胫骨下段外侧面扭转形态的研究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研制国人胫骨下段解剖型钢板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将80例成人活体胫骨进行螺旋CT扫描并重建三维图像,测量胫骨外侧面解剖学指标,并与整体信息作相关分析.结果:胫骨外侧面扭转段长度男性为(12.95±0.41)cm,女性为(12.34±0.31)cm;胫骨外侧面第1个1/4分段扭转角男性为13.98°±2.72°,女性为13.38°±3.11°,第2个分段扭转角男性为32.49°±3.66°,女性为31.85°±3.86°,第3个分段扭转角男性为55.18°±3.53°,女性为50.95°±6.24°,第4个分段扭转角男性为82.13°±2.89°,女性为72.45°±4.81°.胫骨下段外侧面前倾角男性为7.34°±0.91°,女性为6.20°±0.4l°.结论:胫骨下段外侧面的扭转和前倾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在设计国人胫骨解剖型钢板的扭转和前倾形状时要考虑性别和身高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治疗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比手法复位石膏托外固定及LCP锁定钢板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中的疗效差异。方法2002年8月至2003年8月间,共收治104例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病例,其中使用LCP内固定术治疗的21例,其余采取手法复位石膏托外固定。结果经过平均11.3个月得随访,手法复位组的优良率为68.7%,LCP组的优良率为90.5%。结论LCP锁定钢板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中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背景:骨科学界正致力于磷酸钙骨水泥的改性研究,通过向磷酸钙骨水泥中加入不同的添加剂,包括固化促进剂、增塑剂、抗水,血溶剂、致孔剂、增强剂,或是将生物活性物质或药物复合到磷酸钙骨水泥中,以提高其理化和生物学性能是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目的:了解一种新型可注射可降解的磷酸钙骨水泥的理化性能.设计、时间及地点:重复测量试验,于2008-12/2009-05在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材料:采用部分结晶的磷酸钙,部分结晶的磷酸锶和二水磷酸氢钙,添加改性淀粉、Ⅰ型胶原制备了新型可注射自固化磷酸钙骨水泥.方法:采用X'Pert Pro型X射线衍射仪对磷酸钙骨水泥固化体进行相分析.采用HITA2-GHIH-800型透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磷酸钙骨水泥固化体的形貌进行观察.用维卡仪根据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A S TM C190203标准进行凝结时间的测试.使用Instron 5567型万能电子材料试验机来测试固化样品的抗压强度.用注射器测试材料的可注射性,针头内径为1.6 mm.通过浸泡摇动定性测试材料的抗溃散性.主要观察指标:①骨水泥水化产物的相组成和显微结构.②骨水泥的凝固时间、可注射性和抗压强度.③骨水泥的抗溃散性.结果:研究表明该材料具备优良的可注射性能;添加改性淀粉显著的改善了骨水泥的抗溃散性.随着骨水泥液固比的增大,骨水泥的抗压强度下降,当骨水泥的液固比为0.3时,骨水泥的抗压强度为(48.0±2.3)MPa,当骨水泥的液固比为0.6时,骨水泥的抗压强度下降为(21.0±2.5)MPa.骨水泥的水化产物为类骨羟基磷灰石结晶,从X射线衍射图谱还可以看出,因骨水泥的水化不完全,基线水平波动较大,说明了在充分水化的条件下,骨水泥的压缩强度还能进一步提高.结论:制备的可注射含锶复合胶原磷酸钙骨水泥符合人体生物力学强度,能满足手术条件要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棘突间稳定器KMC(Kinetic Medical CO.)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degenerative disc disease,DDD)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自2011年5月2012年7月期间,因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入本科治疗,行棘突间稳定器KMC置入手术的病例资料并进行随访,共有14例纳入研究。男性6例,女性8例;年龄382012年7月期间,因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入本科治疗,行棘突间稳定器KMC置入手术的病例资料并进行随访,共有14例纳入研究。男性6例,女性8例;年龄3878岁,平均(57.0±11.83)岁。手术部位:L2、3节段1例,L3、4节段3例,L4、5节段10例,所有病例均为单节段KMC置入。术前和末次随访时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标准(ODI)和VAS疼痛评分标准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估;测量手术节段椎间隙的前高、中高和后高及椎间孔高度和宽度,手术节段和上一邻近节段活动度,并按照是否行髓核摘除将病例分为髓核摘除组和非髓核摘除组,分别比较2组患者手术节段腰椎活动度。[结果]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腰腿痛症状均缓解明显,生活质量提高。患者ODI功能障碍评分由术前的(64.59±13.34)%降至末次随访时的(19.17±8.48)%,降低显著(P<0.01)。VAS疼痛评分由术前的(8.29±1.27)降至末次随访时的(2.14±1.03),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和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椎间隙前高无明显变化,末次随访时的椎间隙中高、后高以及椎间孔高度、椎间孔宽度较术前增加明显。末次随访与术前相比,手术节段活动度明显变小,且是否行髓核摘除对活动度无明显影响。上一邻近节段活动度则无明显改变。截止到末次随访时为止,未发现内固定移位、松动或断裂等并发症。[结论]棘突间稳定器KMC能维持手术节段的稳定性,保留相应节段的活动度,安全可行,在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治疗中,近期疗效肯定,且对上一邻近节段的活动度影响小。  相似文献   
6.
锁定加压钢板(LCP)在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应用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并评估其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8月~2003年8月使用LCP内固定术治疗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24例。结果 经过平均7.8个月的随访,优19例,良3例,差2例,优良率为91.67%。结论 虽然理论上LCP具有比普通钢板更高的力学稳定性,但是临床上的初步应用未显示突出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骨延长器械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肢体的缺损、短缩和不等长等问题是临床上经常面对的难题,而骨延长术是目前治疗的最有效治疗方法。随着骨延长技术在临床的应用日益广泛,其使用的延长器械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中,下面就此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等离子刀间盘消融术联合椎前病灶注射治疗混合型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等离子刀椎间盘消融术联合术中椎前病灶局部注射治疗混合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10月~2006年10月采用经皮穿刺等离子刀间盘消融同期椎前病灶(颈前交感神经、钩椎关节、椎动脉前方和椎间孔处)注射组合药液治疗混合型颈椎病26例(53个椎间盘)。其中男12例、女14例。年龄48~81岁,平均58岁。结果:全部病例经皮穿刺颈椎间盘及椎前病灶注射顺利,未发生穿刺针管和刀头折断、大出血、大血肿和神经误伤等并发症。术后随诊6~18个月,采用Odom法评定疗效,优:10例,良:14例,可:2例,优良率92.3%。结论:等离子刀颈椎间盘消融术同时对椎间盘外的其它继发病变给予局部药物注射治疗,可以更加有效地消除混合型颈椎病的复杂病理因素。  相似文献   
9.
掺锶羟基磷灰石的材料学特性及其生物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注射性磷酸钙材料是目前临床骨科解决骨组织缺损和破坏的潜在理想替代物.但其材料学特性及生物学评价仍有待于提高.因此材料学界和骨科学界对磷酸钙骨水泥进行了各种改性研究,其中锶的加入明显改善了骨水泥的各项性能.文章详细研究了掺锶磷酸钙骨水泥的抗压强度、降解性、固化时间、溶解性、注射性和抗水溶性、分析了掺锶磷酸钙骨水泥的临床应用.展望了掺锶磷酸钙骨水泥作为骨组织修复领域中人工骨替代材料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脊髓牵拉性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目的:建立大鼠脊髓牵拉性损伤的模型,探讨实验性脊髓牵拉性损伤的病理生理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双侧椎板切除显露大鼠脊髓的全宽、用模拟神经拉钩特制的牵开器由侧方牵拉脊髓,实现水平方向的脊髓牵拉性损伤,并用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和行为学功能试验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选用不同的牵拉比率(20%、30%和40%)可以稳定地复制出不同程度的牵拉性脊髓损伤,其神经电生理的改变与行为学功能的改变有相关性。结论:此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