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自制气管切开导管封管帽用于长期气管切开病人的封管效果。方法选择气管切开需长期封管的病人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使用自制封管帽封管,对照组使用自制消毒棉签封管,对比两组病人封管期间封管物因呛咳被喷出掉落的人均次数和呼吸道感染发生次数。选择其中30例病人清醒时分别使用棉签和封管帽封管进行自身对照,比较其舒适度。选择30名操作人员分别使用封管帽和棉签进行封管操作,操作后让其对两种封管方法进行使用评价和选择封管方法。结果两组病人封管期间封管物因呛咳被喷出掉落的人均次数和呼吸道感染发生次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30例病人用棉签和封管帽封管的舒适满意度分别是90.3%和70%,χ2=5.45, P<0.05。30例病人和30名操作人员均选择使用封管帽长期封管。结论自制封管帽体积小,与气管切开导管衔接较好,装卸方便,不易丢失或掉落;既方便吸痰,又不易污染,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可操作性;可提高患者封管的舒适度和安全系数;容易规范气管切开的护理操作流程,有效降低因气管切开所致的医院感染率,值得长期气管切开病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EH)、左心室肥厚(LVH)的影响。方法:对156例EH患者口服氨氯地平5mg/天,治疗6月,记录降压效果,并用超声心动图测量LVH的改善情况。结果:氨氯地平可使血压平稳下降,且左室质量指数较治疗前减低(P<0.05)。结论:氨氯地平能有效控制血压,并对LVH有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3.
气管切开术常用于预防和治疗可能出现呼吸道梗阻或下呼吸道分泌物阻塞的疾病,气管切开术后常规放置金属或一次性硅胶气管切开套管,目前厂家生产的两种导管均无配套的封管帽.偶见有堵管帽的报道,套管多是被直接密封,患者缺乏适应时间,其舒适度降低,且不便于护士的吸痰等操作.鉴此,我们研制了一种舒适度良好的医用气管切开导管封管帽,与气管切开导管衔接紧密,装卸方便,既方便吸痰,又不易污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为了探讨小剂量肝素对慢性肺心病加重期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我们于1988年~1992年对收治的55例慢性肺心病加重期的患者,采取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5例,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吴迪春 《河北医学》2001,7(2):136-137
目的 :观察科素亚的降压疗效及对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 :5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口服科素亚 50~ 10 0mg ,每天l次 ,治疗 8周 ,记录科素亚治疗EH患者的降压效果 ,用超声心动图测量LVH患者左心室肥厚的改善情况。结果 :科素亚可使血压平稳下降且左室质量指素较治疗前减低 (P <0 .0 5)。结论 :科素亚能有效控制血压 ,并对LVH有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6.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危重症病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EN)支持在危重症病人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ICU中65例危重症病人随机分为EEN组(35例)和肠外营养(PN)组(30例),并将营养支持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经EEN支持后血清清蛋白(ALB)和血红蛋白(Hb)较治疗前升高(P<0.05),而经PN支持后各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对比EEN组病人ALB高于PN组(P<0.05).EEN组在肱三头肌皮皱厚度(TSF)和上臂肌围(AMC)与PN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Hb及氮平衡方面则明显优于PN组(P<0.05). 结论:对于危重症病人,EEN较PN有更好的营养效果和代谢效应.  相似文献   
7.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是老年人常见的缺血性心脏病 ,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塞 (AMI)或猝死。因此 ,进行有效的防治尤为必要。本文旨在观察低分子量肝素 (法安明 )皮下注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资料与方法病例选择  1998年 1月至 1998年 10月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住院患者 4 8例 ,符合1979年WHO《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者入选本试验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2 4例 ,男 16例 ,女 8例 ,年龄 54~ 76 (6 8± 6 )岁 ;初发劳累性心绞痛 4例 ,恶化劳累性心绞痛 14例 ,自发性心绞痛和梗塞后心绞痛…  相似文献   
8.
开搏通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给药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迪春 《临床荟萃》1996,11(16):753-754
1992年1月~1994年12月,我们对4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了开搏通治疗。一是用间隔时间相等的方法给药,每8小时给药1次,使血中药物浓度保持相对恒定(称治疗组);二是用间隔时间不相等的方法给药,每日3次(称对照组)。发现治疗组疗效好,副作用少,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胸前导联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84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常规心电图及24h动态心电图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多于不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P〈0.01);下壁伴正后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多于不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P〈0.01);下壁伴右心室心肌梗死与胸前导联ST段压低无明显关联(P〈0.01);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者严重室性心律失常与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较不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者高(P〈0.01)。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ST段压低往往提示梗死范围大或同时存在心肌缺血、冠脉病变广泛、心功能损害较严重,并且严重室性心律失常与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心肌酶峰值明显增高临床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复方地龙胶囊对脑梗死急性期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我院 1 999年 1月~ 2 0 0 0年 1 0月对 55例脑梗死患者采取常规治疗和加用复方地龙胶囊对比观察 ,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脑梗死 55例均系我院急诊科和神经内科住院病人。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第二次脑血管病变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证实无脑出血及出血倾向。其中观察组 30例 ,男2 2例 ,女 8例 ,年龄 50~ 76岁 ,平均 62 .5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1 0例 ,糖尿病史 9例 ,冠心病伴房颤史 4例。对照组 2 5例 ,男 1 8例 ,女 7例 ,年龄 52~ 76岁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