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药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目的 研究计算目标心率指导COPD患者作下肢亚极量运动康复后在肺功能和短期预后方面的影响.方法 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住院治疗好转的COPD患者40例,随机分为肺康复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肺康复组在医院完成为期12周,每周3次,每次30 min的下肢亚极量运动康复锻炼.通过心肺运动试验测得最大运动心率,计算相当亚极量运动强度时的目标心率=70%×(最大运动心率-安静心率)+安静心率,要求踏车运动时逐渐提高运动强度以达到目标心率并持续运动.对康复前后的肺功能比较,并随访出院后1年内的急性加重次数和首次急性加重间隔时间.结果 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前后的FVC% pred、FEV1% pred和FEV1/FV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的深吸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IC%pred)在康复前后由(49.4±5.9)%提高到(60.0±8.9)%,有显著提高(P<0.01),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康复组在出院后1年内的急性加重次数[(1.1±1.0)次]较对照组[(2.1±1.4)次]减少(P<0.05).康复组在出院后的首次急性加重间隔时间[(34.0±14.2)周]较对照组[(24.5±14.6)周]有显著性延长(P<0.01).结论 目标心率指导下肢亚极量运动康复能提高患者的IC,增加运动过程中的肺通气量,减少急性加重次数,延迟再次加重发作的时间,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胸膜侵犯(VPI)程度对肺癌手术治疗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接受根治性手术切除的100例肺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根据VPI程度分为PL0组(n=40)、PL1组(n=38)、PL2组(n=22) 3级。比较不同程度的VPI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预后的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肺癌手术治疗患者TNM分期、T分期及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与VPI程度显著相关(P <0. 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TNM分期、T分期、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VPI程度与肺癌手术治疗患者的预后相关(P <0. 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TNM分期、肿瘤直径、VPI程度是肺癌手术治疗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显示,患者的平均总生存时间(OS)、无病生存时间(DFS)分别为31. 8个月(95%CI:29. 7~33. 9)、23. 3个月(95%CI:21. 3~25. 4),随着VPI程度的增加,患者OS、DFS均显著缩短(χ~2=52. 61,64. 46,P <0. 05)。结论 VPI程度与肺癌肿瘤TNM分期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是导致肺癌手术治疗患者不良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肺癌是导致男性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全世界女性癌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大多数新确诊的肺癌患者因已经发生转移而无法手术治疗。尽管目前放化疗和靶向治疗改善了临床疗效,但总体的存活率仍然很低。免疫检查点的封锁,特别是对程序性死亡-1(PD-1)受体及其配体PD-L1的封锁,在晚期或转移性肺癌患者的临床前和临床研究中取得了很大进展,提高了患者生存率。然而,仍有大量患者对阻断治疗没有显示出较好的临床疗效,本文总结了几种可能的有效性预测因素以指导肺癌的PD-1/PD-L1阻断治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