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微血管密度(MVD)、层粘连蛋白(LN)及p53蛋白在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以MVD、LN及p53的单克隆抗体检测三者在57例大肠腺癌、81例肠腺瘤及17例正常肠黏膜中的表达并进行分析。结果 腺癌中LN阳性表达率为64.9%(37/57)腺瘤为95.3%(62/65),腺瘤恶变为87.5%(14/16);腺癌中p53阳性表达率为54.3%(31/57),腺瘤恶变为68.7%(11/16),腺瘤为24.6%(16/65);MVD随着肠道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呈上升趋势。结论 肿瘤血管形成及LN的表达均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临床病理分期及转移密切相关,并受p53的调控。联合检测MVD、LN、p53蛋白的表达可以对临床判断肠癌的浸润转移倾向、估价恶性程度及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粉防己碱对豚鼠链霉素性听觉脑干反应阈值上移的干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12/2004—05在沈阳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毒理学实验室和中国医科大学听觉研究室完成。选用2月龄的健康白色红目豚鼠40只,体质量200-250g。将双耳阈值<5dB健康白色红目豚鼠采用单纯随机法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粉防己碱组、链霉素组、粉防己碱+链霉素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每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5mL/kg,用pH7.4磷酸盐缓冲液1.5mL/kg灌胃。粉防己碱组:每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5mL/kg,粉防己碱30mg/kg灌胃。链霉素组:每日腹腔注射链霉素150mL/kg,用pH7.4磷酸盐缓冲液1.5mL/kg灌胃。粉防己碱+链霉素组:每日灌注粉防己碱30mL/kg,腹腔注射链霉素150mg/kg。各组连续用药10d。在用药前1天和停药后的第1天,观察和记录4kHz和6kHz诱发的听觉脑干反应阈值。 结果:40只豚鼠均进入结果分析,中途无脱落。①刺激信号为4kHz时听觉脑干反应阈值的比较:链霉素组用药后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显著(53.00&;#177;0.81,1.50&;#177;0.76,P<0.01)。粉防己碱+链霉素组停药后与用药前比较,差异亦显著(15.50&;#177;1.38,1.50&;#177;0.76,P<0.01)。两组用药后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53.00&;#177;0.81,15.50&;#177;1.38,2.00&;#177;0.81,P均<0.01)。②刺激信号为6kHz时听觉脑干反应阈值的比较:链霉素组用药后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显著(35.00&;#177;1.05,0.50&;#177;0.50,P<0.01)。粉防己碱+链霉素组停药后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显著(9.00&;#177;1.00,1.50&;#177;0.76,P<0.仇)。两组用药后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显著(35.00~I.05,9.Oo&;#177;1.00.1.50&;#177;0.76.P均<0.01)。 结论:粉防己碱对豚鼠链霉素性听觉脑干反应阈值上移有明显的干预作用,提示粉防己碱对链霉素所致的听功能损伤有确切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粉防己碱对豚鼠链霉素性听觉脑干反应阈值上移的干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12/2004-05在沈阳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毒理学实验室和中国医科大学听觉研究室完成。选用2月龄的健康白色红目豚鼠40只,体质量200~250g。将双耳阈值<5dB健康白色红目豚鼠采用单纯随机法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粉防己碱组、链霉素组、粉防己碱 链霉素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每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5mL/kg,用pH7.4磷酸盐缓冲液1.5mL/kg灌胃。粉防己碱组:每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5mL/kg,粉防己碱30mg/kg灌胃。链霉素组:每日腹腔注射链霉素150mL/kg,用pH7.4磷酸盐缓冲液1.5mL/kg灌胃。粉防己碱 链霉素组:每日灌注粉防己碱30mL/kg,腹腔注射链霉素150mg/kg。各组连续用药10d。在用药前1天和停药后的第1天,观察和记录4kHz和6kHz诱发的听觉脑干反应阈值。结果:40只豚鼠均进入结果分析,中途无脱落。①刺激信号为4kHz时听觉脑干反应阈值的比较:链霉素组用药后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显著(53.00±0.81,1.50±0.76,P<0.01)。粉防己碱 链霉素组停药后与用药前比较,差异亦显著(15.50±1.38,1.50±0.76,P<0.01)。两组用药后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53.00±0.81,15.50±1.38,2.00±0.81,P均<0.01)。②刺激信号为6kHz时听觉脑干反应阈值的比较:链霉素组用药后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显著(35.00±1.05,0.50±0.50,P<0.01)。粉防己碱 链霉素组停药后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显著(9.00±1.00,1.50±0.76,P<0.01)。两组用药后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显著(35.00±1.05,9.00±1.00,1.50±0.76,P均<0.01)。结论:粉防己碱对豚鼠链霉素性听觉脑干反应阈值上移有明显的干预作用,提示粉防己碱对链霉素所致的听功能损伤有确切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4.
大肠癌组织中CD44V6、MVD的联合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玲  韩莹  吴番  王嘉伦 《实用癌症杂志》2004,19(5):485-487,493
目的 探讨CD44V 6、微血管密度 (MVD)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 ,应用CD 44V 6、MVD的单克隆抗体检测两者在 5 7例大肠腺癌、78例大肠腺瘤及 17例正常肠黏膜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腺癌中CD 44V 6阳性表达率为 45 .6% (2 6/5 7) ,腺瘤为 5 8.0 % (3 6/62 ) ,腺瘤恶变为 75 .0 % (12 /16) ,正常肠黏膜为 5 .9% (1/17) ;腺癌中MVD值为 2 4.65± 7.84。腺癌中CD44V 6表达与MVD值有明显相关性 (P <0 .0 1) ,而且两者表达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和分化程度密切相关。结论 CD44V 6和MVD的联合表达与大肠癌生长浸润、转移密切相关 ,联合检测CD 44V 6与MVD将有助于筛选出具有浸润复发转移的肿瘤 ,可作为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的辅助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PBL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长期以来 ,在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中 ,一直采用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注入式”或“填鸭式”教学。它往往缺乏活力 ,缺乏时代的气息 ,教材内容重复 ,知识陈旧 ,忽视因材施教原则 ,尤其是在跨入 2 1世纪面临医学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 ,更不利于培养创新开拓型人才。为此 ,我们在病理学教学中引入了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 (PBL) ,从而为医学院校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经验或教训。1  方法的实施1.1 对象的选择 选择我院 98、99两个年级的本科英文 4个小班 ,在两个学期分别进行。两个年级在修完人体解剖、组织胚胎、细胞生物、生理、生物化学、免疫…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纳米红色元素硒在CCl4诱发大鼠实验性肝损伤中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清洁级Wistar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纳米红色元素硒对照组、纳米红色元素硒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胃给予生理盐水、生理盐水、纳米红色元素硒(0.2、0.2、0.1、0.05mg/kg).8d后,阴性对照组和纳米红色元素硒对照组一次性腹腔注射植物油(3 ml/kg),阳性对照组和纳米红色元素硒高、中、低剂量组均一次性腹腔注射5.18 mol/L,四氯化碳(3 ml/kg).24 h后,处死大鼠,称量体重、肝脏重量,计算肝脏系数.测定大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力,采用HE染色法检测肝组织病理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肝组织中bax、p53基因蛋白表达.结果 阴性对照组和纳米红色元素硒对照组肝组织正常;阳性对照组、纳米红色元素硒高、中、低剂量组肝脏体积增大,颜色灰暗,并有腹水,肝组织小叶内出现气球样变和脂肪变,并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纳米红色元素硒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肝脏系数、AST、ALT活力、bax、p53基因蛋白表达的积分光密度(IOD)值和阳性面积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对照组、纳米红色元素硒高、中、低剂量组肝脏系数、AST、ALT活力、bax、p53基因蛋白表达的IOD值和阳性面积高于阴性对照组、纳米红色元素硒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纳米红色元素硒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结论 在本次实验剂量下,纳米红色元素硒对大鼠肝脏无损伤作用,对CCl4诱导的急性实验性肝损伤无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