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5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奥曲肽治疗肠梗阻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48例肠梗阻患者分为奥曲肽组(25例)和对照组(23例),两组间年龄、性别及肠梗阻的病因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奥曲肽组25例采用奥曲肽(善宁)0.1mg H q 6 h或q 8 h,连用3~14 d,同时按常规治疗禁食、胃肠减压、补液及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23例对照组按常规治疗禁食、胃肠减压、补液及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结果:奥曲肽组的治愈率为76%,对照组的治愈率为52%,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奥曲肽组的症状缓解率为80%,平均肛门排气时间为3.4±1.4 d,平均住院时间8.5±2.6d,副作用发生率为12%;对照组症状缓解率为26%,平均肛门排气时间为6.8±2.4d、平均住院时间10.7±2.3 d,副作用发生率为43%。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01)。结论:奥曲肽在治疗肠梗阻上是一种新的、安全及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2.
3.
胃肠吻合口缝线残留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肠吻合口缝线残留约占胃术后综合征的14%~17%。在缝线残留的基础上合并吻合口炎症、糜烂、溃疡以及微小脓肿的形成,造成不规则的上腹部隐痛等症状。为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重规,现将我院1992-02至1997-10经胃镜确诊57例的胃肠吻...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消化道多原发恶性肿瘤的特点及其临床诊治问题。方法对10年间收治的33例消化道多原发恶性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双原发恶性肿瘤32例,三原发恶性肿瘤1例。同时性恶性肿瘤18例,异时性恶性肿瘤15例,肿瘤平均间隔时间4年5个月。所在部位以大肠为最多(占38.8%),其他依次为食管、胃、小肠。33例均经手术治疗,总手术例次46次。结论本病常误诊为转移癌,其治疗与转移癌有原则性区别,对每一癌瘤都应争取作根治性切除。  相似文献   
6.
大网膜炎性肉芽肿吴伟岗,陈红大网膜炎性肉芽肿是较为少见的非肿瘤性疾病,通常为炎性假瘤、寄生虫性肉芽肿和收缩性肠系膜炎的统称。大网膜炎性肉芽肿术前大多被误诊为肿瘤,并常以大网膜扭转或梗死引起非特异性的急腹症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出现。常于剖腹探查术中被确诊。...  相似文献   
7.
奥曲肽作为辅助剂在肠梗阻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曲肽 (Octreotide) ,是一个以生长抑素 (Somatostatin)活性片段为骨架合成的八肽 ,广泛应用于消化道出血、急性胰腺炎等消化系疾病和内分泌肿瘤治疗 ,具有良好的疗效[1,2 ] 。我们近 2年来应用奥曲肽治疗 88例肠梗阻随机进行机分组研究。一、材料和方法1.一般资料 :88例患者的诊断均符合临床疾病诊断及治愈标准[3 ] ,全部均经腹部平片证实 ,并排除绞窄性肠梗阻需立即手术者、严重肝肾功能损害者及对奥曲肽过敏者。 88例患者随机分为奥曲肽组和对照组。奥曲肽组 :45例其中男 3 6例 ,女 9例 ,年龄 ( 4 5± 17)岁 ,其中粘连性肠梗阻 17例 ,…  相似文献   
8.
自发性食管破裂症临床少见。我院自1979年3月至1990年8月收治5例,现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男3例,女2例;年龄27~43岁。4例发病前有恶心、呕吐,1例合并妊娠。本组4例有胸前区疼痛、呼吸急促、胸闷、一侧呼吸音减弱;1例有上腹部疼痛、腹肌紧张。3例误诊液气胸,1例  相似文献   
9.
放射性核素32磷瘤内注射治疗胰腺癌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放射性胶体3 2 磷 ( 3 2 P)治疗胰腺癌的疗效。方法 将胰腺癌细胞株SW 1990接种于裸鼠皮下 ,待肿瘤生长直径达 ( 1 2± 0 2 )cm时 ,按每立方厘米瘤体积不同剂量的3 2 P分为空白对照组、5 -FU组、联合组、3 2 P(B)组及3 2 P(A)组进行实验 ,在治疗后 2周测量肿瘤大小 ,计算肿瘤缩小率及肿瘤坏死率。结果 治疗 2周后各组的肿瘤缩小率分别为 - 15 5 19%、12 81%、36 5 7%、44 73%、45 2 0 % (各组与对照组比较P <0 0 5 ) ,肿瘤坏死率分别为 9 12 %、17 6 6 %、2 7 6 4%、45 0 2 %、6 1 72 % (各组与对照组比较P <0 0 5 )。结论 胶体3 2 P肿瘤间质内注射对胰腺癌是一种介入放射肿瘤学有效的治疗方法 ,最佳剂量范围应在 18 5~ 37MBq/cm3 之间 ,临床实验正在逐步进行中。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