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29篇
  免费   1617篇
  国内免费   825篇
耳鼻咽喉   205篇
儿科学   191篇
妇产科学   153篇
基础医学   1241篇
口腔科学   274篇
临床医学   4680篇
内科学   2194篇
皮肤病学   235篇
神经病学   728篇
特种医学   985篇
外国民族医学   85篇
外科学   1627篇
综合类   8461篇
预防医学   3223篇
眼科学   329篇
药学   3423篇
  37篇
中国医学   3195篇
肿瘤学   805篇
  2024年   169篇
  2023年   667篇
  2022年   561篇
  2021年   500篇
  2020年   585篇
  2019年   725篇
  2018年   744篇
  2017年   498篇
  2016年   575篇
  2015年   675篇
  2014年   1756篇
  2013年   1352篇
  2012年   1539篇
  2011年   1681篇
  2010年   1536篇
  2009年   1530篇
  2008年   1562篇
  2007年   1719篇
  2006年   1549篇
  2005年   1710篇
  2004年   1512篇
  2003年   1278篇
  2002年   1036篇
  2001年   966篇
  2000年   869篇
  1999年   758篇
  1998年   600篇
  1997年   580篇
  1996年   501篇
  1995年   444篇
  1994年   397篇
  1993年   273篇
  1992年   232篇
  1991年   212篇
  1990年   194篇
  1989年   137篇
  1988年   86篇
  1987年   79篇
  1986年   56篇
  1985年   50篇
  1984年   49篇
  1983年   29篇
  1982年   23篇
  1981年   24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5篇
  1960年   3篇
  1959年   3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2.
目的 分析肝内胆管癌(ICC)病人肝切除术后“教科书式结局”(TO)的影响因素,构建预测TO评分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八一医院收治的261例行肝切除术的ICC病人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影响TO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的权重构建预测TO的评分模型。结果 261例ICC病人中,67例(25.7%)术后发生TO。年龄、肝硬化、手术时间和T分期[第8版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癌症分期]为术后TO的独立预测因素。依此4项因素构建的评分模型显示了较好的预测准确性,最佳截断值为-1.9分,其敏感度为67.2%,特异度为62.9%。一致性检验显示其预测概率和实际发生概率有着较好的一致性(χ2=1.350,P=0.853)。结论 基于年龄、肝硬化、手术时间、T分期4个因素建立的评分模型可较准确地预测ICC病人术后TO的可能性,即手术时间短、无肝硬化、肿瘤直径<5 cm的年轻ICC病人肝切除后获得TO的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3.
4.
5.
基于掌叶大黄根茎粗大,鲜药材含水量高,不宜干燥,产地加工耗时费力等问题,文章从产地初加工、炮制、加工与炮制一体化等三个方面分别进行论述,探讨掌叶大黄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工艺的可行性。经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结果显示,掌叶大黄一体化工艺顺应中药行业发展趋势,在省略了传统饮片生产工艺的浸润、"二次加工"工序的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有效保证了饮片的质量与疗效,其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肿瘤治疗已经进入数字治疗时代。数字治疗是数字健康的重要部分,它是应用数字技术预防、控制和治疗疾病。人工智能分析由生物传感器发来的数据资料,远距离控制肿瘤患者进行虚拟治疗和数字临床试验,模拟现实在线治疗帮助肿瘤患者采取健康行为,这些技术正在改变现有的医学模式。  相似文献   
7.
8.
目的:为毛果算盘子药材的定性分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水、无水乙醇、乙酸乙酯及石油醚为溶剂分别进行回流提取、超声提取、浸渍提取,对提取液进行紫外—可见光谱法分析。结果:4种溶剂提取液的紫外可见光谱均有特征,水和无水乙醇的特征吸收峰相似,乙酸乙酯和石油醚各提取液的特征吸收峰较多、较强。结论:研究可为毛果算盘子鉴别和成分分析提供辅助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植物代谢组学技术比较青海产区枸杞子与其他产区(宁夏、甘肃、新疆、内蒙古)枸杞子的化学成分差异。方法:收集5个产区共97份枸杞子样本,其中青海61个样本,采用50%甲醇提取,检测~1H-NMR图谱,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对比青海产区枸杞子与其他产区枸杞子的化学差异性,并对各产区样本的枸杞多糖进行含量测定(以无水葡萄糖计),检测波长490 nm。结果:枸杞子的~1H-NMR图谱共检测到32个化学成分,多元统计分析表明青海产区枸杞子与其他产区样本相比,无明显分离趋势;青海产区枸杞子与宁夏产区相比,以及青海省6个不同地区的枸杞子相比,重叠样品较多,均不能显著分开。相似度结果表明,大多数样品的相似度0.85;化合物的单变量分析结果显示,除了蔗糖、葡萄糖、脯氨酸等个别代谢物在各产区样本中存在显著差异外,其余代谢物在各产区样品中的含量分布基本一致。青海与其他产区样本中枸杞多糖含量无显著性差异,且枸杞多糖含量与~1H-NMR指认的小分子化合物的相关系数处于-0.2~0.4。结论:采用~1HNMR植物代谢组学技术从整体化学组成上分析了青海产区枸杞子的化学特征,并结合枸杞多糖含量测定,显示青海产区枸杞子与其他产区枸杞子的化学差异较小。建立的基于~1H-NMR的枸杞子质量评价方法可为其质控水平提升及种植产区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