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42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8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机械振动的成骨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洋  周军  叶超群  白广昌 《中国骨伤》2008,21(5):400-402
应力是骨形成的“指导性”因素。其机制是近十年来骨科学、生物医学工程及康复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机械振动是力学刺激形式之一。诸多研究表明:振动具有显著的成骨效应,其在骨质疏松的治疗中将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现有相关研究中,具有成骨效应的振动频率、强度等参数并不一致,尤其是振动的成骨机制不明,相关报道极少,本文对其作一论述,可为更系统、深入地研究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帕金森病家庭康复的目的主要是延缓功能障碍的发展,预防继发性损害的发生;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教会患者简化作业和节省能量的技术。  相似文献   
3.
脉冲电磁场(pulsed electromagnetic fields,PEMFs)生物学效应的研究被视为生物物理领域中的重点项目,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PEMFs对骨形成及骨代谢具有潜在的作用,因而建议开发、使用PEMFs治疗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及其它骨病。OP是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主要并发症之一.SCI后OP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对SCI后OP的特点、PEMFs对OP的作用及可能机制、现存问题等进行了综述,以探讨PEMFs对SCI后OP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细胞凋亡是否参与脊髓损伤引起的骨骼肌萎缩过程,观察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骨骼肌萎缩及超微结构的影响。 方法将70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脊髓横断7 d组 (简称横断7 d组)、横断15 d组、横断30 d组以及脊髓横断5 d训练2 d组(简称训练2 d组)、训练10 d组、训练25 d组。对照组未给予特殊处理,余6组行T8~10水平脊髓完全横断,各训练组大鼠于脊髓横断5 d后进行减重平板步行训练。采用TUNEL方法检测比目鱼肌肌细胞凋亡情况,采用透射电镜观察肌纤维超微结构变化。 结果实验大鼠脊髓横断后,其比目鱼肌TUNEL阳性细胞核数量较对照组及相应时间点训练组均明显增多(P<0.05~0.001);电镜观察发现,随着脊髓横断时间延长,萎缩肌纤维数量逐渐增多,肌节与肌丝排列紊乱加重,细胞核形态不规则,毛细血管管腔狭窄;经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后上述改变有所改善。 结论细胞凋亡参与脊髓损伤后引发的骨骼肌萎缩过程;减重平板步行训练能够抑制肌细胞凋亡、缓解肌萎缩,改善肌肉血供。  相似文献   
5.
骨能在人体发育和成熟的过程中,不断地自我调整其形状、数量、质量和结构,以适应不断增加和变化的力学环境需要。因此,力学刺激是骨生长与重塑的重要参与因素,二者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是近10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且仍有许多未知领域等待人们去探索。  相似文献   
6.
结缔组织是由细胞外基质形成的。肌腱、肌肉周围与肌内的细胞外基质确保了骨骼肌与骨骼之间的功能连接。细胞外基质位于细胞之间,由胶原蛋白与非胶原蛋白组成。结缔组织有多种功能,首先。对血管、神经提供机械支持;其次,结缔组织使肌肉具有弹性;第三,能够进行力量传递,来自肌纤维的力量传递不仅经肌肉-肌腱接头处至肌腱及骨,而且在肌纤维间与肌肉的肌束间进行侧面传递。[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鼠颈段红核脊髓束(RST)损伤后急性期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方法 Sprague Dawley(SD)雌性大鼠18只,随机分为2组:双侧RST损伤组(n=9)和假手术对照组(n=9)。制作双侧RST损伤模型,24 h后处死动物,以损伤处为中心取长约0.5 mm脊髓组织,将各组中的3只动物标本混合,提取总RNA,共得到6份RNA样品,使用含有28000个大鼠基因的Affy-metrix表达谱基因芯片检测基因变化。结果大鼠RST损伤后24 h表达发生变化的有153条基因,表达上调的有136条,表达下调的有17条。与炎症相关的基因大部分表达上调(Scn9α除外),Toll样受体信号途径中有8条基因表达上调。结论 RST损伤后多种炎症反应相关的基因表达出现变化。  相似文献   
8.
儿童脑瘫痉挛外科治疗与运动疗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儿童脑瘫痉挛外科治疗与运动疗法洪毅,徐林,纪树荣,崔寿昌脑瘫一直是治疗学和康复医学领域的难题之一。Fasano(1978)采用术中电刺激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在解除肢体痉挛方面为脑瘫治疗开拓了新途径。笔者通过对脑瘫开展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并配...  相似文献   
9.
选择怀脊神经后根切断的手术后的并发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0.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严重致残性伤害,因脊髓结构、功能损害导致损伤平面以下脊髓段支配的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及多种并发症的发生。但对于SCI,现在还没有效的治疗方法,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损伤后再生能力有限,另一方面是对CNS损伤的再生和调控缺乏足够的认识。近20年来,随着基础医学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对SCI后继发性损伤的病理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采用组织工程方法,直接将有活性的种子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使损伤轴突修复、再生和恢复功能是治疗脊髓损伤的一种有效方法。目前,可用于移植的细胞主要有神经干细胞、雪旺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嗅鞘细胞等,均能促使脊髓神经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同时,[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