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7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清晨关期(early-morning off, EMO)对早期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60例原发性早期PD患者,根据是否出现EMO分为EMO组30例和无EMO组30例。采用PD统一评分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 UPDRS)、Hoehn-Yahr(H-Y)分级评估病情严重程度,采用PD生活质量量表(39-Item-Parkinson’s Disease Questionnaire, PDQ-39)评测患者生活质量,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评估患者精神状态,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14-Item Hamilton Anxiety Rating Scale, HAMA-14)、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Item 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 HAMD-24, HAMD-24)、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arkinson’s Disease Sleep Scale, PDSS)、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评价量表(Non-motor Symptoms Scale, NMSS)、Epworth思睡量表(Epworth Sleepiness Scale, ESS)等对其非运动症状进行评估。比较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早期PD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结果 EMO组H-Y分级[1.5(1.0,2.0)级]高于无EMO组[1.0(1.0,1.5)级](P>0.05),患者PDQ-39评分[(40.8±20.7)分]、UPDRSⅠ评分[(5.1±2.2)分]、UPDRSⅡ评分[(12.8±6.1)分]、UPDRS总分[(34.1±16.8)分]、NMSS评分[(61.8±38.1)分]、ESS评分[(8.3±5.0)分]和左旋多巴每日等效剂量[(701.4±438.2)mg]均明显高于无EMO组[(14.4±11.0)、(2.9±2.2)、(8.8±3.4)、(25.3±9.0)、(35.4±25.6)、(4.6±4.5)分、(466.8±344.3)mg],PDSS评分[(108.0±21.3)分]低于无EMO组[(128.6±24.8)分](P<0.05),UPDRSⅢ、UPDRSⅣ、HAMA-14、HAMD-24、MMSE评分与无EMO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PDQ-39影响程度最大的为H-Y 2.5级,其次依次为EMO、H-Y 1级、UPDRSⅣ和PDSS(P<0.05)。结论 EMO明显影响早期PD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常规康复训练联合低水平抗阻训练对帕金森病(PD)患者直立性低血压(OH)的影响。 方法 选取91例PD伴O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9例)及对照组(42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抗帕金森药物治疗及以运动训练为主的常规康复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低水平抗阻训练。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对2组患者卧-立位血压差、直立耐受不能程度分级及OH有效率进行比较。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一般资料、卧-立位血压差及直立耐受不能程度分级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2组患者卧-立位血压差、直立耐受不能程度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上述指标均以观察组患者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者OH总有效率(84.4%)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75.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常规康复训练联合低水平抗阻训练能更好地改善PD伴OH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BTX-A)注射联合下肢康复训练治疗帕金森病(PD)患者纹状体足畸形(SFD)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PD继发SFD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 每组34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如多芭类、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等), 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下肢康复训练(包括关节被动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步行训练等), 观察组患者则同时辅以BTX-A注射及下肢康复训练。于治疗前、治疗后7 d、14 d及30 d时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PD综合评分量表-下肢运动功能部分(UPDRS-LLM)、Berg平衡量表(BBS)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量表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14 d、30 d时对照组SFD评分、疼痛VAS评分、UPDRS-LLM评分、BBS评分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7 d、14 d、30 d时观察组SFD评分、疼痛VAS评分、UPDRS-LLM评分、BBS评分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 BTX-A注射联合下肢康复训练能更快改善PD继发SFD患者足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对帕金森病(PD)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影响及斑块形成数量与各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2018年在河南省人民医院住院的79例PD患者,通过颈动脉彩超分为斑块组和非斑块组,记录颈动脉斑块形成数量。2组均登记详细病史,测空腹尿酸、血脂、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叶酸、维生素B_(12),并进行比较。结果斑块组年龄、起病年龄、糖尿病发生率、Hcy含量均大于非斑块组,斑块组左旋多巴等效剂量(LED)较非斑块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颈动脉斑块形成的数量与总胆固醇、随机葡萄糖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年龄大、起病晚、Hcy增高、有糖尿病史的PD患者更易形成颈动脉斑块,胆固醇、随机葡萄糖水平可影响斑块形成的数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各种类型帕金森综合征(PS)患者的氟[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影像特征, 建立PS的18F-FDG PET/CT"诊断树"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的帕金森病(PD)患者、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患者、多系统萎缩-小脑型(MSA-C)患者、多系统萎缩-帕金森型(MSA-P)患者, 进行18F-FDG PET/CT检查;所有患者完善临床资料采集和随访, 确定患者的临床诊断;分析各种类型PS患者脑葡萄糖代谢的特异性改变模式以及在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建立18F-FDG PET/CT显像"诊断树"模型并验证其对PS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共纳入320例患者, 男性187例, 女性133例, 年龄(62±9)岁, 包括80例PD、90例PSP、114例MSA-C、36例MSA-P。有鉴别诊断意义的脑区葡萄糖代谢特点如下:PD的壳核代谢增高;PSP尾状核、丘脑、中脑、额叶代谢减低;MSA-C小脑代谢减低;MSA-P壳核代谢减低、小脑代谢减低。建立"诊断树"模型, 对PD诊断的灵敏度为88.75%, 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的临床特点、影像学检查和诊治方法,为临床提供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例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病原因、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治疗方案等。结果:20例患者均为中青年,大多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临床表现主要为高颅压综合征或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出现头痛17例、视力障碍8例、肢体乏力麻木10例、癫痫发作6例。CVST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表现。根据19例患者的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renography,MRV)或数字成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结果(去除1例无效数据)发行,血栓累及2个或2个以上静脉窦15例(78.9%),累及上矢状窦9例、橫窦15例、乙状窦14例;脑实质损伤8例(40%)。经抗凝、降颅压和抗癫痫等对症治疗后,治疗有效(症状完全消失/缓解)17例(85%),无效3例(15%),病死2例。结论:CVST发病率低,容易漏诊和误诊,头痛、视力障碍、癫痫和肢体感觉运动障碍为常见临床表现,孤立性头痛和孤立性视乳头水肿(视物模糊/黑朦)患者需警惕CVST;D-二聚体检查阴性不足以排除CVST诊断;CT和MRI检查对CVST有重要提示作用,经静脉造影检查(MRV或DSA)发现血管腔内血栓是CVST确诊的关键;早期诊断,规范的抗凝治疗和积极的对症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中晚期帕金森病(PD)患者睡眠及血浆食欲素-A含量的影响, 并探讨血浆食欲素-A含量变化与患者睡眠障碍改善情况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2例中晚期PD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 每组51例。2组患者均常规给予抗PD药物治疗,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高频rTMS治疗, 磁刺激部位为左侧前额叶背外侧皮质区(DLPFC), 对照组则给予假rTMS治疗。2组患者均每日治疗1次, 每周治疗5 d, 连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REM睡眠行为异常问卷-香港版(RBDQ-HK)、Epworth嗜睡量表(ES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PD生活质量量表(PDQ-39)对2组患者睡眠情况、焦虑-抑郁程度及生活质量等进行评定, 同时采集2组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 检测对比其血浆食欲素-A含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SQI、RBDQ-HK、ESS、HAMA、HAMD及PDQ-39评分[分别为(8.02±3.01)分、(16.58±6.91)分、(7.27±4.03)分、(13.51±2...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间歇性抗阻训练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帕金森病(PD)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及肌张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4例PD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 每组52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及低频rTMS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间歇性抗阻训练。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采用统一帕金森病综合评定量表-Ⅲ(UPDRS-Ⅲ)和Berg平衡量表(BBS)评价患者运动功能情况, 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价患者肢体肌张力, 采用三维动作处理系统采集、分析患者步态运动学数据, 采用运动自我效能量表(ESE)、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价患者运动心理状态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UPDRS-Ⅲ、MAS、BBS、ESE、MBI评分及各步态空间参数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改善, 并且观察组UPDRS-Ⅲ评分[(24.84±5.43)分]、MAS评分[(1.85±0.29)分]、BBS评分[(32.16±4.10)分]、ESE评分[(45.89±6.14)分]、MBI评分[(56.84±6.14)分]及各步态空间参数[步长(45.67±6.01)cm、步幅(7...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帕金森病(PD)患者颈部迷走神经横截面面积(CAS)变化,探讨其与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 2019年10月—2022年10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诊治PD患者45例为PD组,记录PD患者入院时帕金森病评定量表Ⅲ(UPDRS-Ⅲ)评分、Hoehn-Yahr(H-Y)分级。同期体检健康者45例为对照组。PD组于入院日、对照组于体检日采用PD自主神经症状量表(SCOPA-AUT)评估自主神经功能,记录SCOPA-AUT心血管评分;行颈部超声检查,测量左右侧颈部迷走神经CAS;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心率变异率,记录全部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全部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高频功率(HF)、低频功率(LF)。比较2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SCOPA-AUT总分、SCOPA-AUT心血管评分、颈部迷走神经CAS及SDNN、rMSSD、HF、LF;Pearson相关法分析PD患者左右侧颈部迷走神经CAS与PD病程、UPDRS-Ⅲ评分、H-Y分级、SCOPA-AUT评分、SCOPA-AUT心血管评分的相关性,右侧颈部迷走神经CAS与SDNN、rMSS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