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选用家兔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观察放射性^32P液体球囊血管内放射治疗对损伤后新生内膜过度增生的抑制作用。方法:健康家兔40只制作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随机分成4组:10、20和40GY放射剂量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于术后3、7、14、28和56天处死动物,取颈动脉标本HE染色、原位标记凋亡细胞(TUNEL)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化染色,应用光学显微镜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切片进行图像分析.计算动脉中膜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率、PCNA阳性率、内膜和中膜厚度及面积、残余管腔面积。结果:球囊损伤后动脉中膜平滑肌细胞开始增殖.并向内膜下迁移,其凋亡率和PCNA细胞阳性率均在伤后7天达到高峰。各治疗组各时间段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P〈0.01).PCNA细胞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1),20GY和40GY组相似,但都优于10GY组(P〈0.01);伤后28天始血管内膜和中膜增厚.面积增加,残余管腔面积缩小,各治疗组伤后28天始血管内膜、中膜增厚面积增加和残余管腔面积缩小明显改善(P〈0.01),20GY和40GY组相似,但都优于10GY组(P〈0.01)。结论:放射性^32P液体球囊血管内放射治疗可以明显抑制球囊损伤后动脉血管壁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减少新生内膜过度增生.预防管腔狭窄。  相似文献   
2.
一氧化氮 (NO)是由正常内皮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 ,在正常生理状态下 ,能维持血管舒张和血循环内环境稳定。目前研究认为 ,在血管术后再狭窄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近年来 NO在血循环的作用及其与 NO供体、转基因技术等对术后防治血管术后再狭窄 (RS)的进展作一综述 ,为探索防治再狭窄的临床治疗开辟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通过观察内皮生长晕细胞(EOCs)在纳米PLLA有序膜表面黏附、增殖的情况,为优化组织工程材料提供一种新途径。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纳米PLLA纤维支架,进行低温等离子体技术改性及I型胶原表面涂覆,与EOCs复合培养。采用细胞生长曲线和光镜、荧光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支架材料对种子细胞黏附、增殖、形态特征等方面的影响。结果显示:制得的纳米PLLA纤维孔径为300~400 nm,孔隙率〉90%;有序膜和超级有序膜组吸光度A值与无序膜、单纯细胞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细胞在支架膜上生长良好,纳米无序膜细胞生长较散在、杂乱;有良好空间定向效果的有序纤维及超级有序纤维支架有利于细胞沿纤维定向附着、伸展、增殖,分泌胞外基质,而超级有序膜更有利于保持其结构。内皮生长晕细胞是理想的血管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来源;纳米PLLA有序及超级有序膜支架能促进种子细胞在材料表面的黏附、增殖,并能较好地保持细胞的形态,是一种理想的血管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4.
一氧化氮与血管术后再狭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氧化氯(N0)是由正常内皮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能维持血管舒张和血循环内环境稳定。目前研究认为,在血管术后再狭窄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近年来NO在血循环的作用及其与N0供体、转基因技术等对术后防治血管术后再狭窄(RS)的进展作一综述,为探索防治再狭窄的临床治疗开辟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刘辉  卢辉俊  赵翼  胡亚立 《中国医药》2011,6(12):1519-1521
目的 评价糖尿病下肢动脉的血管病变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对我院39例糖尿病足行下肢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其中19例节段性狭窄行介入治疗,经同侧股动脉入路,Seldinger技术穿刺置入导管鞘并交换Amplatz导丝引入球囊扩张狭窄段,反复扩张后置人自膨式网状支架.对照组20例保守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均无死亡,其中介入治疗组13例经皮血管球囊成形术成功,6例血管腔内支架植入成功,对照组2例截肢.结论 PTA和支架置入不仅创伤小、成功率高而且明显的改善下下肢动脉的血液灌注,近期疗效满意,可以大大降低患者的病残率.  相似文献   
6.
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MVT)是一种较少见的门静脉肠系膜静脉血管阻塞所引起的内脏淤血性疾病,随着血管疾患诊断治疗水平的提高,病例报告数有增多趋势.由于缺乏早期特异性症状和体征,诊断困难,临床医生对该病认识不足,是误诊的主要原因,误诊率可高达90%~95%[1].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普外科2000年1月~2005年12月诊治和护理MVT14例,取得较好疗效,现对MVT治疗期间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背景:曾有报道雷帕霉素可以对内皮祖细胞的增殖能力、迁移能力、黏附能力产生影响,但是没有提到自噬在其中所起到的不可忽视的作用,以及自噬与凋亡之间的相互关系。目的:通过雷帕霉素激活自噬探讨自噬激活对大鼠内皮祖细胞增殖、凋亡和周期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骨髓获得单个核细胞,将其接种在人纤维连接蛋白包被的培养板上,培养7 d后收集贴壁细胞,即内皮祖细胞。加入不同质量浓度雷帕霉素(0.01,0.1,1,10μg/ L)分别培养24 h。Western blot检测LC3-Ⅱ蛋白表达监测自噬的诱导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进程的变化,MTT比色法观察其增殖能力的变化,同时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其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与结论:雷帕霉素质量浓度为0.01μg/L时,内皮祖细胞的LC3-Ⅱ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并没有明显的增高,当质量浓度为0.1μg/L时LC3-Ⅱ蛋白表达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质量浓度为1μg/L和10μg/L时LC3-Ⅱ蛋白表达虽然也高于对照组,但却明显低于0.1μg/L时,据此推断雷帕霉素在质量浓度为0.1μg/L时自噬尤为活跃。内皮祖细胞的凋亡率呈现随着雷帕霉素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增加的趋势,增殖率呈现随雷帕霉质量浓度增加而降低的趋势。结果说明雷帕霉素激活自噬后能够促进细胞的凋亡,明显改变细胞的周期进程,抑制内皮祖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合并腹主动脉瘤的结直肠癌患者外科治疗策略与效果.方法 通过检索1988年1月至2008年12月合并腹主动脉瘤的结直肠癌患者外科治疗的文献,提取相关指标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以率表示,用χ2检验,n<10时,采用四格表的确切概率法.结果 共检索到367例经手术治疗的合并腹主动脉瘤的结直肠癌病例.先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手术间期为(115±21)d,较先行开腹腹主动脉瘤切除人造血管置入术(OAAR)患者的(42±8)d长(t=18.9,P<0.05);同期结直肠癌根治术+OAAR的患者术后30 d并发症发生率及累计住院时间分别为10.5%(12/114)、(23±6)d,少于二期结直肠癌根治术+OAAR患者的26.0%(47/181)、(16±4)d(χ2=10.42,t=12.01,P<0.05).结直肠癌根治术+腹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人造血管置入术(EVAR)患者累计住院时间为(12±4)d,短于结直肠癌根治术+OAAR患者的(19±5)d(t=9.48,P<0.05).二期结直肠癌根治术+OAAR患者术后4年生存率为43.5%(27/62),低于二期结直肠癌根治术+EVAR的69.2%(18/26)及同期结直肠癌根治术+OAAR患者的73.7%(14/17),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3,5.28,P<0.05).结论 腹主动脉瘤直径≤5 cm的无症状患者,先行结直肠癌根治术;但直径>5 cm者,先行OAAR对减少瘤体破裂有积极意义.在能耐受同期手术的情况下,同期手术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9.
髂内动脉主要供应盆腔肌肉及部分盆腔脏器的血供.栓塞一侧髂内动脉可能导致盆肌缺血,进而引起跛行;如栓塞双侧髂内动脉,发生盆肌缺血坏死及骶骨坏死等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将增大.因此,对于双侧髂动脉瘤患者,应尽量保留一侧髂内动脉.2020年8月,我科对1例腹主动脉瘤累及双侧髂内动脉患者采用自制髂动脉分支支架( iliac bra...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观察内皮生长晕细胞(EOCs)与纳米聚-L-乳酸(PLLA)有序纤维膜体外复合培养的生物相容性及黏附、增殖情况,为构建组织修复材料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纳米PLLA纤维支架,行低温等离子体技术改性及 Ⅰ 型胶原表面涂覆,与EOCs复合培养,测定细胞黏附率及增殖率,观察细胞生长曲线,荧光显微镜及扫描电镜下观察支架材料与种子细胞EOCs形态特征和生物相容性.结果 制备的纳米PLLA膜孔径在300~400 nm之间,孔隙率>90%.各组(单纯细胞组、无序膜组、有序膜组及超级有序膜组)吸光度(A)值均随共培养时间的增加而逐步升高; 从第5天起,有序膜和超级有序膜组A值与无序膜和单纯细胞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单纯细胞组和无序膜组各检测时间点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复合培养12 h及24 h后有序膜组和超级有序膜组黏附率则明显高于无序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合培养1 d、3 d及7 d后,有序膜组和超级有序膜组的增殖率明显高于无序膜组(P<0.05,P<0.01).细胞在支架膜上生长良好,纳米无序膜的细胞生长较散在、杂乱; 有良好空间定向效果的有序膜及超级有序膜支架有利于细胞沿纤维定向附着、伸展、增殖,以超级有序膜更有利于保持其结构.结论 EOCs是理想的组织工程种子来源细胞; 纳米PLLA有序及超级有序膜支架能促进种子细胞在材料表面的黏附、增殖,并能较好地保持细胞的形态,是一种理想的组织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