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4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鼻咽癌常规放疗靶体积合理性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鼻咽癌常规放疗的局部控制情况和局部复发的剂量学模式,初步探讨照射靶体积确定的合理性.方法共476例初治鼻咽癌患者接受规范化单纯常规根治性放疗.全部病例均采用常规模拟定位,鼻咽靶体积为CT检查所见的原发病灶范围以及可能侵犯的亚临床病灶区域.利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局部累积复发率;将鼻咽局部复发患者疗前和复发时局部病灶范围(Vnx和Vrecur)勾画于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复制首程放疗的射野并按原处方剂量进行计算,根据剂量体积直方图进行剂量学评价:recurV95(95%处方剂量曲线包括的Vrecur)≥95%定义为野内复发,95%>recurV95≥20%定义为野边缘复发,20%>recurV95定义为野外复发.结果局部复发共52例,全组1、2、3、4年局部累积复发率分别为0.6%、3.9%、8.7%、11.5%.对42例局部复发的剂量学分析显示野内复发占多数(52%),而大部分野边缘复发和全部野外复发均与射野设置不当、影像学阅片能力欠缺使首程放疗剂量不足有关.结论较好的局部控制率、复发的剂量学模式的分析结果提示该靶体积的设置比较合理.提高影像阅片能力,准确的射野设计,充分利用生物影像学工具,有针对性地提高照射剂量,有望进一步提高局部控制率.  相似文献   
2.
关于英语特色班双语教学课程设置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在2005年制订药学专业(英语特色班)人才培养方案时,药科学院院为该专业的学生设置了多门双语教学课程,这是一个大胆的尝试。虽然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都已开设了双语教学课程,但是由于师资、学生、课程性质、教材、管理等各种因素水平不同,导致双语教学在实施过程中面临较多的问题。为了缓解矛盾,构建适合学校校情的双语教学课程体系,探寻学生欢迎的双语教学模式,笔者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及访谈,了解学生对开展双语教学的态度及对设置、师资、教材等要素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934例鼻咽癌单纯放疗远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目的 分析鼻咽癌患者单纯根治性放疗的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1999年全年934例鼻咽癌初治患者临床资料及其主要预后影响因素.934例中男676例,女258例.按1992年福州分期标准分期,Ⅰ、Ⅱ、Ⅲ、Ⅳ.期分别为35、215、488和196例.全组病例均采用低熔点铅挡块而颈联合野等中心照射技术给予单纯常规分割放疗,原发灶总剂量66~88 Gy,颈淋巴结转移灶总剂量60~70 Gy,颈预防照射剂量50~56 Gy.结果 随访3.0~94.2个月,中位随访期67.1个月.全组病例5和8年总生存率、无瘤牛存率、无复发牛存率、无转移牛存率分别为68.3%、67.3%、64.4%、72.4%和48.0%、66.6%、50.8%、68.0%(χ2=49.74,P=0.000).无论是5和8年总牛存率、无瘤牛存率、无复发生存率或无转移生存率,N1期患者均显著低于N0期患者[66.0%:77.4%和50.3%:59.8%(χ2=33.34.P=0.000)、66.8%:76.1%和66.1%:76.1%(χ2=29.08,P=0.000)、63.4%:72.9%和48.9%:58.7%(χ2=27.65,P=0.000)、71.0%:80.8%和63.4%:68.0%(χ2=26.13,P=0.000)],N1与N2期的相似,N1~2期的显著高于N3期的.多因素分析表明性别、年龄、T分期及N分期是影响总牛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早期鼻咽癌患者单纯根治性放疗可取得较好远期疗效,但局部晚期患者的总牛存率则仍未理想,主要火败丁局部区域复发和远处转移.临床分期及N期不同期别是影响顶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考察常温下注射用穿琥宁与3种小儿常用输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配伍后0~8 h内穿琥宁含量的变化,同时观察配伍液的外观、pH值及紫外吸收光谱的变化.结果 室温下8h内,注射用穿琥宁与3种小儿常用输液配伍后外观、pH值及紫外吸收光谱均无显著变化.结论 注射用穿琥宁可与3种小儿常用输液配伍应用.  相似文献   
5.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 on parotid function in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 Methods Eighty-three NPC patients received prima-ry IMRT between 2001 and 2003. Xerostomia before radiotherapy, at the end of radiotherapy, at 6-month, 1-,2-,3-,4- and 5-year after radiotherapy were investigated, respectively. The relation between xerostomia and parotid dose distribution was analyzed. Results Of all the patients,4,31,31 and 17 had stage Ⅰ,Ⅱ,Ⅲ and ⅣA disease, respectively. Sixteen patients received chemo-radiotherapy. The median followed-up time was 65 months. The 5-year local control and regional control rate were 96% and 95% ,respectively. The 5-year overall survival rate was 80%. The mild xerostomia rate at the seven time points was 42%, 51%, 71%, 77%, 58%, 38% and 26%. The corresponding moderate xerostomia rate was 52%, 53%, 21%,8%, 3%, 2% and 2%, respectively. No serious xerostomia was observed. The mean dose of the bilateral parotid glands was 34.34 Gy. Xerostomia at 6-month after radiotherapy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mean dose of the parotid glands, and D50 was the independent factor in predicting the xerostomia. Parotid function was well protected when the mean dose and D50 were no more than 33 Gy and 29 Gy,respectively. Conclusions IMRT can improve the local-regional control of NPC and protect the parotid glands from radiation-induced in-jury.  相似文献   
6.
目的:用DVH评价胸中段食管癌放疗的常规、二维(2D)和三维(3D)方案,为合理选择治疗计划提供参考。方法:在7例患者中模拟常规、2D和3D方案,用DVH评价不同计划中GTV、PTV、肺脏和脊髓剂量与体积的关系。结果:2D和3D方案原发灶100%体积均达64.6Gy,常规方案受照体积较低;2D和3D方案中淋巴结均达60Gy,常规方案肿大淋巴结受照不足;2D和3D方案PTV1 90%体积达64.6Gy,常规方案有4例低于75%;3种方案肺脏受照30Gy体积均未超过1/3;例6和例7的2D和3D方案脊髓受照体积较高。结论:病灶偏右或居中、长度<10cm、横径≤4cm、无淋巴结转移时可使用常规方案;2D方案的剂量分布有较好的代表性;3D方案给予肿瘤足够照射的同时减少正常组织受量。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78例垂体催乳素微腺瘤治疗后 CT 及内分泌变化。其中男2例,女76例,平均年龄30.6岁,治疗前催乳素均高于正常,CT 扫描均有垂体内低密度病灶(<10mm)。32例经蝶手术,术后25例催乳素恢复正常;CT 复查肿瘤消失28例,缩小4例;46例服溴隐亭治疗,19例催乳素恢复正常,CT 复查肿瘤消失1例,缩小3例,不变33例,增大9例。对垂体催乳素微腺瘤的疗效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郑庆生  徐志斌  钟锐  卢丽霞 《癌症》1999,18(4):487-488
CT扫描是诊断肺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采用高分辨率的重建技术能够提高肺部病灶的分辨率,有利于肿瘤的早期发现.现在广泛采用的肺高分辨率技术常常是提高了肺组织的分辨率,却降低了纵隔软组织的分辨率.混合重建技术是最近发展的一项新的CT重建技术,它可使上述两种组织均能同时在CT图像上清晰显示.本文收集210例患者应用这种混合重建技术作CT胸部扫描,着重探讨如何提高肺组织图像的分辨率及其在肺肿瘤诊断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HPLC测定复方土槿皮酊中苯甲酸和水杨酸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测定复方土槿皮酊中苯甲酸和水杨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以乙腈-0.1%磷酸溶液(66∶33)为流动相,色谱柱采用Phenonmenex 4u Synergi Fusion-RP80A,柱长为150×4.60mm,检测波长为254nm,流速:1ml/min,柱温20℃。外标峰面积法同时测定该酊剂中苯甲酸和水杨酸的含量。结果苯甲酸和水杨酸进样量分别在0.048~0.192mg/ml(r=1.0000)和0.032~0.128mg/ml(r=1.0000)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苯甲酸为96.6%,RSD=0.72%,水杨酸为98.9%,RSD=1.10%(n=4)。结论本法分离度好,快速简便,两组分同时测定,可作为控制复方土槿皮酊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以对硝基苯甲醛为原料,经Darzens缩合、酰胺化、氧化、环合和还原五步反应合成黄皮酰胺的类似物3-羟基-4-(4-硝基苯基)-5-α-羟苄基-N-甲基-γ-内酰胺,总收率2.7%,产物结构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质谱及核磁共振氢谱确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